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20:02:26

文档简介

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
高一生物科答案
1-5.CBDDD 6-10.DACDC 11-15.DBDBA 16-20.CADCA 21-25.BABAB 26-27.CD
28.(1) 显性 (2)黄羽对褐羽为显性,控制黄羽的基因纯合致死
(3) 2 实验③的F2表现为黄羽∶褐羽∶白羽=1∶1∶2,是1∶1∶1∶1的变形,说明F1中黄羽个体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因此黄羽突变和白羽突变发生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
29. (1) 非同源染色体 aabb、aaBB
(2)
(3)实验思路:将转基因植物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若子代全抗病,则R基因的位置为情况2
若子代中抗病∶不抗病=3∶1,则R基因的位置为情况1
若子代中抗病∶不抗病=15∶1,则R基因的位置为情况3
30.(1) A、B、D E、F (2) 相同 ① (3) ② aB
(4)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3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I-1和I-2皆患甲病,后代儿女都不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 Ⅱ-5、Ⅱ-6 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3) 女 Ⅱ-6和Ⅱ-7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两人生育的女孩两病皆不患;而生育的男孩不患甲病,有1/2的概率患乙病,因此他们最好生育女孩三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
高一生物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选题(1-4每题1分,5-27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麦的高秆和矮秆、家鸡的羽腿和光腿都是相对性状
B.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C.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②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③A和A、d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决定性别
⑤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
⑥体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孟德尔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揭示了生物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遗传规律,后人称为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实验的成功取决于他取材适当,方法严密。
3.选择豌豆作为材料为孟德尔获得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便于形成纯种,确保杂交实验结果可靠性
B.豌豆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及人工授粉等操作
C.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D.豌豆的生长期较长,产生的种子数量多,方便实验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的内容
B.设计纯合亲本正交、反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
C.孟德尔在F1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D.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5.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4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6.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都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的是( )
①让红花植株甲进行自交,子代全为红花
②让白花植株乙进行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③让红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进行杂交,子代中既有红花又有白花
④让红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丙进行杂交,子代全为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7.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ABO血型与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IA、IB、i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会出现O血型
C.从AB型可以看出,IA对IB是不完全性显性
D.IAi和IBi婚配后代出现四种血型是自由组合的结果
8.研究发现某植物的基因家族存在一种显性“自私基因”A。在产生配子时A 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 A 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现将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a 自交获得的 F 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
B.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
C.Aa植株产生含 A 的雄配子与含 a 雌配子数量相等
D.Aa 自交后代 F 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
9.某二倍体植物是否有花瓣以及花瓣的大小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R/r控制,基因型为(A_B_R_)时,表现为有花瓣,有花瓣中三对显性基因均为纯合子时表现为大花瓣,三对显性基因存在杂合时表现为小花瓣,其余基因型为无花瓣。选择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F1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测交后代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1/8
B.F1测交后代无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8
C.F1自交后代大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64
D.F1自交后代所有植株中小花瓣所占比例为27/64
10.科研人员将玉米螟抗性基因Bt导入普通玉米,培育出如图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抗虫玉米,携带基因Bt的花粉有一半败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丙品系的抗性遗传最稳定
B.丁品系的花粉可育率为5/8
C.将乙品系的花粉人工授予普通玉米,子代中抗虫玉米占比1/4
D.甲品系自交子代中抗虫玉米的占比2/3
11.家蚕有结黄茧和结白茧两个品种,其茧色的遗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茧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AaBb的个体为白茧,雌雄杂交,子代中白茧:黄茧=13:3
C.基因型AaBb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茧:黄茧3:1
D.基因型相同的白茧个体交配,子代仍为白茧,这样的基因型有4种
12.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3:3:1:1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能产生4种配子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不一定为9:3:3:1
13.某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T)对染病(t)为显性(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①~④中任意两个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①和④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C.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①~④中任意两个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D.若采用花粉镜检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②和③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14.下图表示不同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D/d控制茎的高度,Y/y控制子叶颜色,R/r控制种子形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在甲、乙杂交后代中挑选出双显性个体自交即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C.将丙中的三对基因分别用三种颜色的荧光标记,观察减数分裂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D.丁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2个Y、4个r
15.下列关于细胞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B. 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包含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加倍后为体细胞的两倍
D.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不变
1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及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有两个四分体,含有8个姐妹染色单体
B.乙图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含有2个b基因
C.如果要按顺序排出上图分裂顺序可以是乙-甲-病-丁或者甲-乙-丙-丁
D.甲图所示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同时产生 AB、Ab、aB、ab四种配子
17.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位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和4染色体的形态存在差异,但两条染色体上仍可能存在相同或等位基因
B、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则发生交叉互换
C、图示细胞一定是精原细胞,2为Y染色体
D、若该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细胞,则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XB、Y、Y
18.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③⑤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发生过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D.图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可同时形成①③④⑤四个精细胞
19.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种生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仅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后,可得到4种精细胞
B.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①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甲中等位基因A、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若乙和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则乙中a来自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互换
20.如图为某XY型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有1条X染色体
B.图丙→丁过程中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具有多样性
C.图甲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核DNA数=2:1
D.正常情况下,图戊4个细胞所含基因种类完全相同
21.图1中甲是果蝇体细胞示意图,乙、丙是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图2是果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⑦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或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乙细胞中所示的A、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图2中b时期发生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C.由图1甲细胞可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5条染色体
D.图1丙细胞对应图2中的⑥时期
2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过低会影响水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农业生产上可以用取灌深水的措施来预防
B.孟德尔发现了连锁互换定律也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时都能自由组合
D.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不是伴性遗传
23.某雌雄异体二倍体动物(2n=48),雌性个体体细胞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X,雄性个体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个体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有46对同源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有2种基因型
C.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可为0条、1条或2条
D.该雄性个体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AXB、aXB的4种精子
24.一只基因型为XAXA的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XaY的雄果蝇交配,在其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XAXaY和一只基因型为XA的果蝇,出现这两只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亲本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与Y染色体未分离
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C.亲本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单体未分离
D.亲本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单体未分离
25.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 B/b控制,且 A/a、 B/b不位于Y染色体上。 一只具有两显性性状的果蝇与一只具有两隐性性状的果蝇杂交,遗传过程中无突变、互换及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 果蝇具有4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 A/a、B/b可能位于两对常染色体
B.若F 果蝇具有4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A/a(或B/b) 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
C.若F 果蝇具有2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 A/a、 B/b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D.若F 果蝇具有 2 种表型且分属于雌、雄蝇,则 A/a、B/b可均位于 X 染色体
2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无显隐性之分
B.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能发生互换的是同源区段(Ⅱ)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女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A、a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等位基因,则在群体中相应的基因型有7种
27.图1所示是某家族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图2是对Ⅱ-3、Ⅱ-4、Ⅱ-6、Ⅱ-7个体的相关基因提取后进行电泳的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Ⅲ-8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个体
C.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2
D.Ⅱ-6和Ⅱ-7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8
第Ⅱ卷
二、综合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2分总共50分)
28.野生型鹌鹑的羽色为褐羽。在某野生鹌鹑群中出现了几只黄羽鹌鹑和白羽鹌鹑。为确定鹌鹑新羽色产生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黄羽鹌鹑相互交配,F1褐羽:黄羽=1:2;
②白羽鹌鹑与褐羽鹌鹑杂交,F1均为褐羽,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褐羽:白羽=3:1;
③白羽鹌鹑与黄羽鹌鹑杂交,F1褐羽:黄羽=1:1,F1中黄羽个体与白羽亲本回交,F2黄羽:褐羽:白羽=1:1:2。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鹌鹑黄羽为 (选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实验①中F1出现褐羽:黄羽=1:2的原因是 。
(3)黄羽突变和白羽突变发生在 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 。写出实验③中,从亲本到F1的遗传图解 (3分,有关等位基因若一对用Aa表示,两对用Aa、Bb表示,三对用Aa、Bb、Cc表示……)。
29.已知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三种,花色与花瓣细胞内色素的种类有关。已知色素的形成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A基因是形成红色色素和紫色色素所必需的基因。为研究花色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的位置关系,某生物小组用纯合亲本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白花1×红花1F1:红花F2:红花∶白花=3∶1;
实验2:白花2×红花2F1:紫花F2:紫花∶红花∶白花=9∶3∶4。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 上。实验中白花1和白花2的基因型分别为 。
(2)已知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色素的合成,写出该植物花色素合成的途径示意图 。(用文字和箭头)
(3)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2个抗病毒基因(R)导入该植物细胞,并培育成抗病毒植物。导入细胞内的2个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请在下图的细胞中标出,并设计实验予以确定(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3分)
30.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不考虑突变的影响):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可能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有 。
(2)图乙中③和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 (填“相同”或“不相同”),体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时间段是 。(填图中数字)
(3)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 (填“①”、“②”、“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 。
(4)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
31.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了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后,制作了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与甲病有关的基因是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是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依据是 。
(2)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仅分析乙病,无论乙病是哪种遗传方式,该家系中一定是杂合个体的是 。若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7个体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3)现已确认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Ⅱ-6和Ⅱ-7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据图分析,两人再生育的孩子Ⅲ-11最好是 (填“男”或“女”)孩,原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