【新思维】华师大版八下科学 第二章光 素养综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思维】华师大版八下科学 第二章光 素养综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15: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八下科学 新思维 第二章 光 素养综测
一、选择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守反射定律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2022·温州]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3. [2022·舟山·嘉兴] 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4. (2022 娄底一模)下列光现象中形成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透过湖面看到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C.开车的司机通过反光镜观察车后的情况 D.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
5. (2022 梁山县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挂在墙.上一面大镜子与竖直方向成45°角,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2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朝平面镜运动,则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分别是( )
A.水平向右,4米/秒 B.水平向左,2米/秒 C.竖直向上,4米/秒 D.竖直向下,2米/秒
7. [2022·绍兴] 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8. 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减小物距 B.使像变大 C.增大取景范围 D.缩短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9.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如图,交于P点的三条光线a、b、c.在交点P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
11.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
A.放于A点 B.放于S点 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12.如图所示,小聪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即可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可将透镜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就能使像移到光屏中心
C. 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后,屏上能看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D.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换用焦距更长的凸透镜
13.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当刻度尺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看到的像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5.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由若干互相垂直的反射器组成。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尾灯绕O点顺时针转过3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 )
A.30° B.60° C.90° D.0°
16.如图所示,有一个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D.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17.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
A.15° B.20° C.30° D.35°
18.有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着,如图3所示,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通过镜面可以看到该物体的像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19.如图所示,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如果被分成OA、OB、OC三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 )
A.OA为红光,OB为紫光 B.OA为紫光,OB为红光
C.OA为红光,OC为复色光 D.OA为紫光,OC为红光
20.如图所示,一底面半径为R的圆锥体,放在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并使其对称轴与主光轴重合,顶和底面中心分别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圆锥体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在透镜左侧,为圆锥面放大的虚像 B.在透镜右侧,为放大的圆锥形实像
C.在透镜右侧,为有限长圆柱形实像 D.在透镜右侧,为无限长圆柱形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8分)
21.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 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__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若蜡烛以0.01m /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过程中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身高1.6m的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____m。
24.如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 ,所成的是一个 像(选填“虚”或“实”);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25.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选填“①”“②”),分界面的   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   。
26.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_______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7.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向   (上下)且向   (左右)移动。
三、作图题(每题3分,总计6分)
28.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29.[2022·宁波] 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四、探究题(每空3分,总计36分)
30.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0 1 2 2.5
2 5 10
3 8 4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该成像情况是   的成像原理。(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3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必须与桌面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3)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1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1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    现象,此时入射角    角θ(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    ,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    2cm(选填“>”“=”或“<”);
(3)如图2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    ,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    (选填“①”、“②”或“③”)内。
2024八下科学 新思维 第二章 光 素养综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B
2. 【答案】A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确定物体与所成像的大小、位置关系,需拿一支完全与蜡烛(甲)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丙),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的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乙)。因此正确操作是移动丙靠近乙。]故选A
3. 【答案】B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光的反射定律。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60°。]
故选B
4. 【答案】B
【解析】【考点】光的反射现象;漫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①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B、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利用观后镜观察车后情况属于光的反射;
D、由于黑板字是粗糙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所以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这是漫反射;
光现象中形成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故选:B。
5. 【答案】D
【解析】【分析】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6. 【答案】D
【解析】【答案解析】
解:解∶物体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像关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也相对于镜面对称,由于物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角,速度大小为2m's,故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45°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速度大小也为2mls。如图所示:
故而选D
7. 【答案】D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解析:由图可知,该墙体承接到了蜡烛的像,起到了光屏的作用,故此时所成的像是实像;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物体所遮挡,形成的阴影区域;当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减小,一直到与实物等大为止;由题意可知初始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可知此时蜡烛位于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当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的过程中,会在蜡烛与透镜的距离达到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故选D
8. 【答案】C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手机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用手机拍照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的大小,则自拍杆的好处是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答案】A
【解析】【答案解析】A
10.【答案】A
【解析】【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先画出点P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分析判断。
【解答】解:
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先画出点P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连接发光点和入射点,可得相应的入射光线,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原来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P'。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A点,因此他将手指头放于A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2.【答案】D
【解析】【答案】D
【解析】
【详解】A.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知道,蜡烛应远离凸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故A错误;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知道,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为使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若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要换用焦距更长的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答】解:当刻度尺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像为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4.【答案】D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解答】解:因将物体从较远处接近凸透镜焦点的移动时,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实像也变大。所以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
①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故①正确,③正确;
②因为小孩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故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小,②错误;
④因为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杂技演员走钢丝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内容新颖,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理念。
15.【答案】D
【解析】【分析】互相垂直的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最终的出射光线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来确定。规律告诉我们,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始终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出射光线的方向就不会改变。
【解答】解:如图,我们做出反射器对光线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可知,只要光线在两个面上都发生了反射,那么其出射光线就和入射光线就是平行的。题目中入射光线方向并没改变,反射光线方向也就不会改变;而旋转反射器只是改变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不会影响最终的出射光线,所以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0°,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决光学的问题,做作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互成直角的反射器来讲,它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应该作为一条规律记住它。
16.【答案】C
【解析】【答案解析】解:(1)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由于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因此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应是0℃,反射光线将沿原方向返回;
(2)由于镜面比较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仍然平行从小孔射出,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也没有光线射到墙壁上,因此整个房间一片黑暗。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做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
【解答】解: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或15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做出法线,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做出镜面。如图所示:
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90°﹣×30°=75°或90°﹣×150°=15°。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此题还要注意水平方向可能是水平向右或水平向左两种情况。
18.【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B
19.【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OC一定为反射光,而光经过折射后一定会分为两支光束,说明光发生了色散。
【解答】解:OC为反射光,故OC应为复色光;而折射后分成OA、OB两光束,故一定发生了色散,即折射率大的为紫光,折射率小的红光,即OA为紫光,OB为红光。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f;
当发光点在焦点处时,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平行射出。
【解答】解:由题意知,圆锥体的顶点和底面分别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其它部分在f和2f之间,所以可以成圆锥的实像,像在凸透镜的右侧,底面的像在右侧的2f处,其它部分随着物距的减小,像增大,像距也增大,焦点处的顶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将平行射出,所以顶点的像在无限远处,因此在透镜的右侧,成了一个无限圆柱体的实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21.【答案】答案 40度 向右
【解析】【答案解析】
答案 40度 向右
22.【答案】故答案为:0.02; 不变。
【解析】【答案解析】
解:(1)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故像到物体的距离为像到玻璃板距离的2倍,移动时间相同,则像相对蜡烛的速度为蜡烛的2倍,所以v=2v蜡烛=2×0.01m/s=0.02m/s.
(2)玻璃板中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大小没发生变化,像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0.02; 不变。
23.【答案】【答案解析】答案 反射 3m 4m 1.6m
【解析】【答案解析】答案 反射 3m 4m 1.6m
24.【答案】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虚;镜面.
【解析】【答案解析】解: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由于镜面反射,所以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
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虚;镜面.
25.【答案】2;②;上;大。
【解析】【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和界面。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判断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1等于∠3,因此①是法线,②是界面,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又因为∠2大于∠3,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分界面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水;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变小,折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
故答案为:2;②;上;大。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26.【答案】故答案为:2.2; 虚。
【解析】【答案解析】
解: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
故答案为:2.2; 虚。
27.【答案】故答案为:下;右。
【解析】【分析】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根据图甲像的位置,确定物所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然后进行调节。
【解答】解:
图甲显示像在毛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下;右。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弄清楚物体在镜头的哪个方向,调节物体到主光轴上,若是卡通人物移动,则应该向左侧上方移动。
三、作图题
28.【答案】
【解析】【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发光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9.【答案】【答案】 如答图所示。
【解析】【答案】 如答图所示。
[命题考向: 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析:CD为杯子的像,分别过C、D点做镜面的垂线并延长等大的距离,得到A、B两点,连接AB并标注箭头,AB为杯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分别过A、B做经过光心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点A′、B′,连接A′B′并标注箭头,则A′B′为杯子的像。]
四、探究题
30.【答案】故答案为:(1)大;(2)5;②;投影仪。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认真分析表格中焦距的变化情况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根据它们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2)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倒立的含义: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逐渐增大,成的像距在增大。
(2)从图中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2f>u=6cm>f.所以只有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符合这一条件。
又因为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所以R的像应为②;
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大;(2)5;②;投影仪。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熟记规律的内容,能做到举一反三。并要真正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
31.【答案】答案 (1) 垂直 (2) C D B A (3) 多次实验,使实验的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解析】【答案解析】答案 (1) 垂直 (2) C D B A (3) 多次实验,使实验的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2.【答案】(1)折射;小于;(2)增加;>;(3)平行于DE;②。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要使B点的光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内的水量增加,若BC间距离为2cm,由几何关系可知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应大于2cm;
(3)因为光在水中和空气中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则为了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激光笔应该与DE平行入射到区域2的位置,才能实现。
【解答】解:(1)水槽中未加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θ;
(2)因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要使B处的光点向上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两次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面图1所示,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厚度可忽略不计)照射,因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和从水斜射进入空气中时,两次发生折射,一次折射角减小,另一次折射角增大,则最终的折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激光笔应该与DE平行入射到区域②的位置,才能实现,如下面图2所示;
故答案为:(1)折射;小于;(2)增加;>;(3)平行于DE;②。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要认真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