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17: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15分)
我国有jǔ( )世闻名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指南针、造纸术;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zhì huì( )的结晶,如《论语》《孟子》《老子》;有宝贵的 lì shǐ( )文化遗产,如故宫、赵州桥、苏州园林;还有别具匠心的艺术珍品,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weǐ dà( )的中华民族创造的,凝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 hún( )。无论我们身在 hé chù( ),我们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片黄土地上。
1.根据拼音写字词。(6分)
2.文中加点的“切”是一个多音字,在语段中读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 。(3分)
3.“雅人四好”指 ,《清明上河图》属于其中的 ,《兰亭集序》属于其中的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时,需要用到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被称为“ ”。(4分)
4.下列词语不适合用来形容语段中画“——”人物的一项是(2分)( )
A.财大气粗 B.博学多才 C.才识过人 D.学富五车
二、选择题。(填序号)(10分)
1.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下列标牌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小毛驴 又踢又跳, 马突然被拽住吓到了它。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之所以……是因为…… D.如果……就……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是指( )
A.王维 B.王维的哥哥 C.王维的弟弟 D.王维的哥哥和弟弟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千门万户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一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B.《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D.“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不是一个比喻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蔡伦造的纸十分轻便。 蔡伦造的纸非常好用。(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2分)

2.按照下面给出的流程图,用详细的语句描写一次植树的过程。(3分)
挖坑→放树苗→填土→浇水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王叔叔独自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诗句:“ , 。”他非常想念老家的哥哥,便用手机给哥哥发了两句诗:“ , 。”想着清明节应回老家给父母扫墓,他悲伤地叹着气:“ , 。”
2.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是隋朝的 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 多年了。
五、综合实践。(13分)
近期,班级开展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力收集、整理了“传统习俗——吃青团”的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由来 古人为了祭拜火神,每年都会在春季禁火几日,这段时间被称作“寒食节”。因为不能烧饭,老百姓们只能提前准备冷食。青团,就是这样一种易于保存的食物。后来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很接近,许多习俗逐渐融合在一起,青团也就变成了清明节的传统小吃。
? 古人认为吃用艾草汁做的青色饭食,寓意着驱邪迎新;同时,如它的名字一般,寓意着团圆;也为了纪念先人,表达思念之情。
制作
食用 食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量。老人、小孩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尽量少吃。2.搭配吃。可与蔬菜、山楂等一起食用,更好地帮助消化。3.宜新鲜。直接食用冷藏的青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1.这份资料主要介绍了(2分) ( )
A.清明节 B.寒食节 C.吃青团 D.拜火神
2.粗心的小力将资料中问号处的内容遗漏了,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名字 B.寓意 C.作用 D.材料
3.奶奶特别喜欢吃青团,下列小力给奶奶的建议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青团是用艾草汁做的,有驱邪迎新的寓意,建议多吃点。
B.青团是一种冷食,可放在冰箱冷藏,放多久都没关系。
C.青团不好消化,所以不建议和其他东西搭配在一起吃。
D.奶奶年纪大了,消化功能不好,不建议一次吃太多。
4.根据资料中的青团制作流程图,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洗净、加热→ →倒入、搅拌→ →搓、压一包、搓→ .
5.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3分)
六、阅读古诗和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蜀中九日(11分)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③苦,鸿雁那④从北地⑤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⑤北地:北方。
1.本诗表达的感情与本单元《古诗三首》中的《 》相同。(2分)
2.本诗中与“异乡”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与“遥知兄弟登高处”描写的活动相似的诗句是“ ”。(3分)
3.诗中表达“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这个意思的两句诗是“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6分)
(二)爆竹声声(12分)
①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也许你会感到奇怪: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为什么要叫爆竹呢?
②说来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两头的竹节,把竹筒扔进火里,竹筒一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一声,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③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呢?
④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山上有一种怪物。每当新年临近时,这种怪物都要下山来。凡是与怪物接触过的人,都会得一种怪病,不是冷得瑟(sè)瑟发抖,就是热得浑身出汗,难受极了。
⑤大家正苦于无法对付这种讨厌的怪物时,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几个村民到半山腰砍竹子,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筒煮饭。这时,几个怪物下山了。燃烧的竹筒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远处的几个怪物听了竟不敢走近。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往火里添加了不少竹筒,毕剥声更响了,吓得怪物们拼命往山顶逃去。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筒来吓跑怪物,以求新年的安宁。
⑥燃放爆竹的习俗,我国早就有了。到了唐代,火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竹筒来做爆竹太不方便了,有人就想到了火药。他们仿照竹筒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纸筒,在里面放上火药。一点火纸筒就会爆炸,发出嘭啪的声响。
⑦春节放爆竹的习俗一直延(yán)续到现在。爆竹的制作越来越精巧了,有响一下的,有响两下的;有大如竹筒的,有小如麦秆儿的……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有删改)
1.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
A.总结上文 B.点明中心 C.引起下文 D.总结全文
2.下列内容中,短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2分)( )
A.爆竹名字的来历。 B.新春燃放爆竹的热闹情景。
C.新春燃放爆竹这一风俗的由来。 D.爆竹制作的演变。
3.读短文,想一想爆竹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最早的时候 唐代 现在
→ →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4.现在很多城市为了安全和环保,禁止燃放爆竹。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既要热闹喜庆,又要安全环保,未来的爆竹会是怎样的?(4分)
七、习作。(25分)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打开这座宝库,我们可以了解古典诗词文化,了解许多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请你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它。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举 智慧 历史 伟大 魂 何处 2.qiè qiē 示例:切开
3.琴棋书画 画 书 文房四宝 4.A
二、 1. B 2. C 3. A 4. C 5. C
三、1.蔡伦造的纸不但十分轻便,而且非常好用。
2.示例:我们开始植树了。首先挖一个深浅合适的坑,接着把树苗放到坑里,一个人扶着树苗,另一个人向坑里填土,最后给种好的树苗浇水。这样植树就算完成了。
四、1.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2.造纸术 李春 一千四百
五、1.C 2.B 3.D 4.打碎 揉搓 刷油、蒸 5.示例:我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吃元宵、猜灯谜等。
六、(一)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他乡 九月九日望乡台 3.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希望早日回到家乡
(二)1.C 2.B 3.把竹子锯成竹筒,扔进火里在纸筒里面放上火药 4.示例:未来的爆竹可以重复使用,按下开关,不需要点燃,就噼噼啪啪地响起来,还能发出五彩缤纷的亮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