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件(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件(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7 22: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图说历史
新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阶级:五四运动
新思想(奠基):新文化运动
促进
促进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认识新文化运动作用;
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及会议;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旗帜)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民主和科学
考点1:新文化运动(八上第12课P56-58)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主要内容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狂人日记》),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2020省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什么救国主张
考点1:新文化运动(八上第12课P56-58)
结合下面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上海妇女杂志》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青年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美(莫里斯)
材料三:《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的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的打破了身上的枷锁,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北大杨振声
材料四: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
考点1:新文化运动(八上第12课P56-58)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4、带有片面性(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历史归纳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2.(2023云南省卷)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C
3.(2022省卷)如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B
4.(2023湖北宜昌)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对上述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B
考点2:五四运动(八上第13课P59-62)
导火索 口号 经过 阶段 时间 斗争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爆发
扩大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后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阶级
集会、游行示威、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性质:反帝反封建
5.(2019省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考点2:五四运动(八上第13课P59-62)
①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一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核心素养提升
反抗外来侵略,团结一致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
核心:
【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
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来分享
7.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8.(2023岳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C
A
9、(2022·山东)下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考点3: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上第14课P63-6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会议:中共一大
2时间:1921年7月(建党节)
3.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P66)
浙江嘉兴一大红船
考点3: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上第14课P63-66)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0.(2020昆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D
11.(2023昆明官渡区一模)红船是浙江嘉兴最显性的城市标志。一百多年前,一叶红船承载着民族希望,从嘉兴南湖扬帆启航。以下选项中,与“红船”直接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护国战争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工农武装割据
C
12.(2022昆明一模)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的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D.灯塔指引 光明路途
A
13.(2020省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会议:中共一大
14.(2022昆明三模)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工人阶级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觉悟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本阶级斗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工人阶级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促进工人运动迎来了新的高峰
D.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
社会危机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激化而呈现出的一种恶性状态,它以最严酷的方式把社会的各种积弊、病根和矛盾展示在人们面前,因此它往往成为社会转机的起点,对于一个长期迟滞的社会来说尤其如此!就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而言,它在令人触目惊心的外化军阀黑暗统治的同时,也无情的宣判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穷途末路。于是人们在愤懑、叹息之余又开始了新的追求。---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本单元内容,以“社会变革”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80字。
观点:
论述:
结论:
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