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8 10: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火车减速进站 B.房屋着火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2.某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40 km/h,它可能是( )
A.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
3.如图为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 10 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 乙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 乙是向下运动的
C.以乙为参照物, 甲是向下运动的
D.在观众看来,两位运动员都是静止的
4.如图为“神舟十号 ”与“天宫一号 ”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 ”处于静止
状态, 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5.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6.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 ”,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 被
第 1 页(共 9 页)
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 ”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 1.3×1012m,假如小宇此时站
在“土卫六 ”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 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 106 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 1 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 1 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7.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 1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在第 2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 4m/s,
则它在第 3min 内( )
A.通过的路程一定是 360m
B.平均速度一定大于 4m/s
C.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 120m
D.通过的路程和平均速度都无法确定
8.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 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前 20s 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做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 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9 页)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 2s 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0.下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 、填空题
11.图中的(a)和(b)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摄下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
和 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 。
12.晚上, 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 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发出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 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
的声音,这是因为 。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 3s 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 2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5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3.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 40 秒内沿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 5 秒内物体做 运动, 通过的路程为 米;10-20 秒内,物体处于 状态; 在这 40 秒内,该物体的平
均速度为 米/秒。
第 3 页(共 9 页)
三 、实验探究题
14.让我们一起做“特技摄影” 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做一个“特技摄影 ”的模拟实验.首先在 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 在公 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 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 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以上模拟实验可知, 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 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 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
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请回答: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你能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 ”的镜头吗?
四 、解答题
15.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盛况空前,阅兵仪式展示的中国力量证明当代中国在经济、军事等许 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前沿, 让人印象深刻。请让我们一起重温当日盛况。习大大温情问候:“ 同志们辛
苦了 ”,人民解放军坚定回应: “为人民服务! ”。
(1)习主席和人民解放军的声音是靠人的声带的 产生的;
(2)习主席乘坐的国产“红旗牌 ”轿车 2min 内匀速通过的距离是 600m, 那么轿车的速度为
m/s;
(3)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飞机作为参照物, 其他飞机都是 的;
(4)彭丽媛是著名歌唱家,她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等歌曲脍炙人口, 她的歌声悦
耳动听,是指她的声音的 好。
第 4 页(共 9 页)
3.1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在物理学上,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火车减速进站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在做机械运动, 故 A 不合题意;
B.房屋着火,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 与机械运动无关,故 B 符合题意;
C.划破夜空的流星, 相对月亮的位置不断改变,在做机械运动,故 C 不合题意;
D.骑自行车上学,相对学校的位置不断改变, 在做机械运动,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2.B
【解析】根据对速度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行人的速度大约 1.2m/s,合 4.32km/h,故 A 不合题意;
B.卡车的速度大约 40km/h,故 B 符合题意;
C.飞机的速度大约 900km/h,故 C 不合题意;
D.人造卫星的速度大约 7.9km/s=58440km/h,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3.A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 物体是静止的。
AB.以甲为参照物, 乙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 故 A 正确, B 错误;
C.以乙为参照物, 甲的位置保持不变,即甲是静止的, 故 C 错误;
D.在观众看来, 两位运动员的位置都在变化, 即都是运动的, 故 D 错误。
故选 A.
4.D
【解析】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 可正确解题。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 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
是运动的。
第 5 页(共 9 页)
【解答】以“天宫一号 ”为参照物, “神舟十号 ”相对它的位置不变, “神舟十号 ”是静止的, 地球
相对于“天宫一号 ”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地球是运动的。
故选 D
5.C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 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 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
上升, 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
故答案为: D。
6.B
【解析】地球上的光传播到“土卫六 ”上也需要时间,根据t = 计算即可。
【解答】光从地球传播到“土卫六 ”上的时间t = v (s) = 3 (1).10 (×1)8 (0)m (12)/s (m) ≈ 4330s = 1.2 。
因此它看到的是地球上 1 个多小时以前的景象。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7.D
【解析】【解答】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第 1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路程是 120m;
第 2min 内的平均速度是 4m/s,路程是 240m;
但无法通过这些已知量计算出第 3min 内的路程和平均速度;
故选 D。
掌握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8.B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甲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减小,即在靠近; 而乙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增 大,即远离,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甲和乙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因此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两车都在 20s 内通过 100m 的距离,根据可知, 两车的速度相等,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第 6 页(共 9 页)
D.根据图像可知,两车的距离等于它们行驶的路程之和, 由于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 一直不变,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9.C
【解析】(1)(2)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公式 s=vt 可知,当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则路程越大;
(4)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据此分析比较。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小明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则他做匀速直线
运动。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曲线, 则她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A.B 错误;
前 2s 内, 小华的路程大于小明, 根据 s=vt 可知, 小华的速度大于小明, 故 C 正确;
全程中,两人的路程和时间都相同, 根据 s=vt 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 D 错误。
故选 C。
10.B
【解析】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①时间 t 增大路程 s 保持不变, 即物体是静止的;
②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时间增大但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即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因此②和③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B。
二 、填空题
11.1;3;电线杆
【解析】【解答】选择电线杆为参照物,1 小孩和 3 小孩都和电线杆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以电线杆
为参照物, 1 小孩和 3 小孩都是运动的。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一定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
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12.(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快
(3)1035
第 7 页(共 9 页)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
(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s=vt 计算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
【解答】(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所以,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 由于光
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 所以, 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
(3)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为:(1)振动;(2)光速比声速快;(3)1035。
13.匀速直线; 50;静止;5
【解析】(1)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 s=vt 计算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公式v = t (s)总 (总)计算出 40s 内的平均速度。
(1)根据图片可知,前 5s 内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 即二者成正比例关
系,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速度为: v = t (s) = 110s (00m) = 10m/s;
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 s'=vt'=10m/s×5s=50m。
(2)10~20s 内,物体到起点的距离保持 100m 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在这 40s 内, 该物体经过 200m,则平均速度为:v = t (s)总 (总) = 240s (00m) = 5m/s。
三 、实验探究题
14.(1) (1)看到汽车在公路上背驰;汽车相对于背景的相对位置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 ”的镜头,在拍摄出“房檐 ”等所需的场景镜头,然
后在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 ”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房檐等。
【解析】(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背驰,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选择了背景作为参照 物,汽车相对于背景的相对位置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2)拍摄“武艺高强 ”的人“飞檐走壁 ”的镜头, 应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的镜头, 在拍摄出“房檐 ”等所需的场景镜头, 然后
在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 ”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房檐等。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 ”
第 8 页(共 9 页)
等作为参照物, 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 ”的效果。
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若使一个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 看起来是运动的,可以采用让其背景运
动的方法来显示。
四 、解答题
15.(1)振动
(2)5
(3)静止
(4)音色
【解析】(1)一般情况下,人说话的声音由声带的振动产生;
(2)已知路程和时间, 根据公式v = 计算轿车的速度;
(3)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就是静止的;否则, 它就是运动的;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解答】(1)习主席和人民解放军的声音是靠人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 轿车的速度为v = = = 5m/s;
(3)“70”造型中的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其中的任意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
都是静止的。
(4)彭丽媛是著名歌唱家,她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等歌曲脍炙人口, 她的歌声悦
耳动听,是指她的声音的音色好。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