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新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生关键能力项目测评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新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生关键能力项目测评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18:01:45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新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生关键能力项目测评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1.(2023六上·缙云期中)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蝗虫 B.新冠病毒 C.变形虫
2.(2023六上·缙云期中) 添加(  )可以让蒸制的馒头更加松软。
A.青霉素 B.酵母菌 C.乳酸菌
3.(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物体中,不能够将物体放大的是(  )。
A.远视眼镜 B.一滴干净的水 C.玻璃砖
4.(2023六上·缙云期中) 下列选项中, 含有叶绿体的是(  )
A.青蛙卵细胞 B.人体血液红细胞 C.叶表皮细胞
5.(2023六上·缙云期中)大量研究证明,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是(  )。
A.器官 B.细胞 C.基因
6.(2023六上·缙云期中)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  )。
A.反光镜 B.目镜 C.调节旋钮
7.(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蝴蝶的触角 B.洋葱的表皮细胞 C.蚜虫的身体
8.(2023六上·缙云期中)把面包放在(  )的环境中,霉菌生长和繁殖最快。
A.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潮湿寒冷
9.(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有生命 B.生活一定环境中 C.卵生的方式繁殖
10.(2023六上·缙云期中) 人类模仿苍蝇的(  ),研制出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A.翅膀 B.复眼 C.触角
11.(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物品的结构与地球内部最相似的是(  )。
A.鸭蛋 B.西瓜 C.桔子
12.(2023六上·缙云期中)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椅子,看到周围的景物(  )运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西向东
13.(2023六上·缙云期中)浙江冬季气温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太阳高度小 C.地球离太阳近
14.(2023六上·缙云期中)“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中心 C.地球是静止不动
15.(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动物中,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
A.蜜蜂 B.猫头鹰 C.蝴蝶
16.(2023六上·缙云期中)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  )时辰。
A.36 B.24 C.12
17.(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大雁迁徙 B.春天柳树发芽 C.猫头鹰昼伏夜出
18.(2023六上·缙云期中)科学研究表明,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
A.耳朵 B.触手 C.鼻子
19.(2023六上·缙云期中)“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轴是倾斜的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20.(2023六上·缙云期中)某显微镜两个目镜(20x,30x),两个物镜(5x,10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 最大可以发大的倍数是(  )
A.300 B.600 C.200
二、回顾自己的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21.(2023六上·缙云期中)探索微小世界。
(1) 小明用透明玻璃片和放大镜观察蚁蚕(见图1、图2)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图   (填序号),因为放大镜具有   的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步骤是   、   、   、调焦、   调焦时镜筒先   后   (填“下降”或“上升”)。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将洋葱制成   。在制作时,用   吸取多余水分; 滴加碘酒可以   ,方便观察。
22.(2023六上·缙云期中)地球的运动。
(1) 小明在课堂上用地球仪、手电筒研究地球自转,这种实验方法叫   实验。
(2)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够照亮“地球”表面的   (填“全部”“大部分”或“大约一半”)。
(3) 在地球仪上中国浙江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并使地球仪以   方向旋转,当小纸人转到位置①时是   ,转到位置②时是   ,转到位置③时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白天 D.傍晚 E.夜晚
(4)“坐地日行八万里”, 意思是说地球一刻不停地绕着   自转,而且倾斜指向遥远的   ,形成了   交替现象。
23.(2023六上·缙云期中)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
(1) 根据模拟实验完成连线
红色纸片模拟 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 不同的地区
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 先迎来黎明
先看到红纸片模拟 太阳
(2) 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   ”先见到“太阳”。
(3) 大家按照由“   ”向   ”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4)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方式是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4.(2023六上·缙云期中)夏天到了,小明观察到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自由爬行。
(1) 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像,小明应该移动____。
A.放大镜 B.苍蝇 C.人的眼睛
(2) 小明发现放大镜具有   、   的特点。在寒冷的北极,我们可以选用   来制作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的眼睛是   ,它的身体上有   对足。
(3) 小明选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发现物体放大的情况与放大镜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如果进行这个研究,改变的条件是   , 应保持   相同。我们可以发现   的放大镜   就越大。
(4) 小明观察发现,苍蝇能够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自由活动而且不会滑落,与它身体上   的结构有关。另外,在移动放大镜观察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较亮光点出现,他猜测放大镜还有   的作用。
25.(2023六上·缙云期中)小明用显微镜下观察了从稻田里取来的水,发现了微小生物草履虫。他想继续研究草履虫,于是找来两个相同的杯子,杯子中倒入等量的稻田水,一个杯子里放入干草,另一个杯里什么也没添加。
(1)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    。采用的是   的实验方法。
(2) 这两个杯子放置的合适位置是____。
A.一个冰箱里,一个阳台上
B.两个都放在冰箱里
C.两个都放在阳台上
(3) 一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加入干草的水中草履虫多,而不加干草的水中草履虫很少,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 小科准备自己培养草履虫,最好取用____培养草履虫。
A.矿泉水 B.池塘水 C.凉开水
(5) 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____.
A.黑暗的角落 B.冰箱的冷藏柜中 C.阳台上
(6) 观察草履虫时, 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是借助体表的____运动的。
A.滴管、 碘酒、镊子
B.滴管、脱脂棉、 镊子
C.滴管、 小刀、碘酒
26.(2023六上·缙云期中)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单元,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变形虫、新冠病毒属于微生物,蝗虫不属于微生物,属于昆虫。
2.【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柔软多孔,可见B符合题意。
3.【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其结构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
A、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功能,不符合题意。
B、滴干净的水相当于放大镜,具有放大功能,不符合题意。
C、玻璃砖不具有放大的功能,符合题意。
4.【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还有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两者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也有细胞壁。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使其反射光线,照亮标本,直至光圈明亮
7.【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我们可以放大镜观察昆虫复眼、蟀的“耳朵”、昆虫的触角等。但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微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8.【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和繁殖速度快。同等条件下,潮湿面包比干燥面包的霉菌生长得快,温度高的潮湿面包比温度低的潮湿面包的霉菌生长得快。
9.【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微生物也是生物,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虽然也能繁殖产生后代,但由于多是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不会是有性生殖。所以不会采用卵生或胎生的方式繁殖。
10.【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出现空气泄漏时就能立即发出警报。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鸭蛋从外到内分为蛋壳、蛋白、蛋黄三部分,从圈层结构上看两者具有很大相似性。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当我们随着转椅一起运动时,会看到车转椅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原因是地球在近日点时,由于公转轨道黄道与自转轨道赤道的夹角,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浙江位于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小。
14.【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15.【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动物的活动受光照的影响,夜行性动物是白天休息,夜间活动的动物,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符合夜行性动物的特征。蝴蝶、蜜蜂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的。
16.【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7.【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猫头鹰昼伏夜出是动物适应昼夜交替变化形成的,与昼夜交替有关;大雁南飞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柳树发芽是植物生长周期的表现,受到季节的影响。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像“天线”的触角,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根据对昆虫触角的认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9.【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两个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30倍,物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0倍,所以这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30×10=300倍。
21.【答案】(1)2;放大
(2)安放;对光;上片;观察;上升;下降;目镜
(3)细胞装片;吸水纸;便于观察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1)小明用透明玻璃片和放大镜观察蚁蚕,从图1、图2物象可以判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图2,用透明玻璃片观察的是图1。因为放大镜 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透明玻璃片没有放大作用。
(2)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各个环节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滴加清水,放置表皮,盖盖玻片,标本染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用碘酒溶液对活的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装片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更为清楚。
22.【答案】(1)模拟实验
(2)大约一半
(3)A;E;D;C
(4)地轴;北极;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小明和小希用地球仪、手电筒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模拟实验。
(2) 太阳光对于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地球球体,因此,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照亮地球表面的的大约一半面积。
(3)地球上昼夜交替主要是因为自转运动形成的,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并使地球仪沿西向东方向旋转,读图可以看出,当小纸人转到位置①时,位于太阳照射的昼半球,是白昼;转到位置②时,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交界处,正在经历傍晚时段;当转到位置③时,位于夜半球,是黑夜。
(4)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坐地日行八万里”, 意思是说地球一刻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倾斜指向遥远的北极,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3.【答案】(1)
(2)东边
(3)东;西
(4)自西向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从北极方向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方向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1)“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分析图表看可知,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演地球的同学们按顺时针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方式是自西向东。
24.【答案】(1)A
(2)中间厚;两边薄;冰块;复眼;3
(3)中间凸起情况;放大镜的大小等;中间越凸;放大倍数
(4)吸盘;聚光
【知识点】观察动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象,小明应该移动放大镜。
(2)小明发现放大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特点。在寒冷的北极,我们可以选用冰块来制作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身体上有3对足,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是昆虫类,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3)小明选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发现物体放大的情况与放大镜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如果进行这个研究,改变的条件是中间凸起情况, 应保持放大镜的大小等相同。我们可以发现中间越凸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就越大。
(4) 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苍蝇的脚上有茸毛,相当于吸盘,将苍蝇的脚牢牢吸在物体上。 小明观察发现,苍蝇能够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自由活动而且不会滑落,与它身体上吸盘的结构有关。另外,在移动放大镜观察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较亮光点出现,他猜测放大镜还有聚光的作用。
25.【答案】(1)干草对草履虫的影响;对比实验
(2)C
(3)干草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草履虫
(4)B
(5)A
(6)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由于阳阳只在一个杯子里加了干草,可以发现小明探究的是干草对草履虫的影响。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对比的实验方法。
(2)冰箱温度太低,会冻死草履虫,因此两个都放在阳台上。
(3)加入干草的草履虫数量增加,可以证明干草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草履虫。
(4)小科最好取用池塘水先培养草履虫,因为池塘水是草履虫最基本生活的环境。
(5)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黑暗环境下,草虫喜欢黑暗的环境。
(6)观察草履虫时, 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滴管、镊子和脱脂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是借助体表的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26.【答案】略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 /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新联盟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生关键能力项目测评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1.(2023六上·缙云期中)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蝗虫 B.新冠病毒 C.变形虫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变形虫、新冠病毒属于微生物,蝗虫不属于微生物,属于昆虫。
2.(2023六上·缙云期中) 添加(  )可以让蒸制的馒头更加松软。
A.青霉素 B.酵母菌 C.乳酸菌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柔软多孔,可见B符合题意。
3.(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物体中,不能够将物体放大的是(  )。
A.远视眼镜 B.一滴干净的水 C.玻璃砖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其结构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
A、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功能,不符合题意。
B、滴干净的水相当于放大镜,具有放大功能,不符合题意。
C、玻璃砖不具有放大的功能,符合题意。
4.(2023六上·缙云期中) 下列选项中, 含有叶绿体的是(  )
A.青蛙卵细胞 B.人体血液红细胞 C.叶表皮细胞
【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还有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两者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也有细胞壁。
5.(2023六上·缙云期中)大量研究证明,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是(  )。
A.器官 B.细胞 C.基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2023六上·缙云期中)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  )。
A.反光镜 B.目镜 C.调节旋钮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使其反射光线,照亮标本,直至光圈明亮
7.(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蝴蝶的触角 B.洋葱的表皮细胞 C.蚜虫的身体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我们可以放大镜观察昆虫复眼、蟀的“耳朵”、昆虫的触角等。但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微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8.(2023六上·缙云期中)把面包放在(  )的环境中,霉菌生长和繁殖最快。
A.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潮湿寒冷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和繁殖速度快。同等条件下,潮湿面包比干燥面包的霉菌生长得快,温度高的潮湿面包比温度低的潮湿面包的霉菌生长得快。
9.(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有生命 B.生活一定环境中 C.卵生的方式繁殖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微生物也是生物,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虽然也能繁殖产生后代,但由于多是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不会是有性生殖。所以不会采用卵生或胎生的方式繁殖。
10.(2023六上·缙云期中) 人类模仿苍蝇的(  ),研制出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A.翅膀 B.复眼 C.触角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出现空气泄漏时就能立即发出警报。
11.(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物品的结构与地球内部最相似的是(  )。
A.鸭蛋 B.西瓜 C.桔子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鸭蛋从外到内分为蛋壳、蛋白、蛋黄三部分,从圈层结构上看两者具有很大相似性。
12.(2023六上·缙云期中)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椅子,看到周围的景物(  )运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西向东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当我们随着转椅一起运动时,会看到车转椅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13.(2023六上·缙云期中)浙江冬季气温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太阳高度小 C.地球离太阳近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原因是地球在近日点时,由于公转轨道黄道与自转轨道赤道的夹角,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浙江位于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小。
14.(2023六上·缙云期中)“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中心 C.地球是静止不动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15.(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动物中,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
A.蜜蜂 B.猫头鹰 C.蝴蝶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动物的活动受光照的影响,夜行性动物是白天休息,夜间活动的动物,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符合夜行性动物的特征。蝴蝶、蜜蜂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的。
16.(2023六上·缙云期中)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  )时辰。
A.36 B.24 C.12
【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7.(2023六上·缙云期中)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大雁迁徙 B.春天柳树发芽 C.猫头鹰昼伏夜出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猫头鹰昼伏夜出是动物适应昼夜交替变化形成的,与昼夜交替有关;大雁南飞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柳树发芽是植物生长周期的表现,受到季节的影响。故答案为C。
18.(2023六上·缙云期中)科学研究表明,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
A.耳朵 B.触手 C.鼻子
【答案】C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像“天线”的触角,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根据对昆虫触角的认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9.(2023六上·缙云期中)“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轴是倾斜的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0.(2023六上·缙云期中)某显微镜两个目镜(20x,30x),两个物镜(5x,10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 最大可以发大的倍数是(  )
A.300 B.600 C.200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两个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30倍,物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0倍,所以这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30×10=300倍。
二、回顾自己的实验活动,回答问题
21.(2023六上·缙云期中)探索微小世界。
(1) 小明用透明玻璃片和放大镜观察蚁蚕(见图1、图2)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图   (填序号),因为放大镜具有   的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步骤是   、   、   、调焦、   调焦时镜筒先   后   (填“下降”或“上升”)。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将洋葱制成   。在制作时,用   吸取多余水分; 滴加碘酒可以   ,方便观察。
【答案】(1)2;放大
(2)安放;对光;上片;观察;上升;下降;目镜
(3)细胞装片;吸水纸;便于观察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1)小明用透明玻璃片和放大镜观察蚁蚕,从图1、图2物象可以判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图2,用透明玻璃片观察的是图1。因为放大镜 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透明玻璃片没有放大作用。
(2)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各个环节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滴加清水,放置表皮,盖盖玻片,标本染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用碘酒溶液对活的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装片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更为清楚。
22.(2023六上·缙云期中)地球的运动。
(1) 小明在课堂上用地球仪、手电筒研究地球自转,这种实验方法叫   实验。
(2)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够照亮“地球”表面的   (填“全部”“大部分”或“大约一半”)。
(3) 在地球仪上中国浙江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并使地球仪以   方向旋转,当小纸人转到位置①时是   ,转到位置②时是   ,转到位置③时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白天 D.傍晚 E.夜晚
(4)“坐地日行八万里”, 意思是说地球一刻不停地绕着   自转,而且倾斜指向遥远的   ,形成了   交替现象。
【答案】(1)模拟实验
(2)大约一半
(3)A;E;D;C
(4)地轴;北极;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小明和小希用地球仪、手电筒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模拟实验。
(2) 太阳光对于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地球球体,因此,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照亮地球表面的的大约一半面积。
(3)地球上昼夜交替主要是因为自转运动形成的,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并使地球仪沿西向东方向旋转,读图可以看出,当小纸人转到位置①时,位于太阳照射的昼半球,是白昼;转到位置②时,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交界处,正在经历傍晚时段;当转到位置③时,位于夜半球,是黑夜。
(4)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坐地日行八万里”, 意思是说地球一刻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倾斜指向遥远的北极,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3.(2023六上·缙云期中)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
(1) 根据模拟实验完成连线
红色纸片模拟 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 不同的地区
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 先迎来黎明
先看到红纸片模拟 太阳
(2) 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   ”先见到“太阳”。
(3) 大家按照由“   ”向   ”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4)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方式是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答案】(1)
(2)东边
(3)东;西
(4)自西向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从北极方向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方向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1)“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分析图表看可知,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演地球的同学们按顺时针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方式是自西向东。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4.(2023六上·缙云期中)夏天到了,小明观察到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自由爬行。
(1) 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像,小明应该移动____。
A.放大镜 B.苍蝇 C.人的眼睛
(2) 小明发现放大镜具有   、   的特点。在寒冷的北极,我们可以选用   来制作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的眼睛是   ,它的身体上有   对足。
(3) 小明选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发现物体放大的情况与放大镜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如果进行这个研究,改变的条件是   , 应保持   相同。我们可以发现   的放大镜   就越大。
(4) 小明观察发现,苍蝇能够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自由活动而且不会滑落,与它身体上   的结构有关。另外,在移动放大镜观察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较亮光点出现,他猜测放大镜还有   的作用。
【答案】(1)A
(2)中间厚;两边薄;冰块;复眼;3
(3)中间凸起情况;放大镜的大小等;中间越凸;放大倍数
(4)吸盘;聚光
【知识点】观察动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象,小明应该移动放大镜。
(2)小明发现放大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特点。在寒冷的北极,我们可以选用冰块来制作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身体上有3对足,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是昆虫类,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3)小明选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发现物体放大的情况与放大镜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如果进行这个研究,改变的条件是中间凸起情况, 应保持放大镜的大小等相同。我们可以发现中间越凸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就越大。
(4) 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苍蝇的脚上有茸毛,相当于吸盘,将苍蝇的脚牢牢吸在物体上。 小明观察发现,苍蝇能够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自由活动而且不会滑落,与它身体上吸盘的结构有关。另外,在移动放大镜观察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较亮光点出现,他猜测放大镜还有聚光的作用。
25.(2023六上·缙云期中)小明用显微镜下观察了从稻田里取来的水,发现了微小生物草履虫。他想继续研究草履虫,于是找来两个相同的杯子,杯子中倒入等量的稻田水,一个杯子里放入干草,另一个杯里什么也没添加。
(1)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    。采用的是   的实验方法。
(2) 这两个杯子放置的合适位置是____。
A.一个冰箱里,一个阳台上
B.两个都放在冰箱里
C.两个都放在阳台上
(3) 一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加入干草的水中草履虫多,而不加干草的水中草履虫很少,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 小科准备自己培养草履虫,最好取用____培养草履虫。
A.矿泉水 B.池塘水 C.凉开水
(5) 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____.
A.黑暗的角落 B.冰箱的冷藏柜中 C.阳台上
(6) 观察草履虫时, 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是借助体表的____运动的。
A.滴管、 碘酒、镊子
B.滴管、脱脂棉、 镊子
C.滴管、 小刀、碘酒
【答案】(1)干草对草履虫的影响;对比实验
(2)C
(3)干草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草履虫
(4)B
(5)A
(6)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由于阳阳只在一个杯子里加了干草,可以发现小明探究的是干草对草履虫的影响。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对比的实验方法。
(2)冰箱温度太低,会冻死草履虫,因此两个都放在阳台上。
(3)加入干草的草履虫数量增加,可以证明干草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草履虫。
(4)小科最好取用池塘水先培养草履虫,因为池塘水是草履虫最基本生活的环境。
(5)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黑暗环境下,草虫喜欢黑暗的环境。
(6)观察草履虫时, 除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外,还需要滴管、镊子和脱脂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是借助体表的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26.(2023六上·缙云期中)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单元,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答案】略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