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5 14:38: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3)知道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2.科学思维:
通过动手制作、测量观察和分享研讨等途径,探究光影关系。
3.探究实践:
(1)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态度责任: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制作简易日晷 能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坚持长时间观察记录 能 基本能 不能
观察交流 能根据观察记录数据,实事求是分析一天之中影子变化规律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1.画影子 请在阳光的天气里,在硬纸或沙滩、地面上画一画自己的影子或某一物体的影子,可以拍照保存。 2. 影子作品交流 学生介绍画影子的时间、影子的大小、太阳的位置。 3.看图回答:一天中,早晨的影子有点长,中午的影子像个球,傍晚的影子在你身后,月光下的影子好长好长。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通过画影子游戏,学生会发现影子的不同,进而聚焦问题,了解学生对影子的前认知。 关注学生在画影子游戏中能否发现问题,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制作简易日晷 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1.制作材料 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记号笔、平纸板、指南针、直尺、小短杆。 2.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用夹子固定。 ①用同心圆观察纸记录影子,可以清晰地展现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方向变化,便于对比。 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帮助标注。 ③影子是会“落”在平板的不同方向上的。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地上。 怎样根据太阳找方向? 明确: 早晨面对太阳: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中午面对太阳: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傍晚面对太阳: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确定方向? 明确:指南针 如何正确使用指南针? 学生观看视频。 强调:纸板上东西南北方向与实际观察方向要保持一致。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短杆应尽量保持竖直状态,不能倾斜,否则测量不准确。可以用橡皮泥固定小短杆。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①观测时间为一天。每隔一节课或每隔两节课到操场观测记录一次。 ②每次观测前都要确定好方向,保证与实际方向一致。 ③小组材料员、观察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 播放实验视频 活动评价二:观察交流 出示实验记录单: 1. 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我们发现了哪些规律? 出示记录表: 明确: (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比较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上午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过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变长。 (3)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 2. 根据观察记录数据,绘制一张柱状图。 明确: 观察分析绘制的柱状图,回答: (1)一天中影子长度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 明确:长——短——长 3.为什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预设:可能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师:如何验证这个猜想呢? 出示实验方法: 1.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手电筒代表太阳; 2.对准方向放平纸板,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 3.利用手电筒照射,使纸板上的影子分别与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记录的影子重合; 4.记录下此时太阳的位置,确定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向。 (2)天空中太阳位置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 明确:低——高——低 太阳方向变化是 ______________ 明确:东--南--西 4.教师小结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4)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活动一: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日晷制作完毕后,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活动一: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坚持长时间观察记录。 活动二: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拓展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日,是太阳;晷,是影子。 1.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日晷。 2.日晷构成: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构成。 3.对比一下,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 知道自然规律能够为我们所用,但 需要我们耐心地观察、不断发现与创新运用。 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日晷基本结构。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2)一天中,_______时,影子最短;清晨或__________影子最长。
(3)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计时工具,它根据物体在阳光下的________有规律变化而制成。
(4)我们在制作简易日晷时,不仅要记录影子的位置和长短,还要记录观察的________。
2.判断题
(1)学校里的银杏树高10米,它的影子一走比10米短。( )
(2)太阳离地面越高,被照射到的物体的影子就越短。( )
(3)上午8—10点,王明明同学发现太阳下树的影子越来越短。( )
(4)正午,太阳在我们头顶上,影子投向北方。( )
(5)同一时刻,学校操场上柳树和旗杆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
3.选择题
(1)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2)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光和影的关系来计时,发明了( )。
A.日晷 B.地动仪 C.罗盘
(3)小科用自制的简易日晷,研究影子变化规律,下列记录中,最接近中午是( )。
(4)小明为了体验古人利用日晷计时的过程,自制了一个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朝向(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东方
【综合实践类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
1.(1)太阳的位置 相反 长-短-长 (2)正午 傍晚 (3)影子 (4)时间
2.(1) (2)√ (3)√ (4)√ (5)√
3.(1)B (2)A (3)B (4)B
七、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影子长短变化:长——短——长 自制日晷→影子 太阳位置变化:低——高——低
八、教学反思
在第 1 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太阳与月球的基本特征。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制作简易日晷”这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体。在本单元,我们将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单元教学结构图
影子(条件、变化、与太阳位置)
长短:长-短-长
一天中影子
方向:西-东
太阳、地球和月球
太阳
|
恒星
形状——球形
地球
|
行星
地貌:海洋>陆地
日晷
月球
|
卫星
月相:缺-圆-缺
上半月:圆弧在右
下半月:圆弧在左
月貌
正面(暗):月海盆地
背面(亮):环形山(撞击)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通过动手制作、测量观察和分享研讨等途径,探究光影关系。
(1)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3)知道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新知导入
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请在阳光的天气里,在硬纸或沙滩、地面上画一画自己的影子或某一物体的影子,可以拍照保存。
画影子
新知导入
影子作品交流:介绍画影子的时间、影子的大小、太阳的位置。
新知导入
一天中,
早晨的影子有点长,
中午的影子像个球,
傍晚的影子在你身后,
月光下的影子好长好长。
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新知讲解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
平纸板
小短杆
指南针
记号笔
直尺
制作材料
新知讲解
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用夹子固定。
①用同心圆观察纸记录影子,可以清晰地展现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方向变化,便于对比。
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帮助标注。
③影子是会“落”在平板的不同方向上的。
新知讲解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地上。
怎样根据太阳找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中午面对太阳: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傍晚面对太阳: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新知讲解
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确定方向?
如何正确使用指南针?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新知讲解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纸板上东西南北方向与实际观察方向要保持一致。
新知讲解
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短杆应尽量保持竖直状态,不能倾斜,否则测量不准确。可以用橡皮泥固定小短杆。
新知讲解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①观测时间为一天。每隔一节课或每隔两节课到操场观测记录一次。
②每次观测前都要确定好方向,保证与实际方向一致。
③小组材料员、观察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
新知讲解
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
实验视频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我们发现了哪些规律?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我们发现了哪些规律?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我们发现了哪些规律?
(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比较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上午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过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变长。
(3)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
时间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16点 17点
长度 5cm 3.9cm 2.9cm 2.5cm 2.9cm 3.9cm 6cm 9.5cm 19cm
方向 西北 西北 西北 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根据观察记录数据,绘制一张柱状图。
一天中影子长度变化规律:
长——短——长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为什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可能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如何验证这个猜想呢?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为什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1.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手电筒代表太阳;
2.对准方向放平纸板,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
3.利用手电筒照射,使纸板上的影子分别与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记录的影子重合;
4.记录下此时太阳的位置,确定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向。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交流
为什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太阳的位置变化是 。
太阳方向变化是 。
西





新知讲解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4)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活动2:观察交流
知识小结
新知讲解
拓展活动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日,是太阳;晷,是影子。
新知讲解
晷针
晷面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构成。
拓展活动
新知讲解
对比一下,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拓展活动
自制日晷
真正日晷
都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没有时间刻度不能计时
有时间刻度能计时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2)一天中,_______时,影子最短;清晨或__________影子最长。
(3)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根据物体在阳光下的_________有规律的变化而制成的。
(4)我们在制作简易日晷时,不仅要记录影子的位置和长短,还要记录观察的___________。
太阳位置
相反
长-短-长
正午
傍晚
影子
时间
课堂练习
2.判断题
(1)学校里的银杏树高10米,它的影子一走比10米短。( )
(2)太阳离地面越高,被照射到的物体的影子就越短。( )
(3)上午8—10点,王明明同学发现太阳下树的影子越来越短。( )
(4)正午,太阳在我们头顶上,影子投向北方。( )
(5)同一时刻,学校操场上柳树和旗杆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1)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2)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光和影的关系来计时,发明了( )。
A.日晷 B.地动仪 C.罗盘
B
A
A.
B.
C.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3)小科用自制的简易日晷,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下列记录中,最接近中午的是( )。
(4)小明为了体验古人利用日晷计时的过程,自制了一个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朝向(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东方
B
B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自制日晷→影子
影子长短变化:长——短——长
太阳位置变化:低——高——低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主题概述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体。在本单元,我们将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系统 (3)人类活动与环境 (4)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9.1.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2)9.2.2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 (3)9.4.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 (4)10.2.3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5)11.1.2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6)12.3.4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三、学业要求: (1)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能说出月球表面的概况。 (2)能在教师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 (3)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望远镜观察,结合图片资料或模拟实验,认识月球表面的概况;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并制订简单探究计划能力。 (4)能通过动画或利用图片资料,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具有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的意识。
(5)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 (6)知道矿产、淡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7)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8课,分3个层次。前3课——仰望天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影子的秘密,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地球——水的星球,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学情分析 从古至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一直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太阳的表面是什么样?”“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月亮为什么晚上会亮起来?”“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等问题都在不断吸引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且在2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 4.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有各种水体类型,液态水资源丰富。 5.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二、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探究实践 1.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2.能用模拟实验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3.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4.能通过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的资料,用维恩图方式对比不同天体信息特征。 四、态度责任 1.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2.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3.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作色彩海报。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仰望天空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知道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它们表面各不相同,到地球的距离也不同。1观察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此进一步认识太阳位置会怎样变化,进而了解太阳对地球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1观察课影子的秘密探索和认识影子变化的秘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1观察课月相变化的规律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知道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观察课“月球——地球的卫星通过查看图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制造环形山等方式、多个维度地认识月球。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什么秘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1观察课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1观察课地球——水的星球通过观察地球仪、画图、数格子等方式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那地球和它们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 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1活动课太阳、月球和地球从选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点用什么色彩来表示太阳和月球 我们又该用哪些色彩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