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3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
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①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
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
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幕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
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
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
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锌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
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
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
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
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
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
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筱,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
颜渊厚葬。孟子就不这样。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
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
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
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
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
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②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
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也就是说,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
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
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被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
13 月精诚联盟高一语文学科评分细则
1.C “战争规模有限”“社会动乱还没有像战国末期那样剧烈”错误。原文参战人数已“大
量增加”,原文没有像战国末季的那样剧烈的是“战事”,不是“社会动乱”。
2.B “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有一个比较条件:“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
3.B A“孟子担忧、害怕”错误。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语句可知,孟子的紧张是
一种忧患意识,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等焦虑、忧心、痛心;C 是以性善为前提,把保持这种
天性视为理所当然的结论,这样的“推论”强迫性,不是“性善论带有强迫性”;D“低水
准”,由后文“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可知是生活水平低。
4. ①在态度方面(或处事态度、风格) ② 性恶自天性(或没有直接提到人性善恶)
③对“礼” 的态度 ④局势变化 (每处 1 分)
5. ①《齐》开篇齐宣王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及后文中用战争譬喻,可印证本文战国时期,
各国备战,战争较前频仍,社会较前动乱。
②《齐》中孟子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是心而王,印证本文孟子认为人人皆能做圣贤。
③《齐》中孟子保民而王的观点及一系列的保民措施,印证本文亚圣以慈悲为心肠,为民
请命。
④《齐》中以羊易牛、“老吾老”、描绘王道蓝图等对话,印证本文孟子讲话有时富有感情
性,有时尤任直觉。
(每点 2 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每一点《齐》文内容 1 分,本文观点 1 分。其它言之成理
答案也得分。)
6.D “还是会为孩子着想的”错误,周朴园关心的自己家长意志及所谓的家庭秩序。
7.D “起先是站在母亲一边的”错误,他并没有站在母亲一边,从他对周冲说的话可知。
8.(1)答案只要表现周朴园对有人敢于挑战家长权威行为的意外和不满、愤怒即可。
示例: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竟敢将药倒了?在我的家里,竟然有这种事情? (写出意外
得 1 分,写出意外加不满、愤怒等得 3 分)
(2)答案只要表现周冲对父亲失望,自己愿望落空的失落、苦涩即可。
示例:我现在知道了,我将学费分一半给四风读书的美好愿望必将落空,我想做的事你是不
会答应的。 (意思对即可得 3 分)
9.“可爱”之处,指蘩漪身上具有可爱的一面,如文本中替别人着想,为周萍、周冲忍受喝
药的痛苦,委曲求全。“不可爱”之处,指蘩漪身上表现出得不温顺、不服从,敢于反抗周
朴园,勇于追求自由,大胆追求爱情等,她甚至是“阴鸷可怖”的。蘩漪身上所具有的“不
可爱”恰恰是她最有价值、最值得肯定、最有魅力的可爱之处。(写到“可爱”之处 1 分,
写到反抗性 2 分,写到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等 2 分,最后总结性理解 1 分;没有结合文本分
析的给一半分。)
10.CEG 参考翻译:齐桓公因此而联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裂痕,援救
他们的灾难。
11. B 文中的“股肱”用作动词,辅佐的意思。A“执事”见《烛之武退秦师》的注解;C
用恩,布施恩惠; D “乃中《经首》之会”的“乃”,又。
12.C “烛之武援引秦穆公被晋君恩赐、晋君言而无信的史实”错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的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13.(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
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应他们缺少的资粮。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用
作名词,缺少的资粮。以上重点字词各 1 分)
(2)难道他刚刚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遗命,废弃应尽的职责,他将如何面对先君呢?
(嗣世,继位;弃命废职,废弃应尽的职责;其,他;若……何,对……怎么样,怎么面
1
{#{QQABBQIAogggAJIAABhCUQGACAKQkBCACCoGwEAIoAAACRNABAA=}#}
对,如何面对。以上重点字词各 1 分。)
14. 展喜出使时,“齐侯未入竟”,鲁国尚未处于绝境,形势没有烛之武面临的那么危急,“晋
侯、秦伯围郑”,烛之武“夜缒而出”。(1 分) 展喜用“世世子孙无相害也”的“先王之命”,
以礼压之,说服对方;(先王之命或以礼压之写到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烛之武通过分析利
害关系,为对方考虑,打动对方。(分析利害关系或为对方考虑写到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参考译文:
齐孝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僖公派遣展喜以酒食慰劳齐国军队,先让他到展禽那里请教
如何应付。
齐侯还没有进入鲁国的国境,展喜就迎上去,对齐孝公说:“我国国君听说齐侯您亲自出
动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我前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齐侯问道:“鲁国人害怕了吗 ”
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齐侯说:“你们家家室如悬罄一样空虚,四野里
连青草都没有,依仗什么而不害怕呢 ”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都
是周王室的得力大臣,共同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而让他们结成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
孙不要互相侵犯。’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齐桓公因此而联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
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裂痕,援救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辅佐周室的固有职责啊。到国君继位,
诸侯都盼望着说:‘他能继承桓公的事业。’因此,我们鲁国不敢集聚兵力,保卫边境,说:‘难
道他刚刚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遗命,废弃应尽的职责,他将如何面对先君呢 ’您一定不会这
样做。我们就依仗着这一点而不害怕。”齐侯听罢就收兵回国了。
15.B “表现其因缺少‘经世务’寄身小官、与树为伴的失意状态”错误,“自阙经世务”
是对庄子的一种赞美,与树为伴,表现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16.王诗说庄子“非傲吏”,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1 分)这是反其意
而用之,是对庄子的一种赞美,诗人以古人自喻,表现了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
人生态度。(2 分) 陆诗说漆园傲吏犹且不达观,而况你我区区,更做不到超脱世俗、物我
两忘,(1 分)陆诗以此表达自己对漂泊生活的伤感和对于自身难以摆脱现实艰难境遇的感
慨。(2 分)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每空 1 分,有别字、漏字不给分)
18. ①千言万语 ②横空出世 ③浩如烟海
(千言万语,指许许多多的话;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
卓尔不群;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每空 1 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19.A ① B ②
(A 承段首疑问,体现由没见到时的疑问到见到后感慨的过程;B 所在段落讲真实与虚拟的
边界模糊,讲技术的两面性尤其对现实世界的冲击。每空 1 分)
20. 第(2)处,搭配不当,修改为: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 发布了视频生成新模型 Sora 的
多部作品。 第(5)处,不合逻辑,修改为:不仅视频流畅、运镜丝滑,而且画质逼真、细
节精良。 每处 2 分,只写序号,不作修改不给分)
21.(1)进一步激发着消费潜力
(内容上,上文“新模式激发‘新活力’”“成为消费新亮点”,下文“最终消费支出”;句子
结构上,前面的“持续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是一个短语,作句子主语。)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内容上,前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句子结构
上,后文“必将进一步对……”是结果。)
(3)更要看发展之“质”
2
{#{QQABBQIAogggAJIAABhCUQGACAKQkBCACCoGwEAIoAAACRNABAA=}#}
(对应前文“既要看增长之‘量’”,下文必定有“又”、“质”。)
(每处 2 分)
22.D ( A、B、C 表示突出强调,D 表特殊含义)
23.(1)材料分析:第一句材料的“幻想”,是给予人希望和力量的想象,是一种带有先知
性、预见性、超越性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是一种理想、追求,是促使人进步的;第
二句材料的“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是颓废、消极的思想,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借
口。 本作文题引导学生,应葆有理想追求式的“幻想”,不能堕入消极空想式的“幻想”。
要求考生作文能辨析“幻想”不同内涵,体现一定思辨性,且体现正确价值观。考生若
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幻想”内涵而写,只写“幻想”的积极意义或消极作用,完全抛
开另一句话,则打 44 分以下。考生作文能将材料两句话揭示的“幻想”不同内涵都谈及,
且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则在 44 分以上。
(2)基准分 42—44 分,偏题 36—42 分,离题 36 分以下,套作 25 分一下。
(3)参考立意:①积极的“幻想”给人力量,消极的“幻想”让人堕落
②幻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们自我沉沦的开端
③天马行空的幻想可以,逃避现实的幻想不可
(4)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16-20 分 11-15 分 6-10 分 0-5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20分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基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情感虚假
等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求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表达20分 语言流畅 结构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
字迹工整 语言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病多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展 特征20分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级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3
{#{QQABBQIAogggAJIAABhCUQGACAKQkBCACCoGwEAIoAAA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