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课时 非金属、金属及其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空气、溶液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Fe
O2
Ne
无 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uO
CH4
氧化物:
酸:
H2SO4
碱:
NaOH
盐:
KNO3
金 属
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SO2
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 硫和氧气的反应
①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________________。
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②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
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注意:生成物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
结束后用NaOH溶液吸收。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点燃
S
+
O2
SO2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5
4
2
碳、磷和氧气也可发生反应
总结以上3个化学反应,你有什么结论得出?
结论:
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相应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
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C
+
CO2
CO
高温
2
C
+
S
CS2
2
(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2. 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
①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比较2只烧杯中液体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入CO2的烧杯中呈红色,另一杯不变色;
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呈红色的烧杯又变成紫色
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H2CO3
(碳酸)
酸性氧化物
+
水
酸
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SO3
+
H2O
H2SO4
(硫酸)
结论:
2. 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生成酸
H2CO3
CO2
H2O
+
结论: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
非金属氧化物。
(SO2 、SO3
和水也可发
生反应)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酸
氧气
水
盐
碱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 → CO2 →H2CO3 → Na2CO3
C
+
O2
CO2
点燃
CO2
+
H2O
H2CO3
H2CO3
+
NaOH
Na2CO3
+
H2O
2
2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是否也和非金属相似?请举例说明?
Mg
+
O2
点燃
MgO
2
2
Fe
+
O2
点燃
Fe3O4
3
2
Al
+
O2
Al2O3
4
3
2
金属单质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结论:
4、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相应的化合物。
在蒸发皿中放 1 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热,使溶液沸腾。
溶解反应,放出大
化学方程式:
CaO
+
H2O
Ca(OH)2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______。
红色
还有哪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
BaO + H2O = Ba(OH)2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可溶性)碱
结论:
5. 少数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可溶性碱
金属
单质
金属
氧化物
碱
氧气
水
盐
酸
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CaCl2
CaO + H2O = Ca(OH)2
2Ca + O2 = 2Ca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铁和硫的反应
①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
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②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
铁粉被磁铁吸出
三、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③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光,有热量生成
④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
止加热,静置,冷却。
⑤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固体。
不能吸引,生成物不再是铁。
化学方程式:
Fe
+
S
FeS
(硫化亚铁)
Na
+
Cl2
NaCl
2
2
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
结论:
6、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
转化成化合物。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
氧气
(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酸
酸性氧化物
+
水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氧气
(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可溶性)碱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无氧酸盐
金属
+
非金属
1.区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靠的
方法是根据它们的----------------------------( )
A.燃烧现象不同 B.燃烧产物不同
C.颜色和气味不同 D.溶解性不同
B
2.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
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
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3.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图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是某同学做的
听课笔记。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
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H2+Cl2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
如Cl2
B
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 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 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
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
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A(共18张PPT)
第五课时 物质的鉴别
【实验目标】
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
3.进一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
方法。
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钠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蒸馏水,试管 6 支。
【实验器材】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溶于水是否放热等)的差异性分析。
(一)物理方法
1、颜色
① 沉淀
Cu(OH)2
Fe(OH)3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BaSO4、AgCl、BaCO3、CaCO3、Mg(OH)2等
-----白色沉淀
【实验方法】
② 固体
CuO、MnO2、C、Fe3O4等
-----黑色
Fe2O3、红磷等
-----红色
③ 溶液
含铜离子(Cu2+)的溶液
----蓝色
含铁离子(Fe3+)的溶液
----棕黄色
含亚铁离子(Fe2+)的溶液
----浅绿色
2、气味
SO2、HCl、NH3
S
-----黄色
KMnO4
-----紫黑色
硫酸铜晶体
-----蓝色
不同的刺激性气味
3、溶解性
①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② 盐酸盐:除AgCl难溶外,其余可溶于水;
③ 硫酸盐:除BaSO4难溶,CaSO4、Ag2SO4
微溶外,其余可溶于水;
④ 碳酸盐:大多难溶。
(除钾盐、钠盐、铵盐可溶外);
(2) 盐的溶解性
(1)碱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有NaOH,KOH,Ca(OH)2,Ba(OH)2。
(二)化学方法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分析,即根据化学反应时产生的不同现象或产物进行分析,将已知的多种物质逐一区分开来。
1、利用酸碱性
指示剂或PH试纸变色
2、生成气体
碳酸根离子(CO32 _)的检验:
加入稀盐酸溶液,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生成沉淀
鉴别硫酸根离子(SO42-)的方法:
先滴入硝酸钡Ba(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滴入稀硝酸HNO3,白色沉淀不消失。
鉴别氯离子(Cl-)的方法:
先滴入硝酸银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滴入稀硝酸HNO3,白色沉淀不消失。
4、气体燃烧
根据气体燃烧现象及产物的不同,区别气体。
如:H2、CO2、O2、CO
一般为:
1、分别取少量样品
2、滴加检验的试剂
3、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
4、分析得出结论
取样→操作→ 现象→ 结论
物理方法:观颜色、闻气味、溶解性、蒸发。
化学方法:加热分解法、测PH值法、指示剂法、
点燃法、加入化学试剂法、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法(互相反应)。
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案例】
1.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
被检物质 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与稀盐酸
食盐水与稀盐酸
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BaCl2或
Ba(OH)2
出现白色沉淀是稀硫酸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Zn或
石蕊试液
有气泡、
试液变红
是稀盐酸
Zn + 2HCl =
ZnCl2 + H2↑
通入CO2
或滴加
Na2CO3
有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
Ca(OH)2+ CO2 =
CaCO3↓ + H2O
Ca(OH)2+Na2CO3 =
CaCO3↓ + 2NaOH
2.现有4包白色粉末,编号为A、B、C、D,
它们是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
请通过实验,一一加以区别。
(1)设计实验方案:依据物质的性质特征,
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区别物质。
(2)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
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
取样加足量水
蓝色溶液
CuSO4
NaCl 、 NaOH、 KNO3
形成无色溶液
白色粉末:CuSO4、NaCl 、KNO3 、NaOH
加CuSO4溶液
蓝色沉淀
无现象
NaCl KNO3
NaOH
白色沉淀
NaCl
无现象
KNO3
取样加AgNO3
实验方案:
【实验讨论】
1.以上物质的鉴别方法是否只有一种?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加以鉴别吗?
2.你的实验结果是否与其他组的同学不同?
请找出原因。
不是
NaCl 、 NaOH、 KNO3
滴加酚酞试液
3.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盐酸、氯化钡
三种无色溶液?
BaCl2
HCl
NaCl
加K2CO3
或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无现象
BaCl2
HCl
NaCl
1.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 MgCl2 ②KCl
③NaOH ④ CuSO4 ,不用任何其它试剂,
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
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A
2.有盐酸、硫酸铜、氯化镁、无色酚酞四种
溶液,如果仅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区别它们,
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AgNO3 (B) BaCl2
(C) NaOH (D) 稀H2SO4
C
3.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氧气
C.用水区分NH4NO3和NaOH
D.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CO和CO2
A
4.在实验室里若仅用酚酞试液,并根据同组物质
间的相互反应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Ba(OH)2、HCl
B.NaOH、HCl、NaCl
C.H2SO4、Na2SO4、NaCl
D.NaOH、NaNO3、NaCl
B
5.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
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
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
定不含有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
定含有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___种可能。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
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
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
CuSO4
CaCO3
5
BaCl2、NaOH
6. 现有两瓶内盛500ml没有污染的无色澄清的液
体,一瓶是饱和的NaCl溶液,一瓶是蒸馏水,
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们鉴别开来。
1、天平平衡法
2、天平称重法
3、浮力大小比较法
4、硝酸银试验法
5、蒸发溶剂法
6、溶质溶解法
7、味道品尝法
8、导电性能比较法
9、植物失水吸水比较法
10、生物就应激反应比较法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
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如: 、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非金属氧化物,如:
2、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 21教育网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 、
、 、21cnjy.com
(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如:
3、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 态变成 态。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 ,
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 ,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4、用作还原剂的物质:碳(C)、一氧化碳(CO)、氢气(H2)。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 。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固体逐渐变成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5、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 。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性质叫
做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 。
6、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2)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
二、我理解了
7、区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靠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 )
A.燃烧现象不同 B.燃烧产物不同 C.颜色和气味不同 D.溶解性不同
8、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
A. 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 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9、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都有紫红色物质(铜)生成
C. 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 反应中三者都作还原剂
10、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有:①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②停止加热;③向装有
氧化铜的试管中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11、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温度太低 B. 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C. 试管口倾斜了 D. 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12、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1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
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
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 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装置的质量增加8.8 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 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 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14、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15、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
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丙、甲、乙、丙 D. 丙、甲、丙、乙
16、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
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
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待试管①冷却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查阅资料可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
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
A. Na2CO3溶液 B. AgNO3溶液 C. NaCl溶液 D. Ca(OH)2溶液
(3)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
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第二课时 金属的冶炼
自然界中有现成的单质铁吗?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赤铁矿
方铅矿
孔雀石
蓝宝石矿
没有
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即单质)的形式存在
黄金矿
金属铋
铂金属
金属银
四、金属的冶炼
1、定义:
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碳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
下反应,碳等还原剂能夺取金属
氧化物的氧,得到游离态的金属。
(1)还原法
(2)置换法
Fe + CuSO4 = FeSO4 + Cu
湿法炼铜
碳与氧化铜反应
①取活性炭粉和氧化铜少量均匀混合在一起,
装入试管中。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______
③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物质
变浑浊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C
+
CuO
Cu
+
CO2
2
2
高温
常见的还原剂有:
还原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剂:
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
CO、
H2
还原剂C在高温下也能夺取CO2中的氧
化学方程式:
C
+
CO2
CO
2
高温
一氧化碳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生游离态的金属单质。
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用点燃
的方法除尾气?
CO有毒性,所以要除去。CO能燃烧,生成CO2
CO
+
Fe2O3
Fe
+
CO2
3
2
高温
3
化学方程式:
CO
+
CuO
Cu
+
CO2
氢气(H2)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①观察氧化铜的颜色:_________。
黑色粉末
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如图所示,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试管中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H2
CuO
黑色逐渐变成变红色
③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
直到试管冷却。
化学方程式:
H2
+
CuO
Cu
+
H2O
实验中的注意问题:
H2
CuO
装置上: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气管要伸到试管底部。
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排净试管中的空气
操作上:
1、实验前,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
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停止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冷却。
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五、有关物质纯度的计算
纯净物质量 =
方法一:
分步计算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
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
解:
100吨
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混合物质量
纯度
×
=
85%
×
85 吨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
组成元素的质量
=
纯净物的质量
×
纯净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
100吨×85% = 85 吨
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Fe的质量为:
85吨
×
2Fe
Fe2O3
×100%
= 85吨
×
112
160
×100%
= 59.5吨
(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
(即混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
纯净物质量
纯 度
炼出的生铁的质量为: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解:
100吨×85% = 85 吨
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Fe的质量为:
85吨
×
2Fe
Fe2O3
×100%
= 85吨
×
112
160
×100%
= 59.5吨
59.5吨 ÷ 96%
= 62吨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吨。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 温
160 112
100吨×85% x×96%
160 :112 = 100吨×85% :x×96%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方法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一步计算
112 × 100吨×85%
x =
160 ×96%
= 62吨
例题:某煤厂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供居
民取暖用的“环保煤”,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削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 + 2SO2 + O2
=== 2CaSO4 。该煤厂现有含硫3.2%的原煤1000吨,问:
高 温
(1).如果这些原煤不经过“加工处理”直接燃烧,
硫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硫时,可生成二氧化硫
多少吨?
(2).如果要将这些原煤全部制成合格的“环保煤”,
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钙 98%的生石灰多少吨?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四、金属的冶炼
1、定义:
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1)还原法
(2)置换法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剂:
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
+
CuO
Cu
+
CO2
2
2
高温
CO
+
Fe2O3
Fe
+
CO2
3
2
高温
3
H2
+
CuO
Cu
+
H2O
3、常用
还原剂:
2.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D.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
的质量
C
1.下列物质不能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的是( )
A.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C
3. 用 2000 吨含 Fe2O3 75%的铁矿石,最多可以
提炼出多少吨纯铁?
=
2000 吨
×
160
×100%
112
75%
×
1050 吨
4.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化学方
程式为:2 Al + 3 CuO = Al2O3 + 3Cu。反应结
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
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
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
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①② B.②④
C.只有④ D.②③④
C(共24张PPT)
第三、四课时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省桐庐的瑶林仙境、金华的双龙洞和兰溪的地下长河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是如何形成的?
六、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
岩石中的CaCO3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可溶于水)
(不溶于水)
Ca(HCO3)2 == CaCO3↓+ H2O +CO2↑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
① 将一只生鸡蛋(或贻贝壳)放到
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如图所示,
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蛋壳的变化
形成气泡附在蛋壳表面
产生气泡,
② 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
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
表面凹凸不平
③ 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
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壳外层被稀盐酸全部腐蚀,成为软壳蛋
④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
能发生相互转化。
以 Ca 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 CaCO3 的变化。
2Ca + O2 = 2CaO
CaO + H2O = Ca(OH)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金属
单质
金属
氧化物
碱
氧气
水
盐
酸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酸
氧气
水
盐
碱
以 C 为例,分析 C → CO2 → H2CO3 →
Na2CO3 的变化。
C + O2 = CO2
点燃
CO2 + H2O = H2CO3
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转化规律:
归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规律。
3、单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二条纵线
(1)纵向联系 :
①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② (少数)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③ 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④ 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含氧酸
(2)横向联系 :
四条横线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盐
盐+水
盐+盐
⑤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⑥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
⑦酸+碱→盐+水
⑧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盐
(有一种盐难溶)
(3)交叉联系 :
四条斜线
盐+水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酸+盐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碱
盐
碱+盐
⑨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⑩ 非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
→盐 + 水
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碱 + 新盐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4)外围联系 :
二条弯线
排在H前的金属+酸
→盐+氢气
活泼金属+较不活
泼金属可溶性盐
→新金属+新盐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金属 + 盐
盐 + 氢气
(活泼金属不包括
K、Ca、Na)
单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两种新盐
金属
金属
氧化物
盐
非金属
酸
碱
非金属
氧化物
盐
盐
盐+水
酸+盐
新金属 + 新盐
盐+氢气
碱+盐
酸碱盐
的性质
八圈图
2 .物质的制取
八圈图的用途:
1.物质的化学
性质
制取盐的方法有几种?
4、各类无机物质的化学性质
(1) 酸的通性
① 酸 +(活泼)金属
② 酸 + 碱性氧化物
盐 + H2O
③ 酸 + 碱
盐 + H2O
④ 酸 + 盐
新酸 + 新盐
盐 + H2↑
⑤ 酸 + 指示剂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使无色的酚酞试液
(变红)
(不变色)
(2)(可溶性)碱的通性
①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H2O
② 碱 + 酸
盐 + H2O
③ 碱 + 盐
新碱 + 新盐
④ 碱 + 指示剂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使无色的酚酞试液
(变蓝)
(变红)
① 盐 + (活泼)金属
盐 + 金属
② 盐 + 酸
③ 盐 + 碱
新盐 + 新碱
④ 盐 + 盐
新酸 + 新盐
新盐 + 新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根据关系图推测一下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 金属 + 氧气
③ 金属 + 酸
④ 金属 + 某些盐溶液
② 金属 + 非金属
金属氧化物
无氧酸盐
盐 + 氢气
盐 + 另一金属
(4)金属的化学性质
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设计制取 ZnSO4 的 5 种方法。
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含氧酸盐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盐+可溶性盐→新盐+新盐(有一种盐难溶)
5、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6、非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盐+水
8、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
7、酸+盐→新盐+新酸
9、排在H前的金属 +酸→盐+氢气
10、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可溶性盐→新金属+新盐
十大成盐规律
制取一种盐类物质具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 Zn + H2SO4 = ZnSO4 + H2↑
② ZnO + H2SO4 = ZnSO4 + H2O
③ Zn(OH)2 + H2SO4 = ZnSO4 + 2H2O
④ ZnCO3 + H2SO4 = ZnSO4 + H2O + CO2↑
⑤ Zn + CuSO4 = ZnSO4 + Cu
首先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根据原料、
反应条件、易分离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当的方法。
1. 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
化学方程式是-------------------------------( )
A.Zn+Ag(NO3)2 = Ag+Zn(NO3)2
B.Zn+AgNO3 = Ag+ZnNO3
C.Zn+2AgNO3 = 2Ag+Zn(NO3)2
D.Zn+AgNO3 = Ag+Zn(NO3)2
C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
是------------------------------------------------( )
A.HCl CuSO4 KNO3 Na2SO4
B.FeCl3 HCl NaCl NaOH
C.CaCl2 K2CO3 HCl (NH4)2CO3
D.NaNO3 Na2SO4 HCl H2SO4
B
3.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石 → 生石灰 → 熟石灰 → 碳酸钙
CaO + H2O = Ca(OH)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CaCO3 = CaO + CO2↑
高温
4. 说出 5 种制备氯化镁的方法。
① Mg + 2HCl = MgCl2 + H2↑
② MgO + 2HCl = MgCl2 + H2O
③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④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⑤ Mg + CuCl2 = MgCl2 + Cu
5. 写出用空气、铜、蒸馏水、三氧化硫 4 种物质
制取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Cu + O2 = 2Cu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SO3 + H2O = H2SO4
6. 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烧碱?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2)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3)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分解
CaCO3 = CaO + CO2↑
高温
化合
CaO + H2O = 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