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1.(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水温
B.搅拌
C.点燃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操作实验仪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操作,保证实验效果,避免发生实验事故。
A.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手持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与杯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持平,故A错误。
B.搅拌时,我们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搅动,选项正确。
C.用点燃的酒精灯对火,容易造成酒精倾洒形成灯体外燃烧,很危险,故C错误。
2.(2023三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甲不盖盖子,乙盖上盖子,将它们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一星期后发现( ).
A.乙杯盖子内侧出现小水珠
B.甲乙两杯的水位保持相同
C.甲杯水位降低,乙杯水位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 蒸发指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观察图中杯子,乙杯子盖上盖子,水蒸发后出不去,会重新凝结成为水滴落下来,最终两个杯子里的水液面高度不一致。
3.(2023三上·路桥期末)暑假,小科去青海旅游,他在茶卡盐湖(水中含盐量很高)里灌了一瓶水带回家。他想从水中提取盐,可以采用装置(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要想提取水中的盐,需要进行蒸发分离,选项中C是蒸发装置。
4.(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水结冰实验,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冰中加入盐是为了降低温度-水
B.水结冰过程中,温度一直维持在0℃一冰和盐
C.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会低于结冰前水的高度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5.(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不小心把饮料放进了冰箱冷冻室,他想让结冰的饮料快点融化,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暖风机吹 B.用被子裹住 C.放在阳光下
【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要想加快冰的溶解,我们可以提升温度,将其放在阳光下,或者用暖风机吹。选项B符合题意。
6.(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泡红糖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折纸飞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火柴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7.(2023三上·路桥期末)学校大门朝北,小科在出校门时,迎面吹来一阵风,此时的风向是( )。
A.西风 B.北风 C.南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学校大门朝北,小科在出校门时,迎面吹来一阵风,此时的风向是北风。
8.(2023三上·路桥期末)科学课上,小组同学要玩传递空气游戏,下列工具最适合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做传递游戏把空气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选择气球、塑料袋,不容易泄露,而且方便。
9.(2023三上·路桥期末)有些病毒可以通过咳嗽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病毒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 )。
A.可以流动 B.有质量 C.很轻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
10.(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在家做了右图所示的装置,瓶子中装了半瓶水,他从A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中冒气泡
B.水从B管出来
C.没有现象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果A管比B管短,且B管是插入水中的,此时吹A管,由于空气作用,水会像B管中流出来。
11.(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科学小组所做的“热气球”实验,他们发现塑料袋向空中飞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加热时塑料袋变轻了
B.加热时塑料袋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加热后塑料袋里的空气跑光了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袋子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袋子里空气体积缩小变重又下降。热气球上升的原因: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变轻,会上升加热时,塑料袋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塑料袋向空中飞去,所以B符合题意。
12.(2023三上·路桥期末)“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点燃蜡烛后,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点燃蜡烛后,箱内温度升高,空气被加热,此时外部空气会流向箱内,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A。
13.(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空气的重量,如果他往左边气球里再打10 筒空气,要想天平保持平衡,小科可以在天平右边放入( )。
A.鸡蛋 B.米粒 C.苹果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质量,往气球内打10筒空气,会造成天平倾斜,由于空气质量很轻,测量时,我们可以选择较轻的物体,选项中,米粒比较合适。
14.(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关于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肯定一样
B.天气的变化总是迅速而猛烈的
C.地球上的天气变化与大气圈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地方天气可能不同,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是由大气层变化引起的。
15.(2023三上·路桥期末)为了测量降水量,小科和小明都制作了雨量器(如右图),他们测量了同一天的降水量,测得的数据应该是( )。
A.小科的大 B.小明的大 C.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记录时是以24小时的时间来确定降雨等级的。虽然雨量器大小不相同,但是降水量数据是一样的。
16.(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面是某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这一天,下雪的城市是( )。
A.城市甲 B.城市乙 C.城市丙
【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观察表中数据,乙城市这一天的降水量最多,为20毫米。甲城市这一天的降水量为3毫米,且温度为0℃以下,可能是降雪。
17.(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科秋季研学那天拍摄的天空,下面三幅图能表示小科观察到的云量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发现图中烈日当空,且云量较少,选项A正确。
18.(2023三上·路桥期末)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
B.尽量每天在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答案】A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不能间断。
19.(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多选)
①四季分明 ②阴云密布③风和日丽④雨季和旱季分明⑤晴空万里
【答案】①④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高云淡表示天气,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四季分明表示气候,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20.(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科记录的2023年1月19日的天气,这一天的天气是 ,小科用小风旗测得的风向是 ,风速等级为 。他还测了当天9时的气温(如右图),气温为 。
【答案】多云;西风;3级;7℃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观察题目,发现这一天是多云天气,风向为西风,国旗展开为3级。温度计内测得的温度为7℃。
21.(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明自制的玩具一一“橘子皮炮弹”。他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用橘子皮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橘子皮炮弹”就发射出去了。这个玩具应用了空气 的性质。
用“o”表示空气微粒,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的过程中,空气微粒的 会发生变化。请在下图中画出向下压活塞后空气微粒的分布情况。
【答案】容易压缩;间距;略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先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再用橙子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如甲图所示,抵住桌面用力压活塞,可以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小。这个实验说明空气体积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微粒分布间距变小。
22.(2023三上·路桥期末)如图是加热水的装置。
(1)图中方框处器材的名称是 。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这时,杯口冒出大量“白汽”,这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量会减少,这是水的 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到袋子 。
【答案】(1)酒精灯
(2)100℃;小水滴
(3)蒸发
(4)会膨胀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1)图中装置是加热装置,方框处的器材为酒精灯。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水沸腾时,水的蒸发速度变化,水蒸发后,遇到水面上空的冷空气,会凝结成小水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汽”。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量会减少,这是水的蒸发现象。
(4)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现象比较明显,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空气受热膨胀,袋子会鼓起来变大了。
23.(2023三上·路桥期末)研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时,小科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
为了完成实验,小科需要的材料是 (填序号)。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还可以研究 是否会对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影响。
【答案】①,③;搅拌
【知识点】加快溶解;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是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唯一的变量是水温,其他条件比如食盐颗粒大小、是否搅拌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应该选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以及大小相同的食盐即可。除此之外,上述材料还可以研究搅拌是否影响溶解速度。
24.(2023三上·路桥期末)我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的步骤是 (填序号)。
①数据收集②发布天气预报③天气会商④生成数值天气预报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答案】①④⑤③②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等收集气象资料,再进行气象分析、传递到气象站,然后由气象站发射到移动、电视台、电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整理后,发射到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生成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5.(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是学校气象站的气象员,1月9日轮到他值班,下面是他记录的天气情况。
(1)用气温计测量时,如图1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最合适的场地是____。
A.操场上 B.关上门窗的教室内 C.树荫下
(3)当天最高气温13℃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
A.早上8点 B.中午 11:30 C.下午2点
(4)结束后,小科用图2的玻璃杯自制一个雨量器,制作时刻度条的零刻度要与 对齐。(填“A点”或“B点”)
(5)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雨量器应该放在____。
A.斜坡上 B.大树下 C.水平空地上
【答案】(1)B
(2)C
(3)C
(4)B点
(5)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雨量器
【解析】【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读数要视线与液面柱水平。
(2)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科学小组要对气温进行测量,最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大树下;操场上空气通畅但容易被阳光照射;教室里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但空气不通畅。
(3)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从早上到中午通常会气温升高,到午后两点达到最高,之后气温下降。
(4) 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刻度线要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5)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水平位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所以C符合题意。
26.(2023三上·路桥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同学们一起探究空气的特征。
(1)小科在水槽里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这是为了 。
(2)在做“纸团遇水是否变湿”的实验时,小科把纸团粘在密封的杯底,纸团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中纸团 (填“会湿”或“不会水湿”),这是因为空气 。
(3)如右图所示,小科在杯底扎了一个小孔,再用打气筒向杯中打入空气,我们发现杯子里的水位 。(填“上升”、“下降”或注入空气“不变”)
(4)小科将瓶口倾斜之后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而且气泡总是从水面的下方冒出,往上方运动,这说明了____。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和水一样重 C.空气比水轻
(5)在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小科用简易天平测量发现20筒空气与10粒绿豆一样重,那么 100 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 粒绿豆的质量。如果在皮球中继续打入空气,那么天平会往 端下沉。(填“皮球”或“绿豆”)
(6)往皮球中多打一些空气,拍皮球时发现皮球跳得更高,主要是因为空气____。
A.有质量而且很轻 B.压缩后有弹性 C.能占据空间
【答案】(1)便于观察水位变化
(2)不会水湿;占据空间
(3)下降
(4)C
(5)50;皮球
(6)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把一团纸粘到杯底,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再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至水底,水面上撒彩色泡沫塑料是为了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2)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3)在杯子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团会湿。因为空气从小孔流出来了,水进入了杯中。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因为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4)将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说明空气比水轻。
(5)由于空气有质量,所以在皮球里充足气后再放到天平上,天平在放有充满气的皮球这边就会下沉;20筒空气的皮球等于10颗绿豆的重量,那么1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0.5颗绿豆的质量,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颗绿豆的质量。如果在皮球中继续打入空气,那么天平会往皮球端下沉。
(6)空气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皮球就应用了空气易被压缩的特点。所认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是因为皮球里有空气,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7.(2023三上·路桥期末)周末小科一家准备去郊外野炊。
(1)到了目的地后小科发现自己忘记带水,附近只有一条结冰的小溪。他决定将溪中的冰变成水用于野炊,这个过程称为 。
(2)为了让冰更快变成水,小明可以 。
(3)小科将干净布条用作滤布,这样能将____从水中分离出来。
A.水中的盐分 B.枯枝落叶 C.水中的细菌
(4)小科和爸爸对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更强有不同意见。于是他们做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实验:在两个相同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清水,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把它们均匀分成8份;每次取一份分别放入水中,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下面是实验记录表,能溶解的打“√”,不能溶解的打“X”。
①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主要有 、 等。
②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加入水中,原因是 。
③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食盐在水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填“强”或“弱”)
【答案】(1)冰的融化
(2)升高温度
(3)B
(4)水温;是否搅拌;更加准确测出溶解度;强
【知识点】冰的融化;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水有三种形态,从冰变成水是冰的融化。
(2)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为了让冰更快的变成水,我们可以升高温度。
(3)他将自己的衣服撕下来用作滤布,他能将枯枝落叶等不溶解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4)根据对比实验设置的认识,注意变量的控制。
实验研究的是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控制的变量就是溶解物的不同,水量、水温、是否搅拌等保持不变。
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是因为这样能更好的观察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 / 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1.(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水温
B.搅拌
C.点燃酒精灯
2.(2023三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甲不盖盖子,乙盖上盖子,将它们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一星期后发现( ).
A.乙杯盖子内侧出现小水珠
B.甲乙两杯的水位保持相同
C.甲杯水位降低,乙杯水位不变
3.(2023三上·路桥期末)暑假,小科去青海旅游,他在茶卡盐湖(水中含盐量很高)里灌了一瓶水带回家。他想从水中提取盐,可以采用装置( ).
A. B. C.
4.(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水结冰实验,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冰中加入盐是为了降低温度-水
B.水结冰过程中,温度一直维持在0℃一冰和盐
C.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会低于结冰前水的高度
5.(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不小心把饮料放进了冰箱冷冻室,他想让结冰的饮料快点融化,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暖风机吹 B.用被子裹住 C.放在阳光下
6.(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 B. C.
7.(2023三上·路桥期末)学校大门朝北,小科在出校门时,迎面吹来一阵风,此时的风向是( )。
A.西风 B.北风 C.南风
8.(2023三上·路桥期末)科学课上,小组同学要玩传递空气游戏,下列工具最适合的是( ).
A. B. C.
9.(2023三上·路桥期末)有些病毒可以通过咳嗽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病毒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 )。
A.可以流动 B.有质量 C.很轻
10.(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在家做了右图所示的装置,瓶子中装了半瓶水,他从A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中冒气泡
B.水从B管出来
C.没有现象
11.(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科学小组所做的“热气球”实验,他们发现塑料袋向空中飞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加热时塑料袋变轻了
B.加热时塑料袋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加热后塑料袋里的空气跑光了
12.(2023三上·路桥期末)“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点燃蜡烛后,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13.(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空气的重量,如果他往左边气球里再打10 筒空气,要想天平保持平衡,小科可以在天平右边放入( )。
A.鸡蛋 B.米粒 C.苹果
14.(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关于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肯定一样
B.天气的变化总是迅速而猛烈的
C.地球上的天气变化与大气圈有关
15.(2023三上·路桥期末)为了测量降水量,小科和小明都制作了雨量器(如右图),他们测量了同一天的降水量,测得的数据应该是( )。
A.小科的大 B.小明的大 C.一样大
16.(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面是某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这一天,下雪的城市是( )。
A.城市甲 B.城市乙 C.城市丙
17.(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科秋季研学那天拍摄的天空,下面三幅图能表示小科观察到的云量的是( )。
A. B. C.
18.(2023三上·路桥期末)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
B.尽量每天在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19.(2023三上·路桥期末)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多选)
①四季分明 ②阴云密布③风和日丽④雨季和旱季分明⑤晴空万里
20.(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科记录的2023年1月19日的天气,这一天的天气是 ,小科用小风旗测得的风向是 ,风速等级为 。他还测了当天9时的气温(如右图),气温为 。
21.(2023三上·路桥期末)右图是小明自制的玩具一一“橘子皮炮弹”。他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用橘子皮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橘子皮炮弹”就发射出去了。这个玩具应用了空气 的性质。
用“o”表示空气微粒,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的过程中,空气微粒的 会发生变化。请在下图中画出向下压活塞后空气微粒的分布情况。
22.(2023三上·路桥期末)如图是加热水的装置。
(1)图中方框处器材的名称是 。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这时,杯口冒出大量“白汽”,这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量会减少,这是水的 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到袋子 。
23.(2023三上·路桥期末)研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时,小科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
为了完成实验,小科需要的材料是 (填序号)。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还可以研究 是否会对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影响。
24.(2023三上·路桥期末)我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的步骤是 (填序号)。
①数据收集②发布天气预报③天气会商④生成数值天气预报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25.(2023三上·路桥期末)小科是学校气象站的气象员,1月9日轮到他值班,下面是他记录的天气情况。
(1)用气温计测量时,如图1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最合适的场地是____。
A.操场上 B.关上门窗的教室内 C.树荫下
(3)当天最高气温13℃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
A.早上8点 B.中午 11:30 C.下午2点
(4)结束后,小科用图2的玻璃杯自制一个雨量器,制作时刻度条的零刻度要与 对齐。(填“A点”或“B点”)
(5)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雨量器应该放在____。
A.斜坡上 B.大树下 C.水平空地上
26.(2023三上·路桥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同学们一起探究空气的特征。
(1)小科在水槽里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这是为了 。
(2)在做“纸团遇水是否变湿”的实验时,小科把纸团粘在密封的杯底,纸团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中纸团 (填“会湿”或“不会水湿”),这是因为空气 。
(3)如右图所示,小科在杯底扎了一个小孔,再用打气筒向杯中打入空气,我们发现杯子里的水位 。(填“上升”、“下降”或注入空气“不变”)
(4)小科将瓶口倾斜之后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而且气泡总是从水面的下方冒出,往上方运动,这说明了____。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和水一样重 C.空气比水轻
(5)在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小科用简易天平测量发现20筒空气与10粒绿豆一样重,那么 100 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 粒绿豆的质量。如果在皮球中继续打入空气,那么天平会往 端下沉。(填“皮球”或“绿豆”)
(6)往皮球中多打一些空气,拍皮球时发现皮球跳得更高,主要是因为空气____。
A.有质量而且很轻 B.压缩后有弹性 C.能占据空间
27.(2023三上·路桥期末)周末小科一家准备去郊外野炊。
(1)到了目的地后小科发现自己忘记带水,附近只有一条结冰的小溪。他决定将溪中的冰变成水用于野炊,这个过程称为 。
(2)为了让冰更快变成水,小明可以 。
(3)小科将干净布条用作滤布,这样能将____从水中分离出来。
A.水中的盐分 B.枯枝落叶 C.水中的细菌
(4)小科和爸爸对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更强有不同意见。于是他们做了“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实验:在两个相同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清水,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把它们均匀分成8份;每次取一份分别放入水中,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下面是实验记录表,能溶解的打“√”,不能溶解的打“X”。
①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主要有 、 等。
②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加入水中,原因是 。
③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食盐在水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填“强”或“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操作实验仪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操作,保证实验效果,避免发生实验事故。
A.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手持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与杯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持平,故A错误。
B.搅拌时,我们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搅动,选项正确。
C.用点燃的酒精灯对火,容易造成酒精倾洒形成灯体外燃烧,很危险,故C错误。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 蒸发指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观察图中杯子,乙杯子盖上盖子,水蒸发后出不去,会重新凝结成为水滴落下来,最终两个杯子里的水液面高度不一致。
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要想提取水中的盐,需要进行蒸发分离,选项中C是蒸发装置。
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5.【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要想加快冰的溶解,我们可以提升温度,将其放在阳光下,或者用暖风机吹。选项B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泡红糖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折纸飞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火柴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7.【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学校大门朝北,小科在出校门时,迎面吹来一阵风,此时的风向是北风。
8.【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做传递游戏把空气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选择气球、塑料袋,不容易泄露,而且方便。
9.【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果A管比B管短,且B管是插入水中的,此时吹A管,由于空气作用,水会像B管中流出来。
11.【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袋子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袋子里空气体积缩小变重又下降。热气球上升的原因: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变轻,会上升加热时,塑料袋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塑料袋向空中飞去,所以B符合题意。
12.【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点燃蜡烛后,箱内温度升高,空气被加热,此时外部空气会流向箱内,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A。
13.【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质量,往气球内打10筒空气,会造成天平倾斜,由于空气质量很轻,测量时,我们可以选择较轻的物体,选项中,米粒比较合适。
14.【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地方天气可能不同,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是由大气层变化引起的。
15.【答案】C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记录时是以24小时的时间来确定降雨等级的。虽然雨量器大小不相同,但是降水量数据是一样的。
16.【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观察表中数据,乙城市这一天的降水量最多,为20毫米。甲城市这一天的降水量为3毫米,且温度为0℃以下,可能是降雪。
17.【答案】A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发现图中烈日当空,且云量较少,选项A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不能间断。
19.【答案】①④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高云淡表示天气,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四季分明表示气候,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20.【答案】多云;西风;3级;7℃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观察题目,发现这一天是多云天气,风向为西风,国旗展开为3级。温度计内测得的温度为7℃。
21.【答案】容易压缩;间距;略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先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再用橙子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如甲图所示,抵住桌面用力压活塞,可以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小。这个实验说明空气体积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微粒分布间距变小。
22.【答案】(1)酒精灯
(2)100℃;小水滴
(3)蒸发
(4)会膨胀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1)图中装置是加热装置,方框处的器材为酒精灯。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水沸腾时,水的蒸发速度变化,水蒸发后,遇到水面上空的冷空气,会凝结成小水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汽”。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量会减少,这是水的蒸发现象。
(4)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现象比较明显,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空气受热膨胀,袋子会鼓起来变大了。
23.【答案】①,③;搅拌
【知识点】加快溶解;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是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唯一的变量是水温,其他条件比如食盐颗粒大小、是否搅拌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应该选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以及大小相同的食盐即可。除此之外,上述材料还可以研究搅拌是否影响溶解速度。
24.【答案】①④⑤③②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等收集气象资料,再进行气象分析、传递到气象站,然后由气象站发射到移动、电视台、电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整理后,发射到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生成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5.【答案】(1)B
(2)C
(3)C
(4)B点
(5)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雨量器
【解析】【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读数要视线与液面柱水平。
(2)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科学小组要对气温进行测量,最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大树下;操场上空气通畅但容易被阳光照射;教室里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但空气不通畅。
(3)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从早上到中午通常会气温升高,到午后两点达到最高,之后气温下降。
(4) 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刻度线要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5)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水平位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所以C符合题意。
26.【答案】(1)便于观察水位变化
(2)不会水湿;占据空间
(3)下降
(4)C
(5)50;皮球
(6)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把一团纸粘到杯底,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再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至水底,水面上撒彩色泡沫塑料是为了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2)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3)在杯子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团会湿。因为空气从小孔流出来了,水进入了杯中。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因为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4)将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说明空气比水轻。
(5)由于空气有质量,所以在皮球里充足气后再放到天平上,天平在放有充满气的皮球这边就会下沉;20筒空气的皮球等于10颗绿豆的重量,那么1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0.5颗绿豆的质量,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颗绿豆的质量。如果在皮球中继续打入空气,那么天平会往皮球端下沉。
(6)空气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皮球就应用了空气易被压缩的特点。所认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是因为皮球里有空气,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7.【答案】(1)冰的融化
(2)升高温度
(3)B
(4)水温;是否搅拌;更加准确测出溶解度;强
【知识点】冰的融化;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水有三种形态,从冰变成水是冰的融化。
(2)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为了让冰更快的变成水,我们可以升高温度。
(3)他将自己的衣服撕下来用作滤布,他能将枯枝落叶等不溶解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4)根据对比实验设置的认识,注意变量的控制。
实验研究的是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控制的变量就是溶解物的不同,水量、水温、是否搅拌等保持不变。
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是因为这样能更好的观察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