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读记梳理+突破训练】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读记梳理+突破训练】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7 23:0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读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时空线索】
【单元概述】
1、阶段特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主要表现:
(1)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
(2)经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3、中外联系: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4、关键词:
一个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大成就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蓬勃发展。
【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
【读记要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程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原因(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地位(性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确立过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必考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情况:
①行政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②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地位:我国建立的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历史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③现状: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除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促进经济发展
表现: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结果(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表现: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结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一大批项目
结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项目: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历史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易错易混】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不同点: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而建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为了解决统一问题而设立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拓展延伸】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有利于从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③能够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促进民族繁荣。④有利于激发各民族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感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唐朝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民族是吐蕃(藏族),当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表明汉藏关系已经“和同为一家”。元朝时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时期设立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20世纪末,为加快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国家实行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
4.对分裂分子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的认识是:
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倡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空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活学巧记】图解: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程标准】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的由来:
①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货物为由,上岸居住。
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③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萄牙占领路环岛。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必考
1).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一国两制”的构想。
3).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过程:
①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④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①对国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对港澳: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③对今后: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4.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回归?★★★★必考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③中英、中葡双方的共同努力
④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租期已到 ⑤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
【活学巧记】图解:香港、澳门回归
【易错易混】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适用范围是台湾、香港和澳门。
2.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施。
3.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①设立目的不同: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外资,而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设立的。
②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各自权限不同: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①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提出要(武力)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大陆缓和两岸关系的举措:
1979年开始,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3.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措施)以及影响?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历史意义: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必考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基会和海协会性质:民间团体 作用: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的)
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
历史意义: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原因: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②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表现:
①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②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胡连会内容: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历史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④2008,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历史性会面:
2015年11月,总书记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习马会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历史意义: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拓展延伸】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考
①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政府设立台湾府; ⑥1898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台湾光复⑧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
2.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历史因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一部分 根本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②思想指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物质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加大。
⑤现实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⑥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2)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的阻挠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3.海峡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①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身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祖国的统一做些什么?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②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奉献;
③积极维护我国政府对台的方针和立场,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方针、政策;
5.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挠;
③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④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
6.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得到的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后底线。
(1)原则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最后底线: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我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统一。
【易错易混】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点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
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①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②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③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④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3.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必考
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②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最终导致两岸对峙。
【活学巧记】图解:海峡两岸的关系
【知识整合】
1.历史上的台湾
2. 祖国统一进程
时间 史实 意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8年11月 两岸实现“三通”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完成
3.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突破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春·山东德州·八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5月1日是中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纪念日。长期以来,民族自治区主席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与此相应的政治制度是( )
A.领导干部终身制 B.社会保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该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因此,与此相应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领导干部终身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排除B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春·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C.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说明我国积极推进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的保护事业,说明我国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即少数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其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组织自治机关,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区域自治不同,排除A项;我国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没有直接说明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春·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详解】根据地图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可知,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保持长期不变,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云南昭通·一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B
【详解】我党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在制度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的重要舆论制度之一,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般指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 民主作为政治范畴,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同时也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1959—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图中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原因有( )
①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
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据图片反映1959到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内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原因有①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说法错误。A项①②③都符合题意,A项正确;B项有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有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有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靶向联考试卷(一)历史试题)设计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完善下面这个单元结构示意图,其空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C.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一大步,D项正确;九二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 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期中)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明确表示,不同意1997年6月以后新界等仍由英国管理的意见,在香港回归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材料( )
A.明确了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 B.阐明了新界由中英共管的主张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洗雪了百年国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979年,邓小平提出“香港回归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时已透露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项正确;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1984年12月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中确定的,排除A项;根据“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明确表示,不同意1997年6月以后新界等仍由英国管理的意见”可知,阐明了新界可由中英共管的主张与题干意思相悖,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人民最终洗雪百年国耻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天津河东·统考一模)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下图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如今港澳经济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与哪一制度创新直接相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 D.“九二共识”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和所学,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排除A项;“求同存异”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排除C项;“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台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我们会更好》MV发布上线以来,持续引爆网络。该MV恰到好处地呈现了香港目前的繁荣发展状况和与内地的血脉亲情。这些主要得益于(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回归后,由于“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它长期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D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政策,排除B项;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 故选D项。
10.(2023春·江苏淮安·八年级校考期中)“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心潮澎湃。”材料场景发生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场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D项正确,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排除A项;1997年12月20日与澳门回归日期不符,排除B项;1999年7月1日与澳门回归日期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江苏无锡·统考二模)2023年3月,现年73岁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此次来访除了祭祖外,还带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他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能够改善两岸目前的氛围,“让和平更快、更早到来”。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就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和平统一 B.武力解放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两制”构想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同时也是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排除A项;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武力解放,排除B项;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3·云南玉溪·统考一模)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实行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适用于台湾,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的方针,不适用于台湾,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于台湾,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3春·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中两个组织分别是海峡两岸成立的民间团体。下列史实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是( )
A.进行经济性商谈 B.“九二共识”达成 C.实施“一国两制” D.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B项正确;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没有进行经济性商谈,排除A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无关,排除C项;从1979年开始,停止炮击金门、马祖,在两个协会成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2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台湾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台湾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台湾档案”
C.小说《台湾历史演义》 D.口述史“台湾口述历史丛书”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档案“20世纪上半叶台湾档案”属于了解台湾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B项正确;电视剧《台湾的故事》、小说《台湾历史演义》是艺术地再现台湾的历史,可信度较低,排除AC项;口述史“台湾口述历史丛书”难免有遗漏,主观色彩浓厚,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春·八年级单元测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祖国大陆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答案】D
【详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运用,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祖国大陆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D项正确;ABC项也是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疆域的有效管控有利于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疆域图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制度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制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疆域管控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国家的发展与对疆域的有效管控息息相关,但对疆域的管控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详解】(1)根据材料图示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变化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和奠定了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图中的“自治区”可知我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的发展与对疆域的有效管控息息相关,但对疆域的管控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2023·山东临沂·校考一模)歌曲承载着时代特征,传承着时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反动派”是谁?列举人民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两个典型战役。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相关事件
《南湖的船党的摇》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新中国建立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施改革开放。
《东方之珠》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香港回归
《七子之歌·澳门》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澳门回归
《追梦百年》 一百年忠诚担当,人民至上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在古代澳门离开祖国的史实。
(4)选择材料三“歌曲的相关事件”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战役:孟良崮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列举任意两例即可)。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葡萄牙殖民者在明朝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4)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论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反动派”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整个东北,给全国军事形势带来了新的转折。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全国进军的进程。
(2)根据题干“出生在那一九七八”“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3)结合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根据材料三中表格的相关事件,都是在党的带领下的历史贡献,因此观点可以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步进行论述的时候,阐述清楚党在各个阶段的具体贡献带来的意义,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后结论进行升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观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有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四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不断的改革开放推动下,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斐然,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定步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 下,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8.(2023·新疆·一模)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一定程度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摘编自《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众面临的斗争对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发表的重要意义及随后开展的军事行动。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2)根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中共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凭借实力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
——摘编自王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谈判”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次会谈对中共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4)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具体方式,并简析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答案】(1)对象:军阀和列强;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北伐。
(2)变化:对峙走向合作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重庆谈判。影响:揭露蒋假和平的阴谋;赢得人民的支持。
(4)平等会谈;第三次合作;反对外国干涉。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人民的斗争对象包括军阀和列强,即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并发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军事行动是北伐战争,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明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说明此时两党的关系是从之前的内战(敌对、对抗)走向联合。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抵抗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不断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根据材料三“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可知,这次谈判指的是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的谈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首先向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通过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
(4)根据材料四“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可知,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具体方式是通过两党举行平等会谈,以第三次合作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党关系先后经历了两次国共合作,即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内战,即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合作和斗争产生的不同结果带给我们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历史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时空线索】
【单元概述】
1、阶段特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主要表现:
(1)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
(2)经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3、中外联系: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4、关键词:
一个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大成就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蓬勃发展。
【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
【背记要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程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原因(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地位(性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确立过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必考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情况:
①行政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②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地位:我国建立的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历史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③现状: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除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促进经济发展
表现: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结果(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表现: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结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一大批项目
结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项目: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历史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易错易混】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不同点: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而建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为了解决统一问题而设立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拓展延伸】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有利于从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③能够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促进民族繁荣。④有利于激发各民族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感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唐朝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民族是吐蕃(藏族),当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表明汉藏关系已经“和同为一家”。元朝时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时期设立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20世纪末,为加快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国家实行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
4.对分裂分子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的认识是:
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倡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空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活学巧记】图解: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程标准】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的由来:
①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货物为由,上岸居住。
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③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萄牙占领路环岛。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必考
1).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一国两制”的构想。
3).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过程:
①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④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①对国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对港澳: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③对今后: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4.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回归?★★★★必考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③中英、中葡双方的共同努力
④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租期已到 ⑤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
【活学巧记】图解:香港、澳门回归
【易错易混】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适用范围是台湾、香港和澳门。
2.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施。
3.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①设立目的不同:经济特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外资,而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设立的。
②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各自权限不同: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①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提出要(武力)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大陆缓和两岸关系的举措:
1979年开始,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3.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措施)以及影响?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历史意义: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必考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基会和海协会性质:民间团体 作用: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的)
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
历史意义: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原因: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②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表现:
①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②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胡连会内容: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历史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④2008,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历史性会面:
2015年11月,总书记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习马会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历史意义: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拓展延伸】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考
①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
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政府设立台湾府; ⑥1898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台湾光复⑧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
2.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历史因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一部分 根本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②思想指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物质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加大。
⑤现实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⑥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2)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的阻挠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3.海峡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①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身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祖国的统一做些什么?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②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奉献;
③积极维护我国政府对台的方针和立场,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方针、政策;
5.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挠;
③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④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
6.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得到的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后底线。
(1)原则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最后底线: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我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统一。
【易错易混】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点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
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①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②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③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④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3.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必考
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②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最终导致两岸对峙。
【活学巧记】图解:海峡两岸的关系
【知识整合】
1.历史上的台湾
2. 祖国统一进程
时间 史实 意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2年 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8年11月 两岸实现“三通”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完成
3.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突破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春·山东德州·八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5月1日是中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纪念日。长期以来,民族自治区主席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与此相应的政治制度是( )
A.领导干部终身制 B.社会保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023春·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C.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
3.(2023春·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4.(2023·云南昭通·一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5.(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1959—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图中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原因有( )
①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
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3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靶向联考试卷(一)历史试题)设计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完善下面这个单元结构示意图,其空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C.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7.(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期中)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明确表示,不同意1997年6月以后新界等仍由英国管理的意见,在香港回归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材料( )
A.明确了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 B.阐明了新界由中英共管的主张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洗雪了百年国耻
8.(2023·天津河东·统考一模)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下图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如今港澳经济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与哪一制度创新直接相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 D.“九二共识”
9.(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台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我们会更好》MV发布上线以来,持续引爆网络。该MV恰到好处地呈现了香港目前的繁荣发展状况和与内地的血脉亲情。这些主要得益于(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10.(2023春·江苏淮安·八年级校考期中)“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心潮澎湃。”材料场景发生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1.(2023·江苏无锡·统考二模)2023年3月,现年73岁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此次来访除了祭祖外,还带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他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能够改善两岸目前的氛围,“让和平更快、更早到来”。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就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和平统一 B.武力解放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12.(2023·云南玉溪·统考一模)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实行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2023春·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中两个组织分别是海峡两岸成立的民间团体。下列史实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是( )
A.进行经济性商谈 B.“九二共识”达成 C.实施“一国两制” D.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14.(2022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台湾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台湾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台湾档案”
C.小说《台湾历史演义》 D.口述史“台湾口述历史丛书”
15.(2023春·八年级单元测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祖国大陆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二、综合题
1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疆域的有效管控有利于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疆域图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制度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制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疆域管控和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17.(2023·山东临沂·校考一模)歌曲承载着时代特征,传承着时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反动派”是谁?列举人民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两个典型战役。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相关事件
《南湖的船党的摇》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新中国建立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施改革开放。
《东方之珠》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香港回归
《七子之歌·澳门》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澳门回归
《追梦百年》 一百年忠诚担当,人民至上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在古代澳门离开祖国的史实。
(4)选择材料三“歌曲的相关事件”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2023·新疆·一模)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一定程度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摘编自《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众面临的斗争对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发表的重要意义及随后开展的军事行动。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2)根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中共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凭借实力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
——摘编自王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谈判”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次会谈对中共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4)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具体方式,并简析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