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共 6页。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藏高速中的那拉高速公路是首条连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和藏北草原的高速公路,通车后,拉萨市与那曲市之间的车程由过去走 109 国道需要6个多小时缩短至现在的3个小时。这条公路建设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读图,完成1~2题。
1.与格尔木至那曲段相比,那拉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A.冰川、冻土很少 B.植被种类更少 C.距离更长 D.雪线更低
2.那拉高速公路通车运行后,对西藏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升了青藏大通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运输服务水平
②有利于促进西藏特别是藏北地区资源开发
③改善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部分国家某年的人口生理密度(人口生理密度=总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算术密度=总人口÷总面积)统计表,完成3~4题。
【高二地理试题 第 1页(共 6页)】
国家 人口生理密度(人/km ) 人口算术密度(人/km )
美国 156 30
加拿大 35 3
中国 934 135
印度 559 313
孟加拉国 1359 910
日本 3054 336
英国 963 241
荷兰 1601 432
埃及 3503 70
3.下列耕地比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孟加拉国、荷兰、印度、英国、中国 B.埃及、日本、孟加拉国、英国、印度
C.印度、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 D.孟加拉国、印度、美国、中国、加拿大
4.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的人口压力比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地理要素随纬度变化。读图,完成5~7题。
5.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甲—陆地夏季气温 乙——海洋冬季气温
B.甲一陆地冬夏气温差 乙一海洋冬夏气温差
C.甲一陆地年平均气压 乙一海洋年平均气压
D.甲一海洋年日照总量 乙一陆地年日照总量
6.与 60°S 相比,甲曲线 60°N 附近数值更大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度差异 B.下垫面面积差异
C.气候类型差异 D.海拔高度差异
7.同纬度相比,甲曲线均高于乙,影响两者差异的因素是
A.地面反射率 B.洋流性质 C.海陆热容量 D.大气环流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邛海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周边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下图示意夏季邛海水生植物的分布。冬季,该湖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比夏季小,且多集中于河口处。1998年流域暴雨导致邛海水生植物减少,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2页(共6页)】
布水深变浅、范围缩小,沉水植物分布范围缩小尤为明显。读图,完成8~10题。
8.邛海北部水生植物多,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湖岸坡度小 B.湖水温度高 C.河流流量大 D.人类活动少
9.冬季邛海水生植物分布范围小,其有关原因是
①湖水水温较低 ②河流径流量较少
③湖水透明度高 ④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关于1998年流域暴雨对邛海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沉水植物的生长空间扩大 B.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C.沉水植物呼吸作用增强 D.沉水植物增多
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2023年7月16日正式向西安通水,实现了先期通水。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后,将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据介绍,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将解决西安、咸阳、渭南等关中地区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 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 1411万人,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读图,完成11~13题。
11.据图估量引汉济渭工程距离最有可能为
A.80 千米 B.110 千米
C.140千米 D.220 千米
12.与汉中市相比,西安市
A.降水量更多 B.降水时间更长
C.冬季气温更高 D.气温年较差更大
13.与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相比,引汉济渭工程
A.可调水量更大 B.受水地区更广
C.输水距离更长 D.营运成本更高
【高二地理试题 第 3页(共 6页)】
当构造、气候和岩性均一时,主分水岭将稳定在山脉中间位置,形成对称的山脉。如果气候变化导致该山脉两侧降水存在差异,主分水岭将向降水少的一侧迁移,形成不对称的山脉。下图①②③表示某地分水岭不同时间的位置,该地区在分水岭变化时间段地壳较为稳定。读图,完成 14~16 题。
14.图中分水岭的迁移方向和分水岭的高度变化最有可能是
A.①—②—③ 升高 B.③—②—① 降低
C.①—②—③ 降低 D.③—②—① 升高
15.随着分水岭的迁移,下列有关L1和 L2 两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L1水量增加,长度变长 B. L2水量增加,长度变长
C. L1水量减少,长度变短 D. L2 水量减少,长度变长
16.图中分水岭的形成是由于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其实质是只提取煤中含能成分,不需要采掘煤炭,也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地下。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并在1980年以后先后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了试验,初步实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从试验到应用的突破。2019年11月,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
(1)分析徐州、唐山等地作为我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基地的条件有哪些。(4分)
(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对我国能源安全有何意义 (6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4 页(共 6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两湖地区和江苏是我国主要产粮地区,历史上我国粮食调运的方向主要为南粮北运。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差异,我国粮食调运方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黑龙江也成为我国粮食产量最大省份。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1)概括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南方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减少,商品率下降的可能原因。(4分)
(3)黑龙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地区,说明其生产粮食的有利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为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 日4 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请分别在乙、丙、丁处标出该地的风向,并在槽线附近画出锋面符号。(4分)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气象卫星监测丙地正经历沙尘暴,请判断此次沙尘暴的起源地,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气象卫星在本次监测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主要应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确定沙尘暴哪些信息 (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冰川对全球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就呈现急剧消融萎缩趋势。中国分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2010 年两次编制完成《中国冰川目录》。对比两期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冰川的条数从 46377 条增加到 48571条,冰川面积却缩小了18%左右。
材料二 达古冰川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横断山脉中段,位于我国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境内,平均海拔4800米,以海洋性现代山地冰川为主,共有冰川 13条。近50年来,达古冰川不断退缩,冰川面积从2.16 平方公里缩减为0.54 平方公里,总面积消融退缩了75%。全球变暖让达古冰川变得岌岌可危,面临消失的风险。下图示意科研团队选择给冰川表面覆盖一层“被子”的方式进行冰川保护。
(1)冰川是地理环境组成的重要部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6分)
(2)据材料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冰川面积缩小,冰川条数增加的机制。(4分)
(3)说明科研团队选择给冰川表面覆盖一层“被子”的方式进行冰川保护的原理。(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6页(共6页)】2024年上学期高二3月大联考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与格尔木至那曲段相比,那拉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泛,冻土多;但该段通过雅鲁藏
布江北部,降水较多,植被种类更多,雪线低,答案为D.
2.C 那拉高速公路通车运行后,提升了青藏大通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运输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西藏特别
是藏北地区资源开发;促进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但工程建设不会改善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为C.
3.D 耕地比重=耕地面积/总面积=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据此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B 耕地比重越小,人口压力越大,中国与印度的耕地比重分别约为0.14和0.56,说明中国人口压力大于印度.
5.B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A错;气压在60°N为低压,而甲曲线在60°N处气压最高,C错;60°N附近日照总量
不可能太多(纬度高,低气压,阴雨天气多),D错.
6.B 与60°S相比,甲曲线60°N附近陆地面积大,受海洋影响小,冬夏气温差大,答案为B.
7.C 海陆冬夏气温差的大小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容量大小不同)引起的.
8.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岸坡度较小,以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物较多,大量淤泥淤积,拦蓄大量的营养物质,肥力
较高,且湖岸地区水深较浅,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空间较大;答案为 A.
9.D 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水温较低,热量条件无法满足水生植物生长需求,①
对;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少,不适宜水生植物生长,②对;冬季湖水透明度高,有利
于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生长,③错;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补给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水生生
物生存空间减小,④对;答案为D.
10.B 1998年流域暴雨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大量泥沙进入邛海,邛海淤积加重,湖泊水位
变浅,沉水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A错;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邛海,导致邛海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变得浑浊,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下光照条件变差,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B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强,导致
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死亡之后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减少,不利于沉水植物的呼吸作用,C错;沉水
植物在与挺水植物等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沉水植物大幅减少,生存空间被挺水植物取代,加之材料
中描述水生植物减少,沉水植物不可能增多,D错.
11.C 从图中可得,输水线路大致南北走向,相差1.2个纬度,按纬度相差1°,距离为110千米计算,长度为140千
米,答案为C.
12.D 汉中为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为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而西安降水更少,雨季更短.
受地形影响,西安冬季气温更低,气温年较差更大,答案为D.
13.D 图中调水工程要经过秦岭,所以先提水北调,然后才能自流输水,营运过程消耗较多能源,而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是自流输水.所以答案为D.
14.C 从图可知,该地为南美洲西部40°以南地区,西部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而且离海洋近,落差大,西部河
流侵蚀能力强,因而分水岭应当向东部迁移,而且受流水侵蚀,分水岭应越来越低.所以答案为C.
15.A 由于分水岭向东部迁移,所以L1长度增加,流域面积扩大,流量增加,L2则相反,答案为 A.
16.D 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属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属于消亡边界,答案为D.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2页)】
{#{QQABBQIEgggIAIIAARgCUQVQCAOQkACAAIoGBFAAoAAAyAFABAA=}#}
17.(1)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1分)该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技术人才集聚;(1分)能源基础设施完善;(1
分)政策支持.(1分)
(2)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维持天然气稳定供应;(2分)推进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了新能源体
系建设;(2分)降低对国际能源依赖性,减轻能源风险.(2分)
18.(1)分布不均匀;(1分)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1分)南方商品粮基地多,集中于长江流域,北方(分布)较少,
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1分)平原、盆地地区分布多.(1分)
(2)城市化速度快,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撂荒;(1分)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1分)建筑用地挤占
耕地,造成耕地减少,粮食产量减少;(1分)人多地少,商品率较低.(1分)
(3)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
足.(任答三点6分)
19.(1)(4分)
(2)此次沙尘暴的起源地为乙地.(1分)依据:该地为沙漠,沙源多;(1分)位于高压中心附近,气候干旱,干旱
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1分)乙地位于锋面(低压槽)的西侧,处于丙地的上
风处.(1分)
(3)遥感、(1分)地理信息系统;(1分)可以确定沙尘暴的起源地、移动路径、移动速度、影响区域和未来推进方
向及其有关的动态信息.(任答四点4分)
20.(1)冰川通过侵蚀和搬运,沉积形成各种侵蚀和沉积地貌,不断塑造地表形态;(2分)冰川反射率高,减少地面吸
收的太阳辐射,从而调节气候,缓解全球气候变暖;(2分)冰川融水补给河水,调节河流径流.(2分)
(2)气温升高,阻止了冰川表面的物质积累,而且固态降水比重下降,使得冰川物质进一步亏损;冰川消融区面
积不断增加,冰川表面黑碳、冰尘和矿物粉尘等吸光性物质的富集导致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气温升高,冰川的
破碎化加剧,冰面融水更容易进入冰川内部,将热量带入冰内,加剧冰川消融.(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通过盖“被子”,对冰川起到了隔热的作用;(2分)“被子”反射率较高,减少了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了
冰面温度.(2分)
【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2页)】
{#{QQABBQIEgggIAIIAARgCUQVQCAOQkACAAIoGBFAAoAAAy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