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作业检查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哪种生命特征( )
A.繁殖 B.排出废物
C.遗传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21七上·诸暨期中)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 750 毫米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 0.25 米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 分米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伞的重量是10kg。那在下落阶段,运动员的质量( )
A.等于0kg B.等于80kg C.等于70kg D.等于60kg
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中耳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学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喷水孔又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曾困扰学术界上百年。最近,科学家从浙江湖州4.38亿年前的曙鱼脑颅化石中找到了揭开谜团的线索。出土该化石的岩石从成因来分类属于( )
A.玄武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6.(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可知( )
A.女孩性器官开始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晚一些
B.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开始形成并迅速发育
C.10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化法”、“类比法”、“模拟实验法”等,以下我们曾遇到过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③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酒精与水混合。其中采取相同的研究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8.(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区域4表示( )
A.用鳃呼吸 B.生活在水中 C.体温恒定 D.体内有脊柱
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30cm3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g/cm3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内受精
B.胎儿通过胎盘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子宫里
C.怀孕是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壁的过程
D.鸟的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营养来自母体
1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1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与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任务的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D.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
1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河南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6头用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据公司经理介绍:去年12月,他们在一头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耳朵上,采集了指甲盖大小一块牛耳朵肉。经过实验室17天的细胞组织培养后形成一个胚胎,然后移植到受体安格斯母牛子宫内。十月怀胎后,小牛犊就诞生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属于有性生殖
B.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
C.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安格斯母牛相似
D.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会遗传金黄阿奎登公种牛和安格斯母牛部分性状特征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16.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1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则B、C分表代表蛹期、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
18.(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4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1 B.4:5 C.5:4 D.1:5
1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某学生用两个相同温度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1、比热为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为c2的乙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c1=c2 B.若c1=c2,则m1>m2
C.若m1=m2,则c1>c2 D.若c1>c2,则m12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读图经纬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经纬度为(170°E,60°S)
B.图中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乙、丁
C.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D.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二、填空题(本题有26空,每空1分,共26分)
2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分析下面几种观察实例:
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芽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
2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2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 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 。(选填“内部”或“外部”)
2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 人们常说“十月怀胎”,胚胎在母体的 内发育的39周时间里,所需的营养物质和 是通过 和 从母体获得的。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尊重和孝敬母亲。
2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请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1,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入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酒精,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低于标记位置,说明 。
(2)如图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
2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26.(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2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某同学观察了水藻、睡莲、苏铁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如图的检索表。
(1)2a的空格中应填上 。
(2)莲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填“P”“Q”“R”或“S”)。
(3)按照检索表,写出S具有的所有特征: 。
28.(2023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是 ,测得的冰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
2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序号)。
(2)图2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中与控制物质进出有关的结构是 (写名称)。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在换用高倍镜后,若要使物象更清晰,则需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是(填标号) 。
(4)制作细胞模型是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9空,每空2分,共18分)
3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温度计的发明及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液面将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1656年,佛罗伦萨的院士做了改造,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用蜡封住管口的目的是什么 。
(3)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开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能喝吗?小红查阅资料发现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时为正常,超过0.18%为变质。为探究开封后牛奶变质的影响因素,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瓶牛奶,打开。
②将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将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温箱中。
③每隔8小时同时从甲乙两瓶牛奶中取样,并测量取样样品中的乳酸含量。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0 8 16 24 40 80
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
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
(1)写出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 。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
(3)开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请结合探究结果,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
3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乙醇俗称酒精。我们常用乙醇溶液(即水和乙醇的混合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
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
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
④实验重复3次;
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
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实验反思】
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 。
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实际应用】生活中,我们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 。(可多选)
A.无水乙醇按需求加水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
B.可在有明火区域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四、解答题(33题4分,每小题2分,34题6分,每小题2分,35题6分,共16分)
3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杭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中,自行车类的项目有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小轮车四种。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为了使骑行达到高速,一般要求车身重量较轻而风阻较小。下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2)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3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3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图为最新研发的喷雾风扇,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水箱里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运输到喷嘴,在喷嘴里产生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水滴,大量的水滴形成的微雾随着风扇吹出的风一起运动。喷雾风扇能降低周围温度4~8℃,实现了快速降温。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喷雾风扇为什么能达到快速降温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繁殖现象。每到春末夏初,是蛙类的繁殖季节,雄蛙有鸣囊,能够发出鸣叫声,吸引雌蛙前来交配。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蛙鸣的行为本质。蛙类通过鸣叫声进行求偶,进而完成交配过程,属于繁殖现象。因此,本题应该选A。
3.【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以此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解答】A、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9米、8米、3米,体积约为(9×8×3)m3=216m3,A中约为200立方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750毫米=0.75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达大约是0.25米,0.25米=25厘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分米,15分米=1.5米,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那在下落阶段,虽然它的位置改变,但是运动员的质量保持不变,还是70kg,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岩石的分类主要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含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
【解答】一些岩石是风化时的碎屑物,如泥沙、矿物质和生物残骸等经过水流的搬运,最后沉积下来而形成的,这种岩石被称为沉积岩。曙鱼脑颅化石是含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D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解答】 A、从图可以看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在性器官的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不符合题意;
B、一出生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开始形成可,从图中看出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1-10岁之前性器官的发育都比较缓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符合题意;
D、从出生至20岁左右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从图中不能得出该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控制变量法;
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使用转换法;
③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控制变量法;
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使用模拟实验法;
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酒精与水混合,使用类比法。
则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③。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区域4表示家鸽和白鲸的共同特征,但又是金鱼不具有的。
A、家鸽和白鲸都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B、白鲸生活在水中,家鸽生活在陆地,不符合题意;
C、家鸽和白鲸都体温恒定,都属于恒温动物,而金鱼属于变温动物,符合题意;
D、金鱼、家鸽和白鲸都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图确定游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然后二者相加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B.根据乙图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金属块的体积;
CD.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A.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4g,那么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
CD.金属块的密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水的质量变化,根据分析体积的变化;
CD.物理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水从玻璃态变成普通状态时,质量保持不变,且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不变,故A、B错误;
CD.水从液态变成玻璃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解答】A、 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 不符合题意;
B、 胎儿通过胎盘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 不符合题意;
C、 怀孕又称着床,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符合题意;
D、 鸟的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营养来自鸟卵的卵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因为视野是白亮的,不符合题意;
B、步骤4的操作应向右移动装片,符合题意;
C、目镜是5X,物镜最大的是40X,因此,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不符合题意;
D、从上个图形到下个图形,放大倍数增大,因此,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A、分布于植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分布于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动物没有保护组织,不符合题意;
B、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它担负着运输任务,符合题意;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不符合题意;
D、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解答】 A、由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因为是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耳朵上取出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后形成一个胚胎并发育,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指导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因此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符合题意;
C、安格斯母牛只是代孕,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是金黄阿奎登公种牛提供遗传物质,因此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不符合题意;
D、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会遗传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性状,与代孕的安格斯母牛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AB.根据晶体的熔化过程分析;
C.晶体的熔化: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D.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是可能发生的,故B正确;
C.冰的熔点是零摄氏度,一小块的冰放到的房间中,发生热传递,到最后冰的温度仍然会低于摄氏度,所以不会熔化,故C错误;
D.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都是可能的,因为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故D正确;
16.【答案】D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内,地势较为低平的广阔区域,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 ; 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岖,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态,不过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对较大。盆地地形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形态 ;
【解答】A.该地形形成河流,说明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a处海拔低于b处,A错误;
B. 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是无法判断的,B错误;
C. 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谷,C错误;
D. 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 图中:A是幼虫期,B是蛹期,C是成虫期,D为卵期。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 A、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符合题意;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则B、C分表代表蛹期、成虫期,而C不是幼虫期,幼虫期是A,不符合题意;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而不是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不符合题意;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期,而不是延长C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和,混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种物质的体积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设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
则甲物质的质量:m甲=ρ甲V甲=5g/cm3×V甲=5V甲,
乙物质的质量:m乙=ρ乙V乙=2g/cm3×V乙=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m总=m甲+m乙=5V甲+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V甲+V乙,混合后的密度为4g/cm3,
则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
解得:2V乙=V甲,
所以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V甲:2V乙=5V甲:V甲=5:1。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取信息,利用公式Q=cm△t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在相等的时间内,即物质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变化值大。
根据Q吸=cmΔt得到,则c1m1<c2m2,
AC.若m1=m2,可以得到c1<c2,故A、C错误;
B.若c1=c2,可以得到m1<m2,故B错误;
D.若c1>c2,可以得到m1<m2,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故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A、根据图中“S”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纬度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确定东西,可知,180°的左侧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右侧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甲地经纬度为(170°W,60°S),故A不正确;
B、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据此读图可知,图中四地中,位于东半球乙地、丁地,故B正确;
C、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C错误;
D、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1.【答案】①②④;③⑤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 观察的类型:
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或用耳听。
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
定性观察: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属于间接观察;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定性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属于直接观察和定性观察。
故答案为: ①②④ ; ③⑤
22.【答案】印度洋;内部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板块学说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内部。
23.【答案】子宫;氧气;胎盘;脐带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胚胎的发育的过程:
①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②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③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
④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解答】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融合成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分化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逐渐发育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故答案为:子宫;氧气;胎盘;脐带。
24.【答案】(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
【解答】(1)如图1,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入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酒精,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低于标记位置,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如图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会进入空气,而空气的分子也会进入二氧化氮气体,则将会看到: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
25.【答案】冷;内;凝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而冷水管的温度较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则有水滴的是冷水管。
(2)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则屋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小冰晶。
26.【答案】(1)较小
(2)不变
(3)固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冰块的颗粒越小,受热面积越大,即受热越均匀,越有利于得到冰块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根据甲图分析冰块熔化的温度变化特点;
(3)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解答】(1)为了受热均匀,则应该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根据甲图可知,冰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3)图甲中BC段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AB段为熔化前为固态,因此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
27.【答案】(1)无种子
(2)R
(3)有根、有种子、无果实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 (1)(2)四种植物根据有无根,可以分为两类,1b无根---P海水藻;1a有根---2(苏铁、睡莲和蕨);再把2(苏铁、睡莲和蕨)进行分类,根据有无种子可以分为2a和2b,2a无种子---Q蕨,2b有种子---3苏铁、睡莲;3(苏铁、睡莲)根据有无果实分为3a和3b,R是有果实---睡莲,S为无果实---苏铁。所以2a的空格中应填有种子。睡莲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R。
(3)按照检索表可知,写出S苏铁(裸子植物)具有的所有特征:有根,有种子,无果实。
28.【答案】仍然平衡;未调平;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在使用天平之前,必须将天平调平,否则无法测量;
(3)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1)冰块熔化后水后状态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因此此时天平仍然平衡。
(2)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前天平未调平。
(3)由于使用前游码没有归零,因此计算出物体的质量时,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可知,测得冰块质量偏大。
29.【答案】(1)③②①④⑤
(2)细胞膜
(3)2
(4)2和3,因为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图1:①表示涂、②表示取、③表示滴、④表示盖、⑤表示染色;
图三:1是粗准焦螺旋、2是细准焦螺旋、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遮光器。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故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⑤。
(2)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把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再用[2]细准焦螺旋稍微调节一下就能看清所要观察的物像;
(4)动物细胞结构是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所以用塑料袋在最外面,包裹着内容物,起保护作用,故相当于细胞膜。鲜葡萄在中间,圆形,相当于细胞核。而周围的琼脂和水则是相当于细胞质;故2绿豆---叶绿体和3方纸盒---细胞壁,错误。
30.【答案】(1)下降
(2)防止酒精挥发对温度的测量造成影响
(3)A;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可;
(2)酒精的挥发性很强,据此分析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伽利略温度计中,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空气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中液面将会下降。
(2)1656年,佛罗伦萨的院士做了改造,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用蜡封住管口的目的是防止酒精挥发对温度的测量造成影响。
(3)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故B错误;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31.【答案】(1)牛奶品种
(2)温度计、秒表
(3)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因为观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下的牛奶24小时内乳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4℃下的牛奶40小时内乳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牛奶品种、牛奶体积、开封后的开口大小。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量筒。
(3)根据探究结果可知,在常温下24小时内牛奶的乳酸含量超过0.18%,已经变质。在4℃的恒温箱中40小时内不会变质。所以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
32.【答案】减弱;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A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乙醇溶液浓度大于80%时杀菌效果的变化;
(2)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对此完成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3)根据实验结论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 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平均值增大,即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2)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
(3)A.无水乙醇的浓度太大,杀菌效果不好,按需求加水稀释到75%后再用来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在有明火区域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可能引起火灾,故B错误;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故C正确。
故选AC。
33.【答案】(1)解: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是4×10﹣3m3
(2)解: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变化了5.6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铝合金材料的体积;
(2)首先根据m'=ρ'V计算碳纤维材料的质量,再与铝合金的质量相减即可。
【解答】(1)铝合金材料的体积;
(2)碳纤维的质量m'=ρ'V=1.6×103kg/m3×4×10-3m3=6.4kg;
则自行车的质量减小了:△m=m-m'=12kg-6.4kg=5.6kg。
34.【答案】(1)解:由乙图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为100g,
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
当液体体积为V液=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00g,
则液体的质量m液=m总-m容器=300g-100g=200g,
液体的密度:;
(2)解: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Sh=50cm2×10cm=500cm3,
则液体的质量:m液'=ρV液'=1g/cm3×500cm3=500g,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m容器+m液'=100g+500g=600g;
(3)解:根据题意可知,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
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m容器+m球+m液'-m总=100g+100g+500g-660g=40g,
则小球的体积,
则小球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就是容器质量,读出一定总质量对应的液体体积,根据m液=m总-m容器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计算液体的密度;
(2)根据V=Sh计算装满液体的体积(容器容积),利用密度公式m液'=ρV液'计算装满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m总'=m容器+m液'求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浸没溶液中,根据m溢=m容器+m球+m液'-m总计算出溢出水的质量,根据计算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小球的密度。
35.【答案】①水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能起到降温的目的。②大量的水滴形成的微雾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③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1 / 1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寒假作业检查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哪种生命特征( )
A.繁殖 B.排出废物
C.遗传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繁殖现象。每到春末夏初,是蛙类的繁殖季节,雄蛙有鸣囊,能够发出鸣叫声,吸引雌蛙前来交配。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蛙鸣的行为本质。蛙类通过鸣叫声进行求偶,进而完成交配过程,属于繁殖现象。因此,本题应该选A。
3.(2021七上·诸暨期中)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 750 毫米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 0.25 米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 分米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以此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解答】A、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9米、8米、3米,体积约为(9×8×3)m3=216m3,A中约为200立方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750毫米=0.75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达大约是0.25米,0.25米=25厘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分米,15分米=1.5米,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伞的重量是10kg。那在下落阶段,运动员的质量( )
A.等于0kg B.等于80kg C.等于70kg D.等于60kg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那在下落阶段,虽然它的位置改变,但是运动员的质量保持不变,还是70kg,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中耳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学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喷水孔又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曾困扰学术界上百年。最近,科学家从浙江湖州4.38亿年前的曙鱼脑颅化石中找到了揭开谜团的线索。出土该化石的岩石从成因来分类属于( )
A.玄武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D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岩石的分类主要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含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
【解答】一些岩石是风化时的碎屑物,如泥沙、矿物质和生物残骸等经过水流的搬运,最后沉积下来而形成的,这种岩石被称为沉积岩。曙鱼脑颅化石是含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D符合题意。
6.(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可知( )
A.女孩性器官开始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晚一些
B.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开始形成并迅速发育
C.10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解答】 A、从图可以看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在性器官的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不符合题意;
B、一出生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开始形成可,从图中看出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1-10岁之前性器官的发育都比较缓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符合题意;
D、从出生至20岁左右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从图中不能得出该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化法”、“类比法”、“模拟实验法”等,以下我们曾遇到过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③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酒精与水混合。其中采取相同的研究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控制变量法;
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使用转换法;
③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控制变量法;
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使用模拟实验法;
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酒精与水混合,使用类比法。
则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③。
故选A。
8.(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区域4表示( )
A.用鳃呼吸 B.生活在水中 C.体温恒定 D.体内有脊柱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区域4表示家鸽和白鲸的共同特征,但又是金鱼不具有的。
A、家鸽和白鲸都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B、白鲸生活在水中,家鸽生活在陆地,不符合题意;
C、家鸽和白鲸都体温恒定,都属于恒温动物,而金鱼属于变温动物,符合题意;
D、金鱼、家鸽和白鲸都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30cm3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g/cm3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图确定游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然后二者相加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B.根据乙图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相减得到金属块的体积;
CD.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A.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4g,那么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
CD.金属块的密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水的质量变化,根据分析体积的变化;
CD.物理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水从玻璃态变成普通状态时,质量保持不变,且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不变,故A、B错误;
CD.水从液态变成玻璃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在水中完成体内受精
B.胎儿通过胎盘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子宫里
C.怀孕是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壁的过程
D.鸟的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营养来自母体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解答】A、 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 不符合题意;
B、 胎儿通过胎盘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 不符合题意;
C、 怀孕又称着床,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符合题意;
D、 鸟的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营养来自鸟卵的卵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因为视野是白亮的,不符合题意;
B、步骤4的操作应向右移动装片,符合题意;
C、目镜是5X,物镜最大的是40X,因此,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不符合题意;
D、从上个图形到下个图形,放大倍数增大,因此,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与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任务的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D.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A、分布于植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分布于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动物没有保护组织,不符合题意;
B、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它担负着运输任务,符合题意;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不符合题意;
D、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河南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6头用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据公司经理介绍:去年12月,他们在一头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耳朵上,采集了指甲盖大小一块牛耳朵肉。经过实验室17天的细胞组织培养后形成一个胚胎,然后移植到受体安格斯母牛子宫内。十月怀胎后,小牛犊就诞生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属于有性生殖
B.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
C.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安格斯母牛相似
D.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会遗传金黄阿奎登公种牛和安格斯母牛部分性状特征
【答案】B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解答】 A、由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因为是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耳朵上取出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后形成一个胚胎并发育,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指导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因此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符合题意;
C、安格斯母牛只是代孕,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是金黄阿奎登公种牛提供遗传物质,因此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其性状特征与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相似,不符合题意;
D、该克隆技术繁殖的牛犊,会遗传金黄阿奎登公种牛的性状,与代孕的安格斯母牛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AB.根据晶体的熔化过程分析;
C.晶体的熔化: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D.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是可能发生的,故B正确;
C.冰的熔点是零摄氏度,一小块的冰放到的房间中,发生热传递,到最后冰的温度仍然会低于摄氏度,所以不会熔化,故C错误;
D.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都是可能的,因为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故D正确;
16.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D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内,地势较为低平的广阔区域,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 ; 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岖,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态,不过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对较大。盆地地形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形态 ;
【解答】A.该地形形成河流,说明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a处海拔低于b处,A错误;
B. 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是无法判断的,B错误;
C. 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谷,C错误;
D. 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则B、C分表代表蛹期、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 图中:A是幼虫期,B是蛹期,C是成虫期,D为卵期。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 A、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符合题意;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则B、C分表代表蛹期、成虫期,而C不是幼虫期,幼虫期是A,不符合题意;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而不是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不符合题意;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期,而不是延长C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4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1 B.4:5 C.5:4 D.1:5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和,混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种物质的体积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设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
则甲物质的质量:m甲=ρ甲V甲=5g/cm3×V甲=5V甲,
乙物质的质量:m乙=ρ乙V乙=2g/cm3×V乙=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m总=m甲+m乙=5V甲+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V甲+V乙,混合后的密度为4g/cm3,
则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
解得:2V乙=V甲,
所以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V甲:2V乙=5V甲:V甲=5:1。
故选C。
1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某学生用两个相同温度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1、比热为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为c2的乙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c1=c2 B.若c1=c2,则m1>m2
C.若m1=m2,则c1>c2 D.若c1>c2,则m1【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取信息,利用公式Q=cm△t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在相等的时间内,即物质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变化值大。
根据Q吸=cmΔt得到,则c1m1<c2m2,
AC.若m1=m2,可以得到c1<c2,故A、C错误;
B.若c1=c2,可以得到m1<m2,故B错误;
D.若c1>c2,可以得到m1<m2,故D正确。
故选D。
2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读图经纬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经纬度为(170°E,60°S)
B.图中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乙、丁
C.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D.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故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A、根据图中“S”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纬度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确定东西,可知,180°的左侧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右侧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甲地经纬度为(170°W,60°S),故A不正确;
B、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据此读图可知,图中四地中,位于东半球乙地、丁地,故B正确;
C、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C错误;
D、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题有26空,每空1分,共26分)
2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分析下面几种观察实例:
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芽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
【答案】①②④;③⑤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 观察的类型:
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或用耳听。
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
定性观察: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属于间接观察;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定性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属于直接观察和定性观察。
故答案为: ①②④ ; ③⑤
2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2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 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 。(选填“内部”或“外部”)
【答案】印度洋;内部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板块学说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内部。
2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 人们常说“十月怀胎”,胚胎在母体的 内发育的39周时间里,所需的营养物质和 是通过 和 从母体获得的。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尊重和孝敬母亲。
【答案】子宫;氧气;胎盘;脐带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胚胎的发育的过程:
①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②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③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
④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解答】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融合成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分化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逐渐发育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故答案为:子宫;氧气;胎盘;脐带。
2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请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1,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入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酒精,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低于标记位置,说明 。
(2)如图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
【答案】(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
【解答】(1)如图1,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入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酒精,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反复颠倒,使两者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低于标记位置,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如图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会进入空气,而空气的分子也会进入二氧化氮气体,则将会看到:左边瓶子变红棕色,右边瓶子颜色变淡。
2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答案】冷;内;凝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而冷水管的温度较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则有水滴的是冷水管。
(2)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则屋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小冰晶。
26.(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答案】(1)较小
(2)不变
(3)固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冰块的颗粒越小,受热面积越大,即受热越均匀,越有利于得到冰块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根据甲图分析冰块熔化的温度变化特点;
(3)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解答】(1)为了受热均匀,则应该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根据甲图可知,冰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3)图甲中BC段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AB段为熔化前为固态,因此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
2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某同学观察了水藻、睡莲、苏铁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如图的检索表。
(1)2a的空格中应填上 。
(2)莲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填“P”“Q”“R”或“S”)。
(3)按照检索表,写出S具有的所有特征: 。
【答案】(1)无种子
(2)R
(3)有根、有种子、无果实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 (1)(2)四种植物根据有无根,可以分为两类,1b无根---P海水藻;1a有根---2(苏铁、睡莲和蕨);再把2(苏铁、睡莲和蕨)进行分类,根据有无种子可以分为2a和2b,2a无种子---Q蕨,2b有种子---3苏铁、睡莲;3(苏铁、睡莲)根据有无果实分为3a和3b,R是有果实---睡莲,S为无果实---苏铁。所以2a的空格中应填有种子。睡莲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R。
(3)按照检索表可知,写出S苏铁(裸子植物)具有的所有特征:有根,有种子,无果实。
28.(2023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是 ,测得的冰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
【答案】仍然平衡;未调平;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在使用天平之前,必须将天平调平,否则无法测量;
(3)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1)冰块熔化后水后状态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因此此时天平仍然平衡。
(2)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前天平未调平。
(3)由于使用前游码没有归零,因此计算出物体的质量时,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可知,测得冰块质量偏大。
29.(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序号)。
(2)图2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中与控制物质进出有关的结构是 (写名称)。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在换用高倍镜后,若要使物象更清晰,则需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是(填标号) 。
(4)制作细胞模型是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细胞膜
(3)2
(4)2和3,因为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图1:①表示涂、②表示取、③表示滴、④表示盖、⑤表示染色;
图三:1是粗准焦螺旋、2是细准焦螺旋、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遮光器。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故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⑤。
(2)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把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再用[2]细准焦螺旋稍微调节一下就能看清所要观察的物像;
(4)动物细胞结构是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所以用塑料袋在最外面,包裹着内容物,起保护作用,故相当于细胞膜。鲜葡萄在中间,圆形,相当于细胞核。而周围的琼脂和水则是相当于细胞质;故2绿豆---叶绿体和3方纸盒---细胞壁,错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9空,每空2分,共18分)
3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温度计的发明及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液面将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1656年,佛罗伦萨的院士做了改造,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用蜡封住管口的目的是什么 。
(3)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答案】(1)下降
(2)防止酒精挥发对温度的测量造成影响
(3)A;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可;
(2)酒精的挥发性很强,据此分析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在伽利略温度计中,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空气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中液面将会下降。
(2)1656年,佛罗伦萨的院士做了改造,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用蜡封住管口的目的是防止酒精挥发对温度的测量造成影响。
(3)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故B错误;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CD。
3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开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能喝吗?小红查阅资料发现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时为正常,超过0.18%为变质。为探究开封后牛奶变质的影响因素,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瓶牛奶,打开。
②将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将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温箱中。
③每隔8小时同时从甲乙两瓶牛奶中取样,并测量取样样品中的乳酸含量。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0 8 16 24 40 80
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
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
(1)写出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 。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
(3)开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请结合探究结果,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牛奶品种
(2)温度计、秒表
(3)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因为观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下的牛奶24小时内乳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4℃下的牛奶40小时内乳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步骤①中需要控制相同的一种因素:牛奶品种、牛奶体积、开封后的开口大小。
(2)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量筒。
(3)根据探究结果可知,在常温下24小时内牛奶的乳酸含量超过0.18%,已经变质。在4℃的恒温箱中40小时内不会变质。所以若放于室温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若放于冰箱保存,开封后的牛奶最好在40小时左右喝完。
3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乙醇俗称酒精。我们常用乙醇溶液(即水和乙醇的混合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
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
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
④实验重复3次;
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
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实验反思】
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 。
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实际应用】生活中,我们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 。(可多选)
A.无水乙醇按需求加水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
B.可在有明火区域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答案】减弱;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A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乙醇溶液浓度大于80%时杀菌效果的变化;
(2)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对此完成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3)根据实验结论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 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平均值增大,即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2)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
(3)A.无水乙醇的浓度太大,杀菌效果不好,按需求加水稀释到75%后再用来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在有明火区域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可能引起火灾,故B错误;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故C正确。
故选AC。
四、解答题(33题4分,每小题2分,34题6分,每小题2分,35题6分,共16分)
33.(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杭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中,自行车类的项目有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小轮车四种。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为了使骑行达到高速,一般要求车身重量较轻而风阻较小。下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2)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答案】(1)解: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是4×10﹣3m3
(2)解: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变化了5.6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铝合金材料的体积;
(2)首先根据m'=ρ'V计算碳纤维材料的质量,再与铝合金的质量相减即可。
【解答】(1)铝合金材料的体积;
(2)碳纤维的质量m'=ρ'V=1.6×103kg/m3×4×10-3m3=6.4kg;
则自行车的质量减小了:△m=m-m'=12kg-6.4kg=5.6kg。
3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解:由乙图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为100g,
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
当液体体积为V液=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00g,
则液体的质量m液=m总-m容器=300g-100g=200g,
液体的密度:;
(2)解: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Sh=50cm2×10cm=500cm3,
则液体的质量:m液'=ρV液'=1g/cm3×500cm3=500g,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m容器+m液'=100g+500g=600g;
(3)解:根据题意可知,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
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m容器+m球+m液'-m总=100g+100g+500g-660g=40g,
则小球的体积,
则小球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就是容器质量,读出一定总质量对应的液体体积,根据m液=m总-m容器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计算液体的密度;
(2)根据V=Sh计算装满液体的体积(容器容积),利用密度公式m液'=ρV液'计算装满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m总'=m容器+m液'求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浸没溶液中,根据m溢=m容器+m球+m液'-m总计算出溢出水的质量,根据计算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小球的密度。
3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图为最新研发的喷雾风扇,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水箱里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运输到喷嘴,在喷嘴里产生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水滴,大量的水滴形成的微雾随着风扇吹出的风一起运动。喷雾风扇能降低周围温度4~8℃,实现了快速降温。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喷雾风扇为什么能达到快速降温效果。
【答案】①水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能起到降温的目的。②大量的水滴形成的微雾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③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