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巩固练)
一、巩固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建议用时:20min)
1.(2017·广东)生物能保持物种性状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的特性 B.变异的特性
C.进化的特性 D.自然选择的特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性状的现象叫遗传,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如:“龙生龙,凤生凤”,因而使生物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
故选: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具有普遍性,变异不具有普遍性
B.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C.遗都不具有普遍性
D.遗传不具有普遍性,变异具有普遍性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 生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没有遗传生物的变异就得不到延续和发展。可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3.(2019·德阳)下列关于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性状一定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特征
B.性状表现由基因控制,一定与环境无关
C.子女一定会表现父母的部分性状
D.具有某基因的个体定会表现相应的性状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并不是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生理特性中:人的血型等,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影响,环境条件能影响某些性状的表现,比如同一种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里,最终结出的种子大小可能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父母的基因有的是纯合,有的是杂合, 所以子代个体有的性状会表现出与父母不同,有的性状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同,即子女一定会表现父母的部分性状,C正确;
D、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但具有某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表现相应的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和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叫性状。
2、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
B.基因、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D.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染色体
【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通常某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5.(2021·绵阳)喷瓜存在只产精子的雄株(A)、既产精子又产卵细胞的两性植株(aa、 aa- )和只产卵细胞的雌株(a-a-) 三种性别类型。与性别相关的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下列有关推理错误的是( )
A.从基因的来源上看,雄株基因组成只有AA
B.雄株和雌株之间交配,子代一定含有基因a-
C.两性植株之间交配,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
D.雌株与两性植株交配,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雄株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和Aa-两种,A符合题意。
B.雄株的基因则成为Aa和Aa-两种,雌株基因组成为(a- a-),后代的基因一个来自雄株,一个来自雌株,则子代一定含有雌株基因a-,遗传图谱如下:
B不符合题意。
C.两性植株基因组成为(aa、 aa- ),如果是aa-和aa-交配后遗传图谱如下:
则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C不符合题意。
D.雌株(a- a-) 与两性植株(aa、 aa-) 交配,当雌株(a- a-)与两性植株(aa-)交配,遗传图谱如下: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6.人的非秃顶与秃顶的相关基因组成如表,一对非秃顶夫妇生出了一个秃顶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及孩子的性别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BB Bb 男 B.Bb Bb 男
C.BB Bb 女 D.Bb Bb 女
【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从表格可以看出:控制非秃顶男性的基因一定是BB,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则他(她)们生的孩子一定携带一个显性基因B,该秃顶孩子若为男孩,则基因组合是Bb,该孩子若为女儿,则一定非秃顶。所以,这对夫妇生的这个秃顶孩子是男孩,男孩的基因组成是Bb。男孩父亲的基因组成是BB,只能给这个男孩提供B基因,说明男孩中的b基因来自母亲,进而推断这个非秃顶女性的基因组成是Bb。可见,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及孩子的性别是BB、Bb、男。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7.(2023八下·广州期中)如图所示,接穗①基因组成为 AA,嫁接到基因组成为 aa 的砧木②上,所结果实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答案】A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的枝条①作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①的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8.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红色;或 B.黄色;或
C.黄色; D.红色;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 的柱头上,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Dd、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 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 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是黄色,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的家族遗传谱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遗传图谱可知,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Ⅱ7产生的所有精子的染色体组成都是22条+Y
C.Ⅰ2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Ⅱ4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D.已知Ⅱ8的基因组成是DD,Ⅱ7和Ⅱ8再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是1/4
【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遗传病
【解析】【解答】A、根据遗传图谱可知: 2和1均正常,而5和7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5和7个体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不符合题意;
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 Y染色体的精子。7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不符合题意;
C、因为5和7患病,所以基因型组成是dd, 1和2都不患病, 所以,1和2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 Ⅱ4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符合题意;
D、Ⅱ8是纯合体,不患病,所以基因型是DD,Ⅱ7患病,所以基因型是dd,若Ⅱ8和Ⅱ7再生育一个孩子, 该孩子为正常的机会是100%,又知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50%,因此若Ⅱ8和Ⅱ7再生一个孩子, 是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100%x50%=50%。所以,再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不是25%,是5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0.图示为某东北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为19对
B.1号染色体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C.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
D.东北虎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X或Y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 一对性染色体,即19对, 不符合题意;
B、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故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符合题意;
C、性染色体的组成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不符合题意;
D、雄性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为:18条常染色体+X或18条常染色体+Y,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1.(2022八下·南宁期中)在一个健康的女性体内,取卵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各一个,这四个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目共有( )
A.5条 B.6条 C.7条 D.8条
【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的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XX)、卵细胞中有1条X染色体。一个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X染色体。一个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体细胞,因此都有2条X染色体。所以,“一个卵细胞、一个成熟红细胞、一个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这四个细胞中共含有X染色体数═1+0+2+2═5(条)。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12.人类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子和他的四个堂表一兄弟姐妹都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该男子的X染色体不可能具有同源性是( )
①舅家的表弟②姨姨家的表姐 ③叔叔家的堂妹④姑妈家的表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①舅家的表弟,具有红绿色盲基因,基因组成是Xb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Xb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即:某男子的舅妈) 。因此,来自舅妈的Xb染色体与该男子的Xb染色体不可能具有同源性,①正确;
②姨姨家的表姐,具有红绿色盲基因,基因组成是XBXb或XbXb,则Xb可能来自其母亲、奶奶(即:某男子的外婆) 。因此,姨姨家的表姐的Xb,可能和该男子的Xb染色体都来自同一个人——该子的外婆, 故可能具有同源性,②错误;
③④该男子的基因组成是Xb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Xb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其叔叔家的堂妹和姑妈家的表哥中含有的Xb,与该男子的Xb不可能具有同源性,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13.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B.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
C.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答案】A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A、遗传病是由生物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有些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有的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可见,遗传病并不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符合题意;
B、有些遗传病出生时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表现出来的,如遗传型高血压。所以,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不符合题意;
C、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所以,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符合题意;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提前发现遗传病,所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
二、综合题
14.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鼠尿臭味。苯丙酮尿症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及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图一是有关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二为晓丽家族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解,图三为人体内染色体排序图,图四为Y染色体及其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1、2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依次为 、 。
(2)根据图二中的遗传图谱判断出该病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若用D、d表示显隐性,那么晓丽爷爷的基因组成为 。
(3)随着“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实施,晓丽的父母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4)图三中可以表示晓丽姥姥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 (填“A”或“B”)。
(5)图四中SRY是①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性染色体为XX的小鼠却出现了有睾丸发育的性状,由此可得出 。
【答案】(1)染色体;基因
(2)隐性;Dd或DD/DD或Dd
(3)37.5%
(4)A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SRY上有控制睾丸的基因存在(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图一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1是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遗传信息,因此3是遗传信息;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性状,因此2是基因。
(2)图二中,爸爸和妈妈正常,而晓丽患病,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晓丽的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为Dd,而晓丽的爸爸基因中的d,可能来自于晓丽的爷爷也可能来自晓丽的奶奶,因此晓丽爷爷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3)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均为Dd,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晓丽的父母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5%,而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因此晓丽的父母生一个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3/8)。
(4)晓丽姥姥是女性,性染色体是XX,图三中A图的性染色体是XX,故图三中可以表示晓丽姥姥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A图。
(5)控制生物的性别不仅受染色体控制,还与基因有关,图五为Y染色体其及组成示意图,SRY是①DNA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含有XX染色体的小鼠却发育出了睾丸,由此证明SRY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5.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风力较大的某海岛上,果蝇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翅形(显性性状用B表示,隐性性状用b表示),其中残翅果蝇数量居多,已知果蝇性别决定方式同人类一样。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图表示 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谱,乙图表示的果蝇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
(2)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还是Bb,该同学应该从图2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性状为 雌性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 ,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 ,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Bb。
(3)对生存而言,该海岛上果蝇的残翅属于 变异。图3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可知,果蝇翅形表现是由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经实验研究,35℃下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幼虫都将发育成残翅果蝇。现有一些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残翅果蝇,请根据图3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鉴定实验以确定这些残翅果蝇基因组成。实验方案如下:
①取待鉴定的雌、雄残翅果蝇,让它们自由交配;
②将子代幼虫置于 条件下培养;
③统计子代果蝇翅的发育情况。
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
② 。
③ 。
【答案】(1)雌;X染色体或Y染色体
(2)残翅;全部是长翅;长翅:残翅≈1:1
(3)有利;基因和环境
(4)25℃;若子代全表现为长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全表现为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从图1中可以看出,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甲图的性染色体形态相同,是XX染色体,表示雌果蝇;乙图的性染色体形态并不相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细胞中。所以,乙图表示的果蝇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3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显然其性染色体类型是:X染色体或Y染色体。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2的遗传规律(亲代:长翅×长翅→子代出现残翅),可推知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残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长翅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该长翅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用该长翅亲代与多只残翅雌果蝇(bb)交配,若后代全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没有b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BB;若其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bb),说明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有b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Bb。所以,该同学应该从图2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性状为残翅雌性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全部是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长翅:残翅≈1:1(或出现一定比例的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Bb。
(3)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所以,对生存而言,该海岛上果蝇的残翅属于有利变异。图3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结合分析可知,果蝇翅形表现是由基因和环境(温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果蝇在35℃时,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幼虫都将发育成残翅果蝇;但在25℃时,基因决定果蝇的翅型,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一些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残翅果蝇,自由交配,可能是:①亲代(BB×BB)→子代都是BB;②亲代(Bb×Bb)→子代(BB:Bb:bb=1:2:1);③亲代(bb×bb)→子代都是bb。所以,将子代幼虫置于25℃条件下培养时:①若子代全表现为长翅(基因组成为BB),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②若子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③若子代全表现为残翅(基因组成为bb),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三、链中考——真题模拟限时演练(建议用时:20min)
16.(2022·葫芦岛)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刚惯用左手和小明惯用右手 B.小狗的黄毛和小狗的卷毛
C.小丽的有耳垂和小红的有耳垂 D.豌豆的圆粒和黄豆的皱粒
【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小刚的惯用右手和小明的惯用左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小狗的黄毛和小狗的卷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小丽的有耳垂和小红的有耳垂是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豌豆的圆粒和黄豆的皱粒是不同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17.(2022·益阳)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B.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性状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物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叶所处的环境不同才导致叶的表现型不同。所以,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性状。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8.(2022·百色)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克隆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研究人员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
故答案为:C。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9.(2022·益阳)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由②和③两种物质组成 B.基因主要是由②构成的
C.基因的数量和②的数量相同 D.人的肝脏细胞中①有23条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①染色体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符合题意。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②DNA分子组成,一个②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①染色体有23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0.(2022·张家界)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5对,10对 B.10条,20条 C.10对,10对 D.20条,20条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与体细胞一样。故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0条、10条,受精卵10对(2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21.(2020·青岛)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Aa B.黄色、aa
C.黄色、Aa或aa D.绿色、Aa或aa
【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将黄色豌豆(aa)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属于果皮,其基因型和母本一样为aa,颜色为黄色。母本黄色豌豆的卵细胞(a)和绿色豌豆花粉中的精子(A或a)结合,形成受精卵(Aa或aa),受精卵发育成胚(Aa或aa)。故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是黄色,胚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选C。
【分析】1、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2、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要减半)。
22.(2022·绵阳)某小鼠群体中黄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且有一种基因组成的个体不能存活。遗传研究者任选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小鼠的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
B.该小鼠群体中黄毛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
C.若将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黄毛
D.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黑毛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分析题干: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由此看出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不符合题意。
B.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该小鼠家族子代出现黑毛鼠aa,这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亲代黄毛鼠均为Aa,Aa×Aa→1AA:2Aa:1aa。那么黄毛鼠:黑毛鼠为3:1。但实际上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说明AA黄毛鼠不能存活,不符合题意。
C.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AA致死,黄毛鼠基因型为Aa。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Aa×aa→1Aa:1aa,子代一半黄毛,一半黑毛,符合题意。
D.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aa×aa→aa,子代一定全是黑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3.(2022·成都)摩尔根与其表妹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因“莫名其妙的遗传病”夭折,唯一幸存的男孩是半痴呆儿。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现正常的人可能会携带遗传病基因
B.隐性遗传病基因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
C.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表现正常的人可能会携带遗传病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正常人,可以携带白化病基因a,A不符合题意。
B.在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细胞中,对应的隐性基因控制所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在子代中并没有消失,仍能传递给子代。而隐性遗传病基因传给子代后,能够在aa这样的纯合子中表现,B符合题意。
C.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更大。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咨询主要利用人类遗传病学、基因诊断技术和数据,对不孕不育、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患者服务,以及产前诊断,结婚,妊娠,生产和婴儿保健的指导。遗传咨询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2022·绵阳)某生物学习小组用软电线代表DNA分子、塑料小球代表蛋白质分子,制作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模型。下列制作思路错误的是( )
A.制作生殖细胞时,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
B.制作生殖细胞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
C.制作女性体细胞时,成对的两条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相同
D.制作男性体细胞时,需要23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
【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不符合题意。
B.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不符合题意。
C.女性体细胞中的成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不符合题意。
D.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故需要24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25.(2022·襄阳)下图表示一对夫妻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及其上的一对基因,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请推断该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或Aa或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父亲的基因是Aa,A基因在X染色体上,a基因在Y染色体上。母亲的基因是Aa,A和a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他们生了一个男孩(性染色体为XY)。则证明父亲给男孩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a基因在Y染色体上,证明男孩一定有一个a基因。母亲可能给男孩A基因,也可能给男孩a基因。故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或aa 。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6.下图表示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的原始生殖细胞及其患病儿子体细胞中的①和②、③和④两对染色体,父亲的染色体均为正常结构。儿子患病的原因只与这两对染色体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的③和④两条染色体结构有所差异,可能是一对性染色体
B.儿子细胞中的①、②、③、④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C.母亲的②和③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
D.该对夫妇再生一个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女儿的概率是1/4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A、对比分析母亲和父亲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相似度较大,说明这两对同源染色体均为常染色体,而不是性染色体,③和④结构之间的差异是因为②号和③号发生易位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B、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互不相同,但能互相协调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而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一个染色体组中不能同时含有①和②,也不能同时含有③和④,不符合题意;
C、对比父亲的染色体组成,母亲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细胞中的②号染色体易位到了③号染色体上,符合题意;
D、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及比例为①③:①④:②③:②④=1:1:1:1,其中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4,父亲产生的精子均正常,因此该对夫妇再生一个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女儿的概率是1/4X1/2=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成对的基因通常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或“B”等,它所控制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或“b”等,它所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7.(2022·葫芦岛)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
B.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
D.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D.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都是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28.(2022·青岛)近年来,鲜艳美味的太空番茄、皮薄质脆的太空辣椒等航天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今年又有一批瓜果蔬菜种子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重返地球,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选育。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太空果蔬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
B.太空果蔬的颜色、口感发生改变
C.太空果蔬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D.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太空育种的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D。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29.(2022·自贡)小麦植株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用3组小麦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请据表回答:
组号 亲代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量
抗锈病 易染锈病
1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2000 0
2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1000 1000
3 抗锈病与抗锈病 1500 500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 ,三组实验中的第 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第2组中,亲代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第1组中,亲代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3)选用第1组亲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
(4)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
(5)第1组子代中没有出现易染锈病植株,有同学认为是易染锈病的基因没有遗传给后代,你认为对吗? (“对”或“错”),你的理由是 。
【答案】(1)抗锈病;2
(2)Aa;aa;Aa
(3)100%;0%
(4)25%
(5)错;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给后代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据实验3,亲代是抗锈病×抗锈病,而子代出现了易染锈病,说明: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三组实验组的第2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因为其子代中抗锈病与易染锈病的比例为1∶1。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根据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易染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亲代的表现型不同,后代的表现型为1∶1,则亲代一方是杂合子,一方是隐性纯合子,由此可知,亲代的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由表可知,第1组中的子代全表现为抗锈病,则亲代的抗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3)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易染锈病的基因aa,则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选用第1组亲代抗锈病AA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为:
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100%,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0。
(4)由(3)可知,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25%。
(5)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而隐性的基因表现不出来,但可以遗传下去;因此基因组成是Aa的性状表现是A控制的性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0.白化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下图是一个家族关于白化病的遗传情况(假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不考虑突变),图中1–10表示该家族部分成员代号,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相关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可以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 (用百分数表示)。
(3)图中5号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填代号)号成员。
(4)8号成员的基因组成是Aa的可能性为 (用分数表示)。
(5)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
【答案】(1)隐性
(2)100%
(3)1
(4)2/3
(5)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可知,亲代3、4表现正常,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病,说明表现正常是显性性状,而白化是隐性性状,说明人类白化病是一种隐性性遗传病。
(2)亲代3、4号表现正常,子代号患有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分别亲代各传递一个基因a,因为3、 4号表现正常必有一个基因A控制,即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从遗传图解可知,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100%。
(3)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
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5号成员是肤色正常的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从图可知,父亲只能提供Y染色体,母亲提供X染色体,其中X染色体来自于第一代中的1号成员。
(4) 通过(2)分析可知,8号成员性状表现正常,他基因组成可以是AA或者Aa,是Aa的可能性为2/3。
(5)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四、选做题
31.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伟大的科学理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还不尽如人意。达尔文去世后,孟德尔的遗传研究成果被重新发现。他提出的性状遗传规律,恰好弥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特征是由“泛子”决定的,“泛子”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达尔文想要通过“泛子”解释的是____。
A.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B.生物的性状是如何变异的
(2)孟德尔对生物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
①人的生殖过程中某一对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染色体上的A、a表示基因,请在答题卡该图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基因 。
由图可见,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会减少 。当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后,其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②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请在答题卡中遗传图解的横线上填写亲代和子代的基因组成 。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本段科学史可以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一条 。
【答案】(1)A
(2);一半;AA或Aa(AA和Aa);
(3)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从原题可以看出:达尔文的观点是生物的特征是有“泛子" 决定的。“泛子” 由亲代传给子代,控制了子代的性状。因此,达尔文想要通过“泛子”解释的是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①父本基因组成为AA,母本基因组成为aa。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物质减半。故精子含有A,卵细胞含有a,受精卵为Aa。由此可见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量会减少一半。形成受精卵以后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保证了亲子代间的遗传物质的恒定。
②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说明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卷舌。子代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为aa,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故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遗传图解如下: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启迪是: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等。
【分析】(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2.(2022·烟台)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午,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
(2)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 ] ,该分子上包含特定 的片段就叫基因。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答案】(1)Dd;1:1
(2)3+Y或3+X;基因在染色体上
(3)3;DNA;遗传效应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矮茎的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矮茎豌豆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表现的性状为高茎。让子一代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矮茎=1:1,遗传图解如下: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雄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3+Y或3+X。由图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3)染色体由3DNA和2蛋白质组成,3DNA就是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巩固练)
一、巩固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建议用时:20min)
1.(2017·广东)生物能保持物种性状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的特性 B.变异的特性
C.进化的特性 D.自然选择的特性
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具有普遍性,变异不具有普遍性
B.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C.遗都不具有普遍性
D.遗传不具有普遍性,变异具有普遍性
3.(2019·德阳)下列关于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性状一定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特征
B.性状表现由基因控制,一定与环境无关
C.子女一定会表现父母的部分性状
D.具有某基因的个体定会表现相应的性状
4.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
B.基因、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D.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染色体
5.(2021·绵阳)喷瓜存在只产精子的雄株(A)、既产精子又产卵细胞的两性植株(aa、 aa- )和只产卵细胞的雌株(a-a-) 三种性别类型。与性别相关的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下列有关推理错误的是( )
A.从基因的来源上看,雄株基因组成只有AA
B.雄株和雌株之间交配,子代一定含有基因a-
C.两性植株之间交配,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
D.雌株与两性植株交配,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
6.人的非秃顶与秃顶的相关基因组成如表,一对非秃顶夫妇生出了一个秃顶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及孩子的性别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BB Bb 男 B.Bb Bb 男
C.BB Bb 女 D.Bb Bb 女
7.(2023八下·广州期中)如图所示,接穗①基因组成为 AA,嫁接到基因组成为 aa 的砧木②上,所结果实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8.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红色;或 B.黄色;或
C.黄色; D.红色;
9.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的家族遗传谱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遗传图谱可知,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Ⅱ7产生的所有精子的染色体组成都是22条+Y
C.Ⅰ2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Ⅱ4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D.已知Ⅱ8的基因组成是DD,Ⅱ7和Ⅱ8再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是1/4
10.图示为某东北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为19对
B.1号染色体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C.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
D.东北虎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X或Y
11.(2022八下·南宁期中)在一个健康的女性体内,取卵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各一个,这四个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目共有( )
A.5条 B.6条 C.7条 D.8条
12.人类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子和他的四个堂表一兄弟姐妹都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该男子的X染色体不可能具有同源性是( )
①舅家的表弟②姨姨家的表姐 ③叔叔家的堂妹④姑妈家的表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13.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B.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
C.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二、综合题
14.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鼠尿臭味。苯丙酮尿症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及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图一是有关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二为晓丽家族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解,图三为人体内染色体排序图,图四为Y染色体及其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1、2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依次为 、 。
(2)根据图二中的遗传图谱判断出该病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若用D、d表示显隐性,那么晓丽爷爷的基因组成为 。
(3)随着“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实施,晓丽的父母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4)图三中可以表示晓丽姥姥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 (填“A”或“B”)。
(5)图四中SRY是①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性染色体为XX的小鼠却出现了有睾丸发育的性状,由此可得出 。
15.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风力较大的某海岛上,果蝇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翅形(显性性状用B表示,隐性性状用b表示),其中残翅果蝇数量居多,已知果蝇性别决定方式同人类一样。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图表示 性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谱,乙图表示的果蝇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
(2)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还是Bb,该同学应该从图2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性状为 雌性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 ,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 ,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Bb。
(3)对生存而言,该海岛上果蝇的残翅属于 变异。图3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可知,果蝇翅形表现是由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经实验研究,35℃下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幼虫都将发育成残翅果蝇。现有一些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残翅果蝇,请根据图3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鉴定实验以确定这些残翅果蝇基因组成。实验方案如下:
①取待鉴定的雌、雄残翅果蝇,让它们自由交配;
②将子代幼虫置于 条件下培养;
③统计子代果蝇翅的发育情况。
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
② 。
③ 。
三、链中考——真题模拟限时演练(建议用时:20min)
16.(2022·葫芦岛)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刚惯用左手和小明惯用右手 B.小狗的黄毛和小狗的卷毛
C.小丽的有耳垂和小红的有耳垂 D.豌豆的圆粒和黄豆的皱粒
17.(2022·益阳)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B.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性状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8.(2022·百色)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克隆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19.(2022·益阳)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由②和③两种物质组成 B.基因主要是由②构成的
C.基因的数量和②的数量相同 D.人的肝脏细胞中①有23条
20.(2022·张家界)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5对,10对 B.10条,20条 C.10对,10对 D.20条,20条
21.(2020·青岛)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Aa B.黄色、aa
C.黄色、Aa或aa D.绿色、Aa或aa
22.(2022·绵阳)某小鼠群体中黄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且有一种基因组成的个体不能存活。遗传研究者任选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小鼠的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
B.该小鼠群体中黄毛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
C.若将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黄毛
D.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黑毛
23.(2022·成都)摩尔根与其表妹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因“莫名其妙的遗传病”夭折,唯一幸存的男孩是半痴呆儿。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现正常的人可能会携带遗传病基因
B.隐性遗传病基因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
C.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24.(2022·绵阳)某生物学习小组用软电线代表DNA分子、塑料小球代表蛋白质分子,制作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模型。下列制作思路错误的是( )
A.制作生殖细胞时,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
B.制作生殖细胞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
C.制作女性体细胞时,成对的两条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相同
D.制作男性体细胞时,需要23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
25.(2022·襄阳)下图表示一对夫妻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及其上的一对基因,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请推断该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或Aa或aa
26.下图表示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的原始生殖细胞及其患病儿子体细胞中的①和②、③和④两对染色体,父亲的染色体均为正常结构。儿子患病的原因只与这两对染色体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的③和④两条染色体结构有所差异,可能是一对性染色体
B.儿子细胞中的①、②、③、④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C.母亲的②和③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
D.该对夫妇再生一个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女儿的概率是1/4
27.(2022·葫芦岛)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
B.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
D.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28.(2022·青岛)近年来,鲜艳美味的太空番茄、皮薄质脆的太空辣椒等航天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今年又有一批瓜果蔬菜种子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重返地球,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选育。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太空果蔬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
B.太空果蔬的颜色、口感发生改变
C.太空果蔬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D.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9.(2022·自贡)小麦植株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用3组小麦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请据表回答:
组号 亲代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量
抗锈病 易染锈病
1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2000 0
2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1000 1000
3 抗锈病与抗锈病 1500 500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 ,三组实验中的第 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第2组中,亲代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第1组中,亲代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3)选用第1组亲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
(4)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 。
(5)第1组子代中没有出现易染锈病植株,有同学认为是易染锈病的基因没有遗传给后代,你认为对吗? (“对”或“错”),你的理由是 。
30.白化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下图是一个家族关于白化病的遗传情况(假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不考虑突变),图中1–10表示该家族部分成员代号,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相关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可以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 (用百分数表示)。
(3)图中5号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填代号)号成员。
(4)8号成员的基因组成是Aa的可能性为 (用分数表示)。
(5)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
四、选做题
31.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伟大的科学理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还不尽如人意。达尔文去世后,孟德尔的遗传研究成果被重新发现。他提出的性状遗传规律,恰好弥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特征是由“泛子”决定的,“泛子”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达尔文想要通过“泛子”解释的是____。
A.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B.生物的性状是如何变异的
(2)孟德尔对生物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
①人的生殖过程中某一对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染色体上的A、a表示基因,请在答题卡该图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基因 。
由图可见,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会减少 。当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后,其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②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请在答题卡中遗传图解的横线上填写亲代和子代的基因组成 。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本段科学史可以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一条 。
32.(2022·烟台)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午,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
(2)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 ] ,该分子上包含特定 的片段就叫基因。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性状的现象叫遗传,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如:“龙生龙,凤生凤”,因而使生物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
故选: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答案】B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 生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没有遗传生物的变异就得不到延续和发展。可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3.【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并不是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生理特性中:人的血型等,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影响,环境条件能影响某些性状的表现,比如同一种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里,最终结出的种子大小可能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父母的基因有的是纯合,有的是杂合, 所以子代个体有的性状会表现出与父母不同,有的性状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同,即子女一定会表现父母的部分性状,C正确;
D、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但具有某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表现相应的性状,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和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叫性状。
2、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通常某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5.【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雄株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和Aa-两种,A符合题意。
B.雄株的基因则成为Aa和Aa-两种,雌株基因组成为(a- a-),后代的基因一个来自雄株,一个来自雌株,则子代一定含有雌株基因a-,遗传图谱如下:
B不符合题意。
C.两性植株基因组成为(aa、 aa- ),如果是aa-和aa-交配后遗传图谱如下:
则子代性别有两种可能,C不符合题意。
D.雌株(a- a-) 与两性植株(aa、 aa-) 交配,当雌株(a- a-)与两性植株(aa-)交配,遗传图谱如下: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6.【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从表格可以看出:控制非秃顶男性的基因一定是BB,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则他(她)们生的孩子一定携带一个显性基因B,该秃顶孩子若为男孩,则基因组合是Bb,该孩子若为女儿,则一定非秃顶。所以,这对夫妇生的这个秃顶孩子是男孩,男孩的基因组成是Bb。男孩父亲的基因组成是BB,只能给这个男孩提供B基因,说明男孩中的b基因来自母亲,进而推断这个非秃顶女性的基因组成是Bb。可见,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及孩子的性别是BB、Bb、男。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7.【答案】A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的枝条①作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①的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8.【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 的柱头上,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Dd、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 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 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是黄色,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答案】C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遗传病
【解析】【解答】A、根据遗传图谱可知: 2和1均正常,而5和7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5和7个体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不符合题意;
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 Y染色体的精子。7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不符合题意;
C、因为5和7患病,所以基因型组成是dd, 1和2都不患病, 所以,1和2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 Ⅱ4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符合题意;
D、Ⅱ8是纯合体,不患病,所以基因型是DD,Ⅱ7患病,所以基因型是dd,若Ⅱ8和Ⅱ7再生育一个孩子, 该孩子为正常的机会是100%,又知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50%,因此若Ⅱ8和Ⅱ7再生一个孩子, 是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100%x50%=50%。所以,再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不是25%,是5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0.【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 一对性染色体,即19对, 不符合题意;
B、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故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符合题意;
C、性染色体的组成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不符合题意;
D、雄性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为:18条常染色体+X或18条常染色体+Y,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1.【答案】A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的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XX)、卵细胞中有1条X染色体。一个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X染色体。一个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体细胞,因此都有2条X染色体。所以,“一个卵细胞、一个成熟红细胞、一个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这四个细胞中共含有X染色体数═1+0+2+2═5(条)。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12.【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①舅家的表弟,具有红绿色盲基因,基因组成是Xb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Xb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即:某男子的舅妈) 。因此,来自舅妈的Xb染色体与该男子的Xb染色体不可能具有同源性,①正确;
②姨姨家的表姐,具有红绿色盲基因,基因组成是XBXb或XbXb,则Xb可能来自其母亲、奶奶(即:某男子的外婆) 。因此,姨姨家的表姐的Xb,可能和该男子的Xb染色体都来自同一个人——该子的外婆, 故可能具有同源性,②错误;
③④该男子的基因组成是Xb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Xb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其叔叔家的堂妹和姑妈家的表哥中含有的Xb,与该男子的Xb不可能具有同源性,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13.【答案】A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A、遗传病是由生物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有些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有的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可见,遗传病并不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符合题意;
B、有些遗传病出生时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表现出来的,如遗传型高血压。所以,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不符合题意;
C、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所以,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符合题意;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提前发现遗传病,所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
14.【答案】(1)染色体;基因
(2)隐性;Dd或DD/DD或Dd
(3)37.5%
(4)A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SRY上有控制睾丸的基因存在(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图一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1是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遗传信息,因此3是遗传信息;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性状,因此2是基因。
(2)图二中,爸爸和妈妈正常,而晓丽患病,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晓丽的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为Dd,而晓丽的爸爸基因中的d,可能来自于晓丽的爷爷也可能来自晓丽的奶奶,因此晓丽爷爷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3)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均为Dd,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晓丽的父母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5%,而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因此晓丽的父母生一个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3/8)。
(4)晓丽姥姥是女性,性染色体是XX,图三中A图的性染色体是XX,故图三中可以表示晓丽姥姥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A图。
(5)控制生物的性别不仅受染色体控制,还与基因有关,图五为Y染色体其及组成示意图,SRY是①DNA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含有XX染色体的小鼠却发育出了睾丸,由此证明SRY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5.【答案】(1)雌;X染色体或Y染色体
(2)残翅;全部是长翅;长翅:残翅≈1:1
(3)有利;基因和环境
(4)25℃;若子代全表现为长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全表现为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从图1中可以看出,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甲图的性染色体形态相同,是XX染色体,表示雌果蝇;乙图的性染色体形态并不相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细胞中。所以,乙图表示的果蝇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3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显然其性染色体类型是:X染色体或Y染色体。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2的遗传规律(亲代:长翅×长翅→子代出现残翅),可推知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残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长翅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该长翅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用该长翅亲代与多只残翅雌果蝇(bb)交配,若后代全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没有b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BB;若其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bb),说明长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中,有b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Bb。所以,该同学应该从图2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性状为残翅雌性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全部是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若杂交后代翅形表现为长翅:残翅≈1:1(或出现一定比例的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Bb。
(3)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所以,对生存而言,该海岛上果蝇的残翅属于有利变异。图3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结合分析可知,果蝇翅形表现是由基因和环境(温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果蝇在35℃时,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幼虫都将发育成残翅果蝇;但在25℃时,基因决定果蝇的翅型,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一些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残翅果蝇,自由交配,可能是:①亲代(BB×BB)→子代都是BB;②亲代(Bb×Bb)→子代(BB:Bb:bb=1:2:1);③亲代(bb×bb)→子代都是bb。所以,将子代幼虫置于25℃条件下培养时:①若子代全表现为长翅(基因组成为BB),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②若子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③若子代全表现为残翅(基因组成为bb),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6.【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小刚的惯用右手和小明的惯用左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小狗的黄毛和小狗的卷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小丽的有耳垂和小红的有耳垂是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豌豆的圆粒和黄豆的皱粒是不同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17.【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物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叶所处的环境不同才导致叶的表现型不同。所以,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性状。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8.【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研究人员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
故答案为:C。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9.【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①染色体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符合题意。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②DNA分子组成,一个②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①染色体有23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0.【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与体细胞一样。故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其精子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0条、10条,受精卵10对(2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21.【答案】C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将黄色豌豆(aa)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属于果皮,其基因型和母本一样为aa,颜色为黄色。母本黄色豌豆的卵细胞(a)和绿色豌豆花粉中的精子(A或a)结合,形成受精卵(Aa或aa),受精卵发育成胚(Aa或aa)。故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是黄色,胚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选C。
【分析】1、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2、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要减半)。
2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分析题干: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由此看出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不符合题意。
B.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该小鼠家族子代出现黑毛鼠aa,这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亲代黄毛鼠均为Aa,Aa×Aa→1AA:2Aa:1aa。那么黄毛鼠:黑毛鼠为3:1。但实际上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说明AA黄毛鼠不能存活,不符合题意。
C.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AA致死,黄毛鼠基因型为Aa。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Aa×aa→1Aa:1aa,子代一半黄毛,一半黑毛,符合题意。
D.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aa×aa→aa,子代一定全是黑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3.【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表现正常的人可能会携带遗传病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正常人,可以携带白化病基因a,A不符合题意。
B.在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细胞中,对应的隐性基因控制所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在子代中并没有消失,仍能传递给子代。而隐性遗传病基因传给子代后,能够在aa这样的纯合子中表现,B符合题意。
C.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更大。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咨询主要利用人类遗传病学、基因诊断技术和数据,对不孕不育、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患者服务,以及产前诊断,结婚,妊娠,生产和婴儿保健的指导。遗传咨询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不符合题意。
B.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不符合题意。
C.女性体细胞中的成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不符合题意。
D.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故需要24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25.【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父亲的基因是Aa,A基因在X染色体上,a基因在Y染色体上。母亲的基因是Aa,A和a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他们生了一个男孩(性染色体为XY)。则证明父亲给男孩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a基因在Y染色体上,证明男孩一定有一个a基因。母亲可能给男孩A基因,也可能给男孩a基因。故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或aa 。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6.【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A、对比分析母亲和父亲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相似度较大,说明这两对同源染色体均为常染色体,而不是性染色体,③和④结构之间的差异是因为②号和③号发生易位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B、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互不相同,但能互相协调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而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一个染色体组中不能同时含有①和②,也不能同时含有③和④,不符合题意;
C、对比父亲的染色体组成,母亲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细胞中的②号染色体易位到了③号染色体上,符合题意;
D、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及比例为①③:①④:②③:②④=1:1:1:1,其中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4,父亲产生的精子均正常,因此该对夫妇再生一个不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女儿的概率是1/4X1/2=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成对的基因通常具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或“B”等,它所控制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或“b”等,它所控制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7.【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D.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都是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28.【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太空育种的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D。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29.【答案】(1)抗锈病;2
(2)Aa;aa;Aa
(3)100%;0%
(4)25%
(5)错;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给后代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据实验3,亲代是抗锈病×抗锈病,而子代出现了易染锈病,说明: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三组实验组的第2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因为其子代中抗锈病与易染锈病的比例为1∶1。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根据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易染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亲代的表现型不同,后代的表现型为1∶1,则亲代一方是杂合子,一方是隐性纯合子,由此可知,亲代的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由表可知,第1组中的子代全表现为抗锈病,则亲代的抗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3)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易染锈病的基因aa,则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选用第1组亲代抗锈病AA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为:
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100%,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0。
(4)由(3)可知,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25%。
(5)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而隐性的基因表现不出来,但可以遗传下去;因此基因组成是Aa的性状表现是A控制的性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0.【答案】(1)隐性
(2)100%
(3)1
(4)2/3
(5)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可知,亲代3、4表现正常,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病,说明表现正常是显性性状,而白化是隐性性状,说明人类白化病是一种隐性性遗传病。
(2)亲代3、4号表现正常,子代号患有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分别亲代各传递一个基因a,因为3、 4号表现正常必有一个基因A控制,即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从遗传图解可知,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100%。
(3)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
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5号成员是肤色正常的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从图可知,父亲只能提供Y染色体,母亲提供X染色体,其中X染色体来自于第一代中的1号成员。
(4) 通过(2)分析可知,8号成员性状表现正常,他基因组成可以是AA或者Aa,是Aa的可能性为2/3。
(5)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1.【答案】(1)A
(2);一半;AA或Aa(AA和Aa);
(3)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从原题可以看出:达尔文的观点是生物的特征是有“泛子" 决定的。“泛子” 由亲代传给子代,控制了子代的性状。因此,达尔文想要通过“泛子”解释的是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①父本基因组成为AA,母本基因组成为aa。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物质减半。故精子含有A,卵细胞含有a,受精卵为Aa。由此可见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量会减少一半。形成受精卵以后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保证了亲子代间的遗传物质的恒定。
②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说明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卷舌。子代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为aa,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故父母基因组成均为Aa。遗传图解如下: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启迪是: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等。
【分析】(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2.【答案】(1)Dd;1:1
(2)3+Y或3+X;基因在染色体上
(3)3;DNA;遗传效应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矮茎的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矮茎豌豆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表现的性状为高茎。让子一代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矮茎=1:1,遗传图解如下: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雄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3+Y或3+X。由图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3)染色体由3DNA和2蛋白质组成,3DNA就是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