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09: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分课重难点复习
识字1.神州谣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1.通读第一小节,说说“神州”和“中华”指的是?
中国
2、通读第一小节,说说“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的意思是什么?
我神州自古以来称为中华,山川秀丽,如诗如画。
3、通读第一小节,说说其在全诗谣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起句
4、通读第二小节,说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的意思是什么?
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万里,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
5、通读第二小节,说说你从加点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课后题)
从“奔”字,我读出了黄河水波浪滔天,汹涌澎湃的样子,“涌”我体会到长江水的波涛汹涌,暗流涌动,“长”我感受到长城的长,工程的浩大,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耸”我体会到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怪不得被称为世界最高峰。
6、通读第三小节,说说“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的意思是什么?
台湾虽然与大陆之间有一道海峡隔着,但是割不断我们的情,我们是一家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血浓于水的。
7、通读第四小节,说说“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奋发努力,争分夺秒,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
8、学习了本文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识字课文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了祖国的辽阔和伟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说说你知道哪些描写祖国的四字词语
大好河山 山河壮丽 繁荣富强 美丽富饶
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 锦绣山河 国泰民安
10、写出“与”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yǔ与其 yù参与
11、给“涌”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通(通过)、诵(背诵)、痛(疼痛)
桶(木桶)
12、给“峰”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逢(相逢)、蜂(蜜蜂)、锋(雷锋)
13、给“耸”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坐(坐下)、众(大众)、丛(花丛)
怂(怂恿)、纵(放纵)、枞(单枞)
14、给“峡”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陕(陕西)、颊(脸颊)、侠(侠客)
狭(狭窄)、浃(汗流浃背)、蛱(蛱蝶)
15、给“各”加一加偏旁部首,并组词。
阁(阁下)、格(方格)、洛(洛阳)
客(客人)、略(省略)、络(络绎不绝)
16、写出“谊”的拼音。

识字2.传统节日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1.通读全文,说说我国共有多少个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是?
七个。(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读了“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传统习俗: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走亲访友
3、读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传统习俗:看花灯、吃元宵、猜灯谜
4、仿写词语“大街小巷”
大惊小怪、大同小异、大材小用
5、读了“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
时间:节气清明那天、4月4-6号中的一天
传统习俗:扫墓、缅怀先烈
6、读了“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传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喝雄黄酒
7、读了“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传统习俗:乞巧(乞求让自己心灵手巧)
8、说说七夕节与哪一个民间故事有关?
牛郎织女。
9、读了“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传统习俗:吃月饼、赏月
10、读了“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说说它讲了哪个传统节日,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习俗?
传统节日: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传统习俗:赏菊、登高、插茱萸
11、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课后题)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12、学习了本文后,说说你的感受
本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七个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3、写出“传”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14、写出“转”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zhuàn转圈 zhuǎn转让
15、写出“艾”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ài艾草 yì自怨自艾
16、给“宵”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哨(哨子)、削(削弱)、消(消失)
霄(云霄)、逍(逍遥)、梢(树梢)
17、给“贴”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粘(粘连)、黏(黏度)、钻(钻石)
店(门店)、战(战争)、站(站立)
18、给“堂”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躺(躺下)、趟(赶趟)、倘(倘若)
常(经常)、裳(衣裳)、赏(赏月)
19、给“郎”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朗(朗读)、琅(书声琅琅)
20、给“团”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闭(关闭)、财(财富)、材(木材)
豺(豺狼)
识字3.“贝”的故事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说说贝壳的作用?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2、联系上下文,说说“贝”字的起源?
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贝壳在古代有什么用处?
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当作钱币。
4、联系上下文,说说贝壳为什么在古代可以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
5、联系上下文,说说贝壳为什么在古代可以当作钱币?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6、联系上下文,说说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
钱财
7、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课后题)
“镜”的偏旁“钅”与金属有关。
“珠”的偏旁“王”与玉石有关。
8、学习了本文后,说说你的感受。
本文描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9、说说你知道哪些偏旁“钅”与偏旁“王”的字?
“钅”:铜、铁、银、钱
“王”:珊、瑚、珍、瑜
10、写出“当”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dāng当时 dàng当作
11、写出“骨”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gǔ骨头 gū花骨朵
12、写出“漂”的三个读音并组词。
piāo漂流 piǎo漂白 piào漂亮
13、写出“壳”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ké贝壳 qiào地壳
14、给“甲”加一加偏旁部首,并组词。
鸭(鸭子)、闸(闸口)、匣(匣子)
押(扣押)
15、给“骨”加一加偏旁部首,并组词。
滑(湿滑)、猾(狡猾)
16、给“漂”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瓢(瓢虫)、飘(飘带)、镖(保镖)
瞟(瞟见)、缥(缥缈)、鳔(鱼鳔)
17、给“钱”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践(实践)、线(电线)、残(残缺)
栈(客栈)、盏(灯盏)、笺(信笺)
识字4.中国美食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美食包括7种菜肴和4种主食。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1.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烹饪方式?
凉拌、煎、红烧、烤、煮、爆、炖、蒸、炸、炒共10种。
2、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主食?
四种。
3、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菜肴?
七种。
4、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用到这些方法。(课后题)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煎 蒸 煮
例:炒鸡蛋、烤羊肉串、红烧排骨、炖鲫鱼、炸丸子、煎鸡蛋、蒸馒头、煮鱼。
5、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课后题)
这些字都带有火字旁或者“灬”旁,都与火有关。
6、学习了本文后,说说你的感受。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美食,列举了7种菜肴和4种主食,涉及各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7、写出“炸”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zhà爆炸 zhá油炸
8、给“煎”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剪(剪刀)、箭(射箭)
9、给“茄”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贺(祝贺)、架(衣架)、驾(驾驶)
咖(咖啡)、痂(结痂)、袈(袈裟)
10、给“煮”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都(都市)、署(署名)、堵(堵塞)
著(名著)、诸(诸位)、绪(情绪)
11、给“烧”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绕(围绕)、浇(浇水)、饶(富饶)
娆(妖娆)、晓(知晓)
12、给“炒”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纱(纱布)、沙(沙子)、吵(吵闹)
秒(秒针)、抄(抄写)、妙(美妙)
13、给“鸭”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押(扣押)、匣(匣子)、闸(闸门)
胛(肩胛)
14、给“饺”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校(校园)、咬(叮咬)、较(比较)
胶(胶水)、皎(皎洁)、狡(狡猾)
15、给“炸”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作(作业)、怎(怎么)、窄(宽窄)
诈(诈骗)、昨(昨天)
16、给“炖”换一换偏旁部首,并组词。
纯(纯净)、吨(一吨)、顿(停顿)
盹(打盹)、钝(钝角)、囤(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