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7 18: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学习,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概括唐朝中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材料的思考,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3.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4.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简述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二:从西汉到北宋时期的人口变化图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技术。
宋代《耕获图》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战少
人来
优越
一.农业的发展
2.结果:
(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超北
西拓
三地开
从船上卸货的人
一.农业的发展
3.表现——①粮食作物: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③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④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俗语出现于宋朝,在民间非常流行。意思是,只要苏州、湖州粮食丰收,全国都不愁吃穿。
宋《耕获图》
“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期短。
占城稻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苏湖(常)熟、天下足
粮食增产和宋代引进的哪一优良水稻品种有关?
该品种有何特点?
越南优良品种占城稻
成熟早,耐旱,适应性强
当时名甲天下的粮仓在哪?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
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志上》
一.农业的发展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表现——②经济作物—棉花、茶树:
一.农业的发展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①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
③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④成就: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棉花
一.农业的发展
3.表现:
③新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秧马、复种
秧马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复种
秧马
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
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名品甚繁。
——(宋)朱长文
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
二、手工业的兴盛
1.背景: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制瓷、造船的成就尤为突出。
2.纺织业:
①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
②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四川蜀锦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广西壮锦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丝织业 【四川、江浙】 棉纺织业 【海南岛】
二、手工业的兴盛
3.制瓷业:
①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载前人的成就
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④ 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瓷
中国 China
瓷器 china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娃娃枕
青瓷无纹水仙盆
钧窑水仙花盆
青瓷贯耳瓶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碗
宋代五大官窑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知识拓展:
沉睡在南海海底84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被发现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 从泉州港驶出 ,沉没于广东省海域。“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文物1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获得文字考古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二、手工业的兴盛
二、手工业的兴盛
4.造船业:
南海一号模型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三、商业的发展
2.商业都市的发展: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开封城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②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1.背景: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夜市
早市
③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城郊市镇
乡镇草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货郎图》(局部)
三、商业的发展
2.商业都市的发展
店铺数量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 。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 ,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草市
市镇
空间和数量:
时间:
区域:
①空间:店铺数量增加,街道以及宅巷内到处可开设店铺;(打破市坊界限)
②时间: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三、商业的发展
3.纸币的出现
①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②名称:交子
③时间:北宋前期
④地点:四川地区
⑤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⑥地位: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目前发展趋势:电子货币
既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又反映了宋代经济(商业)的繁荣。
3.海外贸易
三、商业的发展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海外贸易活跃的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宋朝廷的大力提倡
“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宋史》
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南方赋税(贯) 北方赋税(贯) 南北比例
北宋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唐末
[继续南迁]
南宋
[南移完成]
两汉
[重心在北]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
三、商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
观察地图: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朝代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南宋赋税收入之比较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历史上的经济南移的三个时期
三、商业的发展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④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
①要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要重视科技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
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劳动力。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发展的不竭动力
课堂小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③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表现
①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四川),棉织业兴起。
②制瓷业:五大名窑、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时,制瓷中心在江南
③造船业:a.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C.南宋的海船,规模宏大,配备先进的指南针。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趣了很我商业城市。
原因
课堂巩固
1.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现象表明(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2.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3.2020年4月,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图片在网上热传。……990年前世界首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而在1000多年后首张数字货币也将在中国落地。材料中提到的“交子”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A
B
C
4.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旺
C.商业的繁荣 D.市民生活丰富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