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一18《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18《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9 11: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汉乐府两首
【学习目标】
1、感受《上邪》中女子对情人热烈真挚忠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爱情,明了她通过假设之辞抒发感情的写法。
2、会分析《饮马长城窟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格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问题导学
1、《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 ——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2、《饮马长城窟行》描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3、《 饮马长城窟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二、知识梳理
1、《上邪》,亦“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毫不露排比的痕迹,生动而深刻地展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曲》。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乐府”一词,在古代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4、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学习过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夏雨雪( ) (2)饮马长城窟行( )
(3)夙昔梦见之( )(4)入门各自媚( )
(5)遗我双鲤鱼( ) (6)呼儿烹鲤鱼( )
(7)宿昔( ) (8)星宿( )
2. 辨析字形
鲤鱼 烹饪 丘陵 江水为竭
俚语 享受 欺凌 昭然若揭
锂电 大亨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 (2)长命无绝衰 ;
(3)夙昔梦见之 ; (4)展转不可见 ;
(5)谁肯相为言 ; (6)长跪读素书 ;
4.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2)词类活用
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5.名句诵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发觉,觉得)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指各回自己的家门)
C.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食物的一种方法)
D.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指书信的前一部分)
7、请选出带点字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
A.远道不可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谁肯相为言 上言加餐饭
C.遗我双鲤鱼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书中竟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请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B.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ìn”,意思是“给……喝”,例子再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C.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D.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上邪》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女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情感的呢?
明确:抒情。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对男子的痴情。女主人公列举了5件常情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坚贞,表明自己海枯石烂不变心。
探究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了起兴的写法,位于全诗开头,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探究3、“青青河边草……展转不可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顶针接字法,使词的情愫显得缠绵纠结,丝丝缕缕,浓浓烈烈。
探究4、“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用了“兴”的手法,枯萎的桑树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凤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难道我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凄凉孤独之情吗?言外之意,连没有感受力的桑树和海水都感受到了孤凄寒冷,我就更加感受到凄冷了。
探究5、女主人公收到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她丈夫叫她多吃点饭,好好保重自己;还叮嘱她要常常思念丈夫。从侧面写出了丈夫对妻子的关心和思念。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
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阅读《青青河畔草》思考下列问题
青 青 河 畔 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1)、这首诗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中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解析:
1、(1)这首诗巧妙地采用正反相形的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诗的前半部是一幅少妇赏春图。河畔草色“青青”、园中垂柳“郁郁”而少妇的“盈盈”倩影婉如“皎皎”月光,出现在高楼上。诗的后半部则点明:“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一边是生意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一边是空寂无人的闺房,望断云天的泪眼——两相对衬,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位少妇独守空房,是以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无奈消磨为代价的。谁不从这明丽色彩和空寂内心的强烈对照中体味到深切的悲凉?
(2)这首诗抓住了“昔日倡家女”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的心理来刻画她内心世界。往昔的歌笑生涯使她更易感到春光的撩拨;而从良之后,本指望终身有靠,不意又落到独守空房的境地,内心倍感凄苦。对正常爱情的渴求促使她盛妆登楼、守望良人,而炽热的追求和深沉的幽怨,又使她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孤苦哀告!这样的情感和她的生活经历,心理是统一的。
2、“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 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华课后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把你读后的感受和理解写在作业本上。
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x-x页,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x-x页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