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17: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
生物学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某同学在校运会比赛过程中,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体内的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进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2.在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葛曼棋创造出11秒23的佳绩获得冠军。比赛中起跑是首要关键环节,如果把运动员从听到枪声到做出起跑的过程看作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效应器是肌肉
B.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出发属于非条件反射
C.听到枪响时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兴奋并支配肌肉做出起跑动作
D.跑步过程中运动员心跳加快与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有关
3.尿在肾中不断生成并在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或者“憋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B.控制人体排尿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和小脑
C.成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的调控
D.成人对排尿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青春痘”是由于雄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的一种痤疮,处理不当时痤疮丙酸杆菌会在相应部位大量繁殖,导致炎症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雄激素不仅存在男性体内,也存在女性体内
B.雄激素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C.“青春痘”的产生是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引起的
D.对“青春痘”处理不当导致炎症的发生,应及时就医
5.研究发现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且容易出现暴躁、怕热、乏力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亢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分级调节加强,负反馈调节减弱的情况
B.精神紧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定向运输到甲状腺靶器官
C.甲亢患者细胞代谢降低,产热、产能减少,导致暴躁、怕热、乏力等症状出现
D.压力增大一定会导致内分泌失常,因此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并及时与周围人沟通.
6.研究发现,有些人对猫过敏的原因是猫体内存在多种过敏原,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d1(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B.猫的舔毛行为可能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初次接触F蛋白时,人体相关细胞会释放组胺引起过敏
D.有F蛋白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7.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B.生长素既能促进器官生长,也能抑制器官生长
C.当生长素浓度为10-3mol/L时,对芽和茎都是抑制生长
D.当植物表现为顶端优势时,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10-6mol/L
8.百色芒果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其营养丰富、浓郁香气和厚实甜美的果肉深受消费者喜爱。芒果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共同调控芒果的生长发育
B.芒果在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只受激素调节,不受基因控制
C.在芒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决定芒果生长发育的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9.一颗小小的植物种子可以生长发育成参天大树,在这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既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参与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B.光敏色素受光照时,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特定基因的表达
C.重力是通过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衡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D.光信号影响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的调控
10.我国科学家长期在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进行野外观测,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雌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关于该地区东北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可借助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C.东北豹的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D.从调查结果可判断东北豹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11.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种群出现“S”形增长是因为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C.生活在同一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环境容纳量也相同
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一定会出现“J”形增长
1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物种的生态位。在某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和植物的分布如表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表1 某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和植物的分布
项目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长臂猿、林鸽、松鼠 大山雀、长尾山雀 鹧鸪、昆虫
A.该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反映了动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季节性规律变化
C.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该群落中处在同一层的大山雀和长尾山雀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13.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3-1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
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3-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3-1 图3-2
A.神经元维持-68mV静息电位时,其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
B.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其结构由树突和轴突组成
C.图3-2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通道打开,Na+内流引起的
D.若将该神经元置于较高浓度海水中实验,图3-2中峰值将变大
14.科学家研究发现由基因突变引起植物激素功能缺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植物激素合成的某个过程,称为合成型突变体;另一类使植物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称为敏感型突变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合成型突变体由于赤霉素含量低不能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矮化
B.乙烯合成型突变体的果实成熟延缓,可通过喷洒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
C.脱落酸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将产生敏感型突变体,其种子的休眠期会增长
D.由生长素运输受阻产生的敏感型突变体,其顶端优势现象可能不明显
1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测得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表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2 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温度/℃ 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mL-1个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5 0.8 1.2 2.0 2.8 3.2 3.6 3.8 3.7
15 0.8 3.0 3.8 4.6 4.0 3.2 2.8 2.5
25 0.8 5.2 5.6 4.6 2.0 1.0 0.6 0.2
35 0.8 1.5 1.8 2.0 2.2 1.3 0.8 0.6
A.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法
B.5℃条件下,48h左右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到达最大
C.25℃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消耗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最快
D.若接种量为1.6×106·mL-1个,则每组的K值都加倍
16.科研人员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对这两块灌丛草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表3 两块灌丛草地27年前后土壤动物种类对比
样地 土壤动物
小型动物类群数/种 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种
放牧 灌丛内 25 21
灌丛外 16 21
封育 灌丛内 24 28
灌丛外 17 23
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研究
B.灌丛草地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利用它们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D.若继续封育,该牧区总体上会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某同学因“混合”感染支原体和流感病毒,出现食欲不振、持续高烧和脱水等现象,就医后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图是下丘脑参与机体相应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模型,A~E表示结构(C为肾上腺),a~f表示相应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A、B、f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虽食欲不振,但短期内血糖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其血糖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和其他非糖物质的转化,此时主要是____________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体温上升期,由于图中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在高温持续期,其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在体温恢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写出1点)。
(4)该同学脱水导致机体消耗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刺激,一方面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尿量的排出,这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
18.(11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表彰他们在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助力RNA疫苗开发。RNA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体外设计编码某病毒抗原蛋白S的mRNA序列,经脂质体包裹后接种,在人体细胞中直接作为模板合成蛋白S。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裹在脂质体中的RNA疫苗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2)抗原蛋白S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刺激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这方式称为__________免疫。
(3)在特异性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4)B细胞活化后进行分裂、分化,产生相应的抗体和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其中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RNA疫苗不会进入____________内,减少了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然而RNA疫苗的临床应用仍受到限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19.(12分)三角梅为常绿攀援状灌木,花大色艳,开花时间长,鲜花盛开犹如孔雀开屏,格外灿烂夺目,在南方常用于庭院绿化、做花篱、棚架植物及盆栽观赏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梅长势强,因此每年春季或花后进行整形修剪。随着修剪次数的增加,侧枝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
(2)三角梅常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对三角梅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表4:
表4 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生根情况
组别 1 2 3 4 5
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mg/L) 0 8 12 16 20
生根数(条) 18 45 52 23 15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由表可知,实验的对照可以有两大类:一是用_____________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___________处理插条,作为相互对照。
②从结果可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为20mg/L时,对三角梅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③根据结果,应选择浓度范围在_____________mg/L之间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20.(12分)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5 三个调查区域的藏羚羊年龄比例
年龄比例(%) 调查区域 幼(0~1龄) 小(1~3龄) 中(3~5龄) 大(5~8龄)
甲地区 0 15 35 50
乙地区 15 25 35 25
丙地区 28 32 25 15
(1)对藏羚羊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特征,其中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
(2)对藏羚羊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若调查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预测此后一段时间,表中_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地区藏羚羊种群______________。
(4)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了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活。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模拟雄性或雌性藏羚羊,做了如表6所示的模拟实验:
表6 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0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0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
表中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若对照组所用的时间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则假说成立。
21.(12分)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前的冲积平原,是由长江携带大量泥沙流入东海时流速减缓,在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科研人员对长江其中一处三角洲进行调查,发现此处常见斑块性生长的芦苇、菖蒲、泽泻和鼠尾草等,能为白鹭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已经发展成为一片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一个生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必然造成群落的动态变化,了解这种变化一般需要进行物种丰富度的测定,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
(2)芦苇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还能吸收大量的水份,有助于调节水位,防止洪水泛滥;还是许多鸟类、鱼类等动物的食物。芦苇与鱼类的种间关系可用图5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模型图表示,其中a可表示_______________(填“芦苇”或“鱼类”)。
图5
(3)白鹭是湿地的重要代表性物种,若要研究白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_,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决定。一般来说,与初生演替相比,从湿地阶段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
生物学参考答案
1.D
【解析】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A错误;葡萄糖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不在内环境中,B错误;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2.C
【解析】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耳中的听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A错误;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大脑做出反应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过程,B错误;在运动过程中,心跳加快、肠胃蠕动减慢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有关,D错误。
3.B
【解析】控制人体排尿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
4.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青春痘”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导致的是炎症,C错误。
5.A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不是定向运输至甲状腺,是定向作用于甲状腺靶器官,B错误;甲亢患者细胞代谢增强,产热产能增多导致体温一般高于正常人,C错误;压力增大不一定会导致内分泌失常,D错误。
6.C
【解析】初次接触F蛋白(相当于抗原),会产生抗体,但不会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因为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引起的,C错误。
7.C
【解析】当生长素浓度为10-3mol/L时,对芽是抑制生长,对茎是促进生长,C错误。
8.B
【解析】芒果在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受激素调节,也受基因控制,B错误。
9.D
【解析】光作为一种信号,调控这植物的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衰老等生命活动,D错误。
10.B
【解析】东北豹的种群数量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生物因素的影响,A错误;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于种群调查,B正确;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C错误;调查结果没有老年个体数量,无法判断年龄结构,D错误。
11.B
【解析】光照较弱时不是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都下降,A错误;生活在同一湖泊中的鲢鱼和鳙鱼,由于他们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所有环境容纳量也不相同,C错误;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生物种群不一定就会出现“J”形增长,D错误。
12.D
【解析】该群落中处在同一层的大山雀和长尾山雀,由于他们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生态位不完全相同,D错误。
13.B
【解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B错误。
14.C
【解析】赤霉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缺乏会导致生长缓慢使植株矮化,A正确;乙烯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合成型突变体的果实成熟延缓,可通过喷洒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脱落酸可以促进种子休眠,脱落酸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后,脱落酸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将产生敏感型突变体,由于脱落酸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后不能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所以脱落酸敏感型突变体的种子休眠期会缩短,C错误;生长素运输受阻产生的敏感型突变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无法运输至侧芽处抑制侧芽生长,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可能会减弱,D正确。
15.D
【解析】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若酵母菌的初始接种量为1.6×106·mL-1个,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组温度下K值不变,D错误。
16.D
【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研究,A错误;灌丛草地的动物有分层现象,B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利用它们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C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封育管理后,该牧区总体上会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正确。
17.(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下丘脑 胰岛 抗利尿激素
(2)肝糖原的分解 胰岛A 肝脏
(3)肾上腺素等于汗腺分泌增加或皮肤血管舒张
(4)重吸收水分增加(2分) 神经—体液(2分)
18.(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胞吞
(2)体液
(3)抗原蛋白S直接和B细胞接触(2分)
(4)记忆B细胞(2分) 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分)
(5)细胞核 在体内会被相关酶降解、mRNA稳定性较差等(合理即可)(2分)
1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打破了顶端优势(2分)
(2)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2分) 蒸馏水(2分)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2分)
②抑制
③8-16 在8-16mg/L的范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分组处理长势相同的三角梅插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统计各组插条的生根情况。(2分)
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分)
(2)标记重捕法 标记物易脱落;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或死亡;标记个体不易再捕到;标记个体部分迁出该种群等(2分)
(3)丙 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2分)
(4)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相同的10个橡胶棒和10个橡胶圈(2分) 小于
2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物种组成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2分)
(2)① 鱼类
(3)栖息地、食物、天敌(2分)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分)
(4)群落内的生物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