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大联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大联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7 21:52:13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湖南多校2024年上学期高一3月大联考
物理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紊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
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对实验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得出了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亚里士多德在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
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一会二当4非常小时,浅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民时速度,该定义应
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2.机动车检测站进行车辆尾气检测的原理如下:车的主动轮压在两个相同粗细的有固定转动轴的滚
筒上,可使车轮在原地转动,然后把检测传感器放人尾气出口,操作员将车轮加速一段时间,在与
传感器相连的电脑上显示出一系列相关参数.现有如下简化图:前车轮内轮A的半径为rA,前车轮
外轮B的半径为rm,滚筒C的半径为rc,已知r4:rn:"c=1:5:3,车轮与滚筒间不打滑,当
车轮以恒定速度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轮和滚筒C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5:5:3
B.A、B轮和滚筒C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5:5
C.A、B轮和滚筒C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5:25
D.A、B轮和滚筒C的周期之比为5:3:3
【高一物理试题第1页(共6页)】
3.一小型无人机在高空中飞行,将其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
系如图甲所示,竖直方向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关于该小型无人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m
m's-)
B.t=3s时速度大小为5m.s
C.2~4s内加速度大小为1m:s2
D.0一2s内位移大小为4m
4如图所示,某公园里的过山车驶过轨道的最高点时,乘客在座椅里面头朝下,人体颠倒,若轨道半
径为R,人体重为g(g为重力加速度),要使乘客经过轨道最高点时人对座椅的压力等于自身重
力,乘客和座椅均可视为质点,则过山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3gR
A.0
B.
C√gR
D.√/2gR
5.跳台滑雪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道上获得一定速度后从跳台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
距离后着陆.如图所示,某运动员从跳台A处以不同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飞出,在斜坡B处着陆
(B点位置变化),A、B间可以认为是一条倾斜的直滑道,斜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运动员可
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初速度v。成正比
1
B.A、B的距离与初速度va成正比
C.落在B点的速度方向不变
30州
D,在空中距斜坡最大距离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6.如图所示,斜面体A上有滑块B,滑块B在水平向右的F,和沿斜面向下的F2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
下运动,斜面体A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对地面无运动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同时撤去F:和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此后滑块B将做减
速运动
B.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
144124/44
向右
C.若只撤去F:,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D.若把Fz改成与F:同向,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高一物理试题第2页(共6页)】湖南多校2024年上学期高一3月大联考 物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
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 A正确;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把实际
实验理想化的思想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即理想实验法,故B正确;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体的运动时,把
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故C错误;根据速度定义式
Δx,当 非常小时,Δxv=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Δt Δt .
2.C A、B 为同轴转动,角速度大小相等;B、C 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rω 可知,B、C 的角速度与半径成反
比,故A、B 轮和滚筒C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3∶5,A错;根据v=rω 可知,A、B 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与半径
成正比,B、C 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故A、B 轮和滚筒C 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5∶5,B错;根据a=ωv 可
知,A、B 轮和滚筒C 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π
3∶15∶25,C正确;根据T= 可知,周期与角速度成反比,ω
故A、B 轮和滚筒C 的周期之比为5∶5∶3,D错误;故选C.
3.B 0~4s内,由题图甲知,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乙知,0~2s内无人机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2s内无人机做匀加速曲线运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t=3s时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为vx=1m/s,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y=2m/s,则此时速度大小为v= v 2 2x +vy
= 5 m/s,故B正确;2~4s内,无人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C错误;
内,无人机在水平方向位移大小为 10~2s x=2m,竖直方向位移大小为y=2×2×2m=2m
,则位移大小为x合
= x2+y2 =22 m,故D错误.

4.D 由题意可知,在最高点座椅对乘客的支持力大小为 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v
2mg=m ,解得R v=
2gR,故D正确,A、B、C错误.

5.B 运动员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Lsinθ= gt2,水平方有2 Lcosθ=v0t
解得在
2vtanθ
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0 ,与初速度v0 成正比,故 A 正确;A、B 的距离L=g
2v 20tanθ,与初速度v0的平方成正比,故B错误;落在斜面B 点时,位移偏角均为θ,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若速gcosθ
度偏角为α,总有tanα=2tanθ所以速度偏角相等,即落在B点的速度方向不变,故C正确;将v0 与g 沿斜面方
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如图:当运动员垂直斜面方向的速度为零时,在空中距斜坡的距离最大,则有v1=
v 2 v 2sin2θ
vsinθ, 1 00 g1=gcosθ,在空中距斜坡最大距离为s= = 与初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故2 D
正确.
g1 2gcosθ 0
6.C 以 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可知,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
擦力为零,则可知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水平分量大小相等,即物
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tanα,若同时撤去F1 和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
程中,B受力如图乙所示,有f3=μN3=μGBcosα=GBsinα,则滑块B匀速下滑,
故A错误;若只撤去F1 或只撤去F2,或者改变F1、F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滑动
摩擦力的水平分量仍然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依旧为零,故B、D错误,C正确.
7.AC 铁球以角速度ω 匀速转动时,由F=mω2l可得铁球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故 A 正确;铁球转动过程中,向心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4页)】
{#{QQABJQCAggCgAIBAARhCQQmACkGQkBEACAoGRBAIsAIACRNABAA=}#}
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故B错误;若铁球转动到最高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则有(M +m)g=m
v2 (,解得 M+m
)gl
l v=
,故C正确;铁球转动到最高点时,加速度指向圆心,竖直向下,铁球处于失重状态,故m
D错误.
8.ABC 污水从管口排出做平抛运动,设水流速度为
1 2h
v,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t,h= gt2,可求出 ,2 t= g
g , ; gv=x A正确 排出污水的流量为
SvΔt 1
Q= =Sv= πd2x ,B正确;污水从出水口射出后,速度增大,2h Δt 4 2h
若污水不散开,则污水柱在空中的水柱越来越细,C正确;空中污水柱的体积为V=Svt∝v,则增大出水口的速
度,空中污水柱的体积变大,故D错误.
9.BC 以物体Q 为研究对象,物体Q 受到重力mg、轻绳的拉力T,外力F 三个力作用而
平衡,构成矢量三角形,置于几何圆中如图所示.在转动的过程中,轻绳的拉力T 由大小
等于mg 开始先增大,转过直径后开始减小至大小又等于mg;外力F 从零开始增加至
末态处于直径上,转动后一直增加,故 A错误,B正确;由于 M 和m 大小关系未知,所以
物体P 所受摩擦力情况不确定,当mg≥Mgsin30°时,物体P 所受摩擦力先增大后减
小,故C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F 水平方向的
分力,应为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10.BC 开始角速度较小时,两物体均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增大,静摩擦力增大,根据Ff=mrω2,知ω=
Ff ,随着角速度的增大,A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A 先使绳子产生拉力,所以当绳子刚好产生拉力时,有mr
Kg
Kmg=mω2 2L ,得ω= ,故C正确;此时B 受静摩擦力作用且未到最大静摩擦力,随着角速度的增大,2L
对B,拉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增大,则B 的静摩擦力会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因为绳子增加
的拉力比B 所需增加的向心力要多).对A,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共同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增大,静摩擦力不变,可
知A 的静摩擦力先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不变,B 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 A 错误,B正确;对
A、
g
B 整体,恰好与粗糙杆
2K
CD 发生相对滑动时,有:2Kmg=mω2 2L-mω2 L ,得ω= ,故 错误L D .
11.(共6分,每空2分)(1)C  (2)1.10  (3)3.0
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故 A错误;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故B错误;力传感器测量绳的拉力F,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2F,即力可以直接得到,不用测砂桶和砂的质量,故
C正确、D错误.
(2)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x -x
小车的加速度为a= CE AC4T2 =1.10m
/s2
( 2 F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F-Ff=Ma 得a=MF-
f
M
由题图丙可知斜率 2 4.0-0 2k=M=
,小车质量为
7.0-1.0=3 M=3.0kg.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4页)】
{#{QQABJQCAggCgAIBAARhCQQmACkGQkBEACAoGRBAIsAIACRNABAA=}#}
12.(共8分,每空2分)(1)BD  (2)0.5  (3) 13   (-20cm,-5cm)或(-0.2m,-0.05m)(未写单位扣1分)
解析:(1)小球应选重而小的球,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该实验不需要停表测时间;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相
等,小球每次应从斜槽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每次斜槽轨道对小球的摩擦力影响是一样的,故无需刻意减小摩
擦力;故不需要的是BD.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有:

x=5L0=v0t,y=5L 20= gt ,代入解得2 v0=0.5m
/s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与水平位移成正
比,所以有tOA=t 2AB=T,竖直方向上有:yAB-yOA=gT
y
解得:T= AB
-yOA 2L= =0.1s,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4L
v = =2.0m/s
g g 0 T
y
v = OByA 2T =2m
/s,那么vyB=vyA+gT=3m/s,则vB= v 2 20 +vyB = 13m/s;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小球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坐标为(-20cm,-5cm)或(-0.2m,-0.05m).
() 2mv0tanθ () 2mv
2tanθ
13.1t= F    2v=v0 1+4tan
2θ  (3)L= 0Fcosθ
解析:(1)设小球运动到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OP 之间的距离L.以O 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v0 方向为x 轴
正方向、风力F 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沿v0 方向有:Lcosθ=v0t(1分)
沿风力F 方向:

Lsinθ= at2(2 1
分)
又有:F=ma(1分)
: 2mv0tanθ联立解得t= ( 分)F 2
(2)小球运动到P 点时,vx=v0,vy=at(2分)
小球运动到P 点时的速度大小:v= v20+v2y (1分)
解得:v=v0 1+4tan2θ(1分)
(3)OP 之间的距离:
vt
L= 0 ( 分)cosθ1
: 2mv
2tanθ
解得 L= 0 (2分)Fcosθ
14.(1)
3 73
L= m  (2)45N  (3)20 15m
/s≤v≤ 35m/s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物块从A 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恰好从B 点滑入,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其速度的偏向角为
θ,设在B 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
v
有:y=tan37°(1分)v0
物块从A 到B,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vy=gt,解得:t=0.3s(1分)
水平方向上:x=v0t(1分)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4页)】
{#{QQABJQCAggCgAIBAARhCQQmACkGQkBEACAoGRBAIsAIACRNABAA=}#}
竖直方向上: 1y= gt2(2 1
分)
A、B 间的距离:L= x2+y2 (1分)
解得: 3 73L= (20 m 1
分)
( v2)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vB=
0 ( 分)
cos37° 1
从B 到C 做匀速圆周运动,可得:vB=vC
v 2
在C 点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N-mg=m (1分)R
联立各式解得:FN=45N(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在圆弧轨道C 端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FN =45N(1分)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分)
若物块从C 到D 始终减速,则有:v 2C -v 2min =2al(1分)
解得:vmin= 15m/s(1分)
若物块从C 到D 始终加速,则有:v 2 2max -vC =2al(1分)
解得:vmax= 35m/s(1分)
故小物块到达D 点的速度范围为:15m/s≤v≤ 35m/s(1分)
15.(1)2m/s  (2)1.9m
解析:(1)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未放铁块前,对木板有:
F=μ2Mg(1分)
放上铁块后,对铁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ma1(1分)
对木板则有μ1mg+μ2(M+m)g-F=Ma2(1分)
设经t时间共速,有v共 =a1t=v0-a2t(1分)
解得:t=1s,v共 =2m/s(1分)
(2)从铁块放到木板上到两者达到共速,有:
1 1
x1=2a1t
2,x2=v 20t-2a2t
(2分)
铁块与木板达到共速后,假设两者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 ) ( ) mgμ2 M+m g= M+m a  解得a =4m/s2>
μ1
共 共 ,m
说明铁块将相对于木板向右滑动(1分)
v 2共
此时对铁块有μ1mg=ma1′, x1′= (2a′2
分)

v 2共
对木板有μ2(M+m)g-μ1mg=Ma2′ ,x2′= ( 分)2a 22′
铁块最终静止时,铁块到木板右端的距离Δx=(x2-x1)-(x1′-x2′)(1分)
解得:Δx=1.9m(1分)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4页)】
{#{QQABJQCAggCgAIBAARhCQQmACkGQkBEACAoGRBAIsAIACR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