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6-17 2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雨霖铃
柳永1.题目解说《雨霖铃》,词牌名,一作“雨淋铃”,原为教坊曲名,相传玄宗为悼念贵妃遂制此曲。这首词是柳永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感。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也多有描绘歌伎生活和城市风光之作,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词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宋代慢记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内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品评鉴赏上阕:写一对恋人相别依依不舍。一开头先点出“秋天”“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寒蝉凄切”写的是送别的大环境,点染了送别的气氛,暗示送别地点。诗人听到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这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下阕: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谴痛苦。全诗以“离情”为线,,贯穿全篇,抓住主线,突出主题,将真挚的爱情写的淋漓尽致。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整体感知 本词的词句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话?景语: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念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情景合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根据本词的内容,写一段文字,生动、细腻的描绘词的意境,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鉴赏意境示例:秋日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知了叫声凄清哀婉。都门外,长亭边,一个灰色的蓬帐内,桌上两个斟满酒的酒杯,两盘几乎没动过的下酒菜。两人执手相看,哽咽着说不出一名话来,脸上已是泪眼婆娑,此时江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工正对这对恋人使劲喊:客官,天时已晚,上船喽……,上船喽……。品味词句 找出本词中你最喜欢的词句,并加以分析、鉴赏。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与“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而这里它把杨、柳、风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图画。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烟,雁飞残月天”。关于风曹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样的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同时,这幅画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