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一8《我的回顾》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8《我的回顾》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9 12:22:23

文档简介

课题:我的回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2、了解爱因斯坦早年的选择,学习他那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3、学习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探究其成功的秘诀。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味本文准确,富有逻辑的语言。
2、学习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探究其成功的秘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52-55页内容,对生字生词、作者的重要经历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速读全文,为本文划分段落。
2、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
3、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早熟的少年时,他有没有一下子就决定走科学之路?请详细的阐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之路的?
4、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二、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2、课文简介
怀疑精神是由求实精神引申而来的,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权威。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表现,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没有合理怀疑,就没有科学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怀疑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学说,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达尔文怀疑“物种不变论”,创立物种进化论;爱因斯坦怀疑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这篇《我的回顾》,就表现了爱因斯坦的怀疑精神。
本文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晚年回忆录,是一篇自传体式的作品。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的一生,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传记以第一人称手法写出,叙述活泼流畅,用语朴素。某些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3、基础知识
字音
讣告(fù) 卓越(zhuó) 桎 ( http: / / www.21cnjy.com )梏(zhì ɡù) 吞噬(shì) 毋庸置疑(wú yōnɡ) 真知灼(zhuó)见 深邃(suì) 窒息(zhì) 内疚(jiù) 夭(yāo)折
词语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如: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以致指不好的结果,以至指一般性的结果。
中止:指中间停止,终止:指结束。
讣告:①报丧;②报丧的通知。
三、预习自测
1、速读全文,为本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交待写作缘由和目的
第二部分(2):回顾自己走上物理学研究道路的过程。
一层(2~5):12岁中止对宗教的信仰。
二层(6):12~16岁,对数学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
三层(7):17岁时进入大学,选择物理学,并为之奋斗一生。
2、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
他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一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和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
3、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早熟的少年时,他有没有一下子就决定走科学之路?请详细的阐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之路的?
没有,刚开始他选择了宗教,后来思想转变,才转向科学。有宗教到物理学他的人生经历了两个转折:从宗教向科学的转变;从数学到物理学的转变。
4、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A、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认为《圣经》里的故事很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B、他的脑海里充溢了一种狂热的自由主义的思想。
C、怀疑所有权威,对任何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怀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的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P55页课后习题一。
参考答案:作者的宗教信仰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因而发现宗教是不可信的。作者中止宗教信仰后,把眼光转向了离开人类独立存在的、“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的巨大的世界,他凝视深思这个世界,确立了“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的人生最高目标,选择了一条探索未知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
思路小结:扣住文本“择读”,不难找到答案。找到有关原文后,要作必要的概括,简明扼要地作答。
探究2、P55页课后习题二。
参考答案: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只是因为有个胃,是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逐,这种低层次的追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是毫无价值的,也不会带来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思路小结: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推究其含义。
探究3、P55页课后习题三。
参考答案:这段话说明:作者认为对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好奇心应该加以鼓励,而不是限制和扼杀。强迫孩子学习某种东西不能增进他们观察、探索的乐趣,不能使他们健康地发展。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从教育的目的、方法等角度深入探讨。
思路小结: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一定要扣住文本,言之有理、有据。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基础
2、典型方法:
梳理、积累
3、重点问题解决:
传主的重要经历、成功要领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桎梏(ɡù) 诰命(ɡào) 充塞(sè) 内疚(jiù)
B.参与(yù) 与共(yǔ) 吞噬(shì) 卓越(zhuó)
C.说服(shuō) 游说(shuì) 信仰(yǎnɡ) 窒息(zhì)
D.强制(qiánɡ) 强迫(qiǎnɡ) 讣告(bù) 深邃(suì)
解析:D项,”讣”应读”fù”。
参考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不因熟知而自满,不以熟知当真知,勇于追求真知灼见,不断探索和掌握真理,真正成为新世纪称职的领导干部。
B.去年以来,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经常产生的理解分歧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项有利于保户的政策呼之欲出。
C.面对他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解析:B项,“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适用对象不对。C项,“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这里不合语境。D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语境不符。
参考答案:A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们已经达到的真知灼见,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但是,它已证明是可以信赖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
①爱因斯坦为什么把世界比喻为“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
参考答案:因为这个世界无比广阔,其中有很多事物还有待人类去认识、研究;所以爱因斯坦说世界是“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
②“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句中“解放”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里的“解放”指对世界的奥秘掌握得越多,就越不受它的束缚,就享有更多的自由。
③写出对“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句中的“天堂”指“从思想上掌握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个人以外的世界”。要探索世界的奥秘,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世间万物活动的规律,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劳动,决不是“舒坦和诱人”的事情;而对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自然无需艰辛地探索、研究了,相对来说就比较“舒坦和诱人”。
④末句中的“这条道路”指什么道路?
参考答案:指凝视深思世界,从思想上掌握世界,即从事科学探索与研究。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 年 游
柳 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 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①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参考答案: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②“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结句“独自凭兰桡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课题:我的回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习本文中爱因斯坦一些隽永深邃语句的含义;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人格魅力及所得的巨大成就。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味本文准确,富有逻辑的语言。
3、学习爱因斯坦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4、了解自传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味本文准确,富有逻辑的语言。
2、学习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探究其成功的秘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52-55页内容,对文章结构、重要语句、传主的性格精神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你如何理解“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
2、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热衷于物理”的原因,这些原因有哪些?
3、在文章中,你能读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哪些过人的精神与品质?
4、作者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他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
5、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知识梳理
1、爱因斯坦的名言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从观察和理解中获得乐趣是大自然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
试着不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而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如果你不能把它简单地解释出来,那说明你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它。
当答案很简单时,是上帝在回答。
有一个问题常常把我搞迷糊:究竟是我疯了还是别人疯了?
只有少数人在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用他们自己的头脑思考。
这世界最无法理解的事情是它是可理解的。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的。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消弱了。因此,比起以往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它(指学校教育)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已人生的最高目的。
2、传记的写作要求
首先,写作时要注重传主的个性特征。”传记要紧的是写出这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凡记人的文学,唯一职务在描写出那个人的个性。”(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传记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是写出传主的个性,包括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思想、理念、憧憬乃至无意识表现的独特特征。还要注意传记必须真实,要善于选择富有意义的真实材料。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违背了真实,传记文学就失去了生命力。写传记作品,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真实的生活和历史材料。再次,传记应该将生活和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原生态地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可以根据作者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去填补人物生平的空白,续接失落的历史链条,以人物的主要史实为依据,对个别细节进行虚构,对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情理的有限度的夸张想象,以丰富生动的人物描写,凸现人物特性。最后,要注意传记的写作风格。不同的传记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写作技法,也应该有意识地选择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但传记的写作风格仍然是可以多样化的。譬如,自然科学家的传记,如果要较多地介绍其科学成就,不妨采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但为了要描述科学家的多种才能和生活情趣,也可以补缀一些文雅诙谐的表述。
三、预习自测
1、 你如何理解“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
因为大多数人追逐的就是为了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他们的胃——就是对物质的无休止的追求。而作者却认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更应该有对精神生活的执著地追求。这也正如我国作家巴金所说:“人不仅仅是靠吃米活着的。”
2、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热衷于物理”的原因,这些原因有哪些?
①迷恋于同经验世界直接接触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超过对数学的兴趣。③在数学领域里的直觉能力不够强。④当时还不清楚在物理学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
3、在文章中,你能读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哪些过人的精神与品质?
一是他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譬如在罗盘和欧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得平面几何中获得兴趣后就执著地走向科学的辉煌殿堂;二是他谦诚与进取,哪怕是在如此功名显赫的写作时,也丝毫也不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恰恰是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必备条件。
4、作者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他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
这是爱因斯坦晚年的回忆录,是一篇自传体的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过程为核心进行叙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向共同奋斗着的人们讲一讲自己努力过和探索过的事情在回顾中看起来是怎样的”,让人们了解爱因斯坦科学观是如何形成和科学道路是如何发展的,给人们启发。
5、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A、语言缜密的逻辑性
B、形象生动的比喻。
C、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叙述活泼流畅,用语朴素。还有某些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语言富于哲理性。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文中说“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参与这种追逐”。 “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中的“胃”应该如何理解?这种追逐指的是对什么的追逐?
参考答案:“胃”指渴求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和感情寄托。这种追逐指的是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逐,这种追逐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而与高尚的思想感情境界无关。
思路小结:对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来看。文中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又说“由于参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由此可见,这种因为有胃而有的追逐是相对于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追逐来说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追求,那么因为有胃而有的追逐应该是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逐。
探究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这段话?
参考答案:这段话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错误之处:无视受教育者的身心状态,违背受教育者的兴趣,用强迫的办法,用生硬灌输的方式,即使是出于“好心”或责任感,也只会扼杀受教育者的天性,使他们变的孱弱甚至病态,毫无求知的乐趣可言。
思路小结:理解这段话,要结合前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说的“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还要注意这段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自传
2、典型方法:
筛选信息、比较分析
3、重点问题解决:
重要语言的理解和爱因斯坦精神的把握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把下面画线的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爱因斯坦在《我的回顾》中告诉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解析:排比句的句式要求句式一致,根据这个原则进行改写即可。
参考答案: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子,需要你去播种;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和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学家曹天钦一样,她遗嘱中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是中国物理学的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驱者之一,谢、曹两家是世交,谢希德与曹天钦青梅竹马,抗战爆发前,谢家从燕京迁往福建,两人鱼雁传书,联系不断。
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193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7岁的谢希德患了股关节结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坚持学英文、读书。病愈后,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右侧的股关节已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
不久,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东方女子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入了厦门大学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钦赴英深造。走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前往福建看望恋人,并正式向谢希德求婚。尽管她因病留下了残疾,可在曹天钦的眼里依然美丽如初。1951年,这对有情人双双学有所成:谢希德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曹天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
当时,美国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 ( http: / / www.21cnjy.com )951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准许返回新中国!曹天钦和谢希德认为,学成归国,报效中华,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谢希德以结婚为由,从美国去英国,并在英国举行婚礼。
婚后,这对年轻夫妇决定返回祖国。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在南洋的谢父极力反对他们回国,希望女儿女婿留在国外从事科研。一边是谢父的反对,另一边是祖国的召唤,面对两难抉择,曹天钦和谢希德最终选择了祖国。1952年秋天,他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没料到,此次与老父亲一别,要再相见已绵绵无期。几十年后,她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父亲一直不满意我的婚姻。但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拥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美满温馨的家庭。”
谢希德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1966年,她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当时“文革”已经开始,手术后不到一个月,“造反派”就强令她出院,回学校接受批斗。“造反派”给她规定了每天到校的时间。一天,在拥挤中上汽车时,她伤口破裂,疼得她大汗淋漓。为了准时到校,谢希德不再乘车了,每天拖着残腿步行到校。
即使如此,她依然牵挂着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也就是在那时,她的科研方向开始由“固体物理”转向了“表面物理”。1977年8月,谢希德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随后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尽管她身居高位,但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一位平等待人的良师益友,是可敬可爱的老太太。她不厌其烦地为许多学生和同事纠正论文及信件中的英语拼写错误;她喜欢看足球,世界杯赛刚开始转播,她就把儿子班上的球迷请到家里来看电视……
如今,谢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1)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
解析:记叙手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根据文章的特点,很容易确定为倒叙。倒叙的基本作用就是设置悬念,另外还要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2)作者称谢希德先生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作者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解析:重点分析出谢希德先生”美”的体现,从精神和学术等方面筛选关键信息。
参考答案:①一生都在与病魔作不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挠的抗争。②患病残疾仍刻苦攻读并最终学有所成。③冲破政治和家庭的重重阻力,回归并报效祖国。④事业上敬业爱岗。⑤生活中待人和善,关爱周围的人。⑥死后捐献遗体,一生无所保留。(答出四条即可)
(3)在人生的道路上,谢希德先生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她高尚情操中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略。(可以从她与病魔抗争的角度,从在学业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的角度,从她的人格魅力的角度,从她待人处事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