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点、参考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变化称之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二、质点
1. 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体的 和 ,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 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
2.条件:形状、大小可忽略。
举例:地球的公转( ) 地球的自转( ) 研究火车过桥所用时间( )
研究火车从沈阳到上海的时间( )
三、参考系
1.运动观点:自然界的一切物体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但是,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 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 .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这种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 叫作参考系.
3.参考系的选择:参考系可以 选择,但选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不同。通常情况下,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都以 为参考系.
2.时间 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二、位移与路程
1.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 ,是 量.
2.位移: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位移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 量.
3.直线运动的位移
在一维坐标系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位置为x1,末位置为x2,则物体的位移Δx= ,若两坐标之差为正,则位移的方向指向x轴 方向;若两坐标之差为负,则位移的方向指向x轴 方向.
=2m,=-2m
从A到B,==-4m(负号表方向)
比较=2m,=-4m
三、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
只能描述直线运动的规律
X:位置坐标 t:时刻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A:向x轴正方向运动
B:从x=1m出发
C:晚出发1s
D: 向x轴负方向运动
交点:
3.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
比较A、B、C路程和位移
A B C
位移x
路程s
例1 某同学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像,如图1-2-5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 B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曲线运动
D.变速曲线运动
变式1. 如图1-2-6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像,则该物体在6 s内的路程是 ( D )
A.0 m
B.2 m
C.4 m
D.12 m
例2. 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丙物体作曲线运动
B.甲物体作曲线运动
C.三个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三个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变式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a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a、b两车相遇两次
C.t1到t2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平均速度
D.t1时刻,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v=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平均速率:v=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单位:km/h、cm/s等,1 m/s= km/h.
4.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例:物体从A沿曲线运动到B,用时4小时10分钟。AB直线距离为300Km,求物体从A到B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呢?
5.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二.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一 或经过某一 时的速度.
2.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指物体的 方向.
3.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瞬时速率
补充:比值定义法:.“比值法”在物理学中是常用的定义概念的方法,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如初中学的密度、电阻和压强等.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值而改变.
三.位移时间图像看速度
数学知识复习:
求A、B两直线的斜率
A:
B:
知识迁移:
==
==
结论:x-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由图像看速度变化:
例1.在某次驾驶车辆过程中,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2公里拥堵,通过时间估计需要25分钟”.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C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2公里
B.此处的“2公里”为该路段的位移大小
C.根据此信息不能求出此时车辆的瞬时速度
D.通过前方2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3 m/s
例2.(对速度的理解)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位移方向和瞬时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实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结构示意图
打点原理 电磁作用下振针上下周期性振动打点 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放电打点
工作电压 4~6 V低压 电源 V 电源
打点周期(电源频率为50 Hz) 0.02 s 0.02 s
阻力来源 纸带与限位孔、复写纸的摩擦,纸带与振针的摩擦 纸带与限位孔、 墨粉纸盘的摩擦比前者小
功能 功能相同,都是计时仪器
实验:
实验目的:得到小车运动的纸带
二、步骤
1.固定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在中间)
2.纸带连接小车,纸带穿过限位孔
3.小车连接重锤
4.小车靠近计时器,打开电源,释放小车
5.立即关闭电源
三、纸带的处理
1.计时点与计数点
计时点:纸带上每一个点都称为计时点
计数点:按一定的规律选出来的计时点。
连续的取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T=
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T=
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T=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T=
2.由纸带看速度
(1)点迹均匀:
(2)点迹不均匀:密集的地方速度 ,稀疏的地方速度
3.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测位移:①一次性测出各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
②注意估读到0.1mm
=
(2)求3点瞬时速度
=
4.画v-t图像
描点、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
例1. 如图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计数点0的距离如图所示.
(1)求出计数点2、4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 0.40 0.69
(2)在图中画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
练习1.某次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1-3-10所示,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B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为 cm,打点计时器打下B、E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小车在打点计时器由B点打至D点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1.00 0.12 0.20
测速度的其他方法——光电门测速度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1-3-8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
例2图乙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和4.0×10-3 s.用仪器测量出滑块的宽度为d=1.20 cm.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的 .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 (选填“减小”或“增大”)一些.
1.2 3.0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加速度(速度变化率)
1.加速度:物理学中把速度的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之比叫作加速度.
2.公式:a= ,Δv表示 ,Δt表示速度变化所用的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4.方向:加速度是 量,其方向与 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确定速度变化量
Δv= - (矢量运算)
三、直线运动加速度计算
取一个正方向,化矢量运算为标量运算
例:一辆汽车以初速度1m/s开始加速,经过2s加速到3m/s,后又以3m/s开始减速,用2s速度减为1m/s。求汽车加速度
结论: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一致。
V与a同向:
V与a反向:
练习1:棒球以10m/s飞向墙面,与墙面撞击后以10m/s速度反向飞回。与墙接触时间为0.01s。
求Δv
求加速度
四、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a不变
(2)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正负
2.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1)v变化,a也变化
(2)过v-t图某点,做切线,倾斜程度表a
(3)加速度 ,速度 。
(4)t=0时,v=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