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8 21: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NO.
编写:许萍娟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
学习重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中各派观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问题导读单
一、学法指导:
1、梳理教材知识,勾画重点、难点,熟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完成相关自测题。
3、将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疑惑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讨论解决
二、教材助读:《金榜》
三、预习自测
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论语 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在2009年播出后,被网友们热议为“人性化”的孔子,下列四想中能够作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仁者,爱人”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法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 B.提出“人之性恶”
C.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D.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6、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7、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8、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9、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10、温家宝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该诗句与百家争鸣中的哪种观点相接近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四、我的疑问
……
问题解决单
我的知识网络
……
二、合作探究题
1、儒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期 人物 主 张 贡献
春秋 孔子 (1)思想核心是“ ”,“己所不欲,__________”(2)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    ,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民本思想);主张“_________”,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3)教育思想:首创 ,主张_____________ 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 孟子 (1)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________”(2)提出“ _________”的民本思想(3)主张“___________”的伦理观 (1)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2)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_
荀子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以德服人(2)提出“ ”的民本思想(3)提出“ ”
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念有何异同。
3、指出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三.变式训练(有效训练,反馈纠正)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 http: / / www.21cnjy.com )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出现了气势恢弘的“百家争鸣”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分封制的崩溃 D.封建制的形成
3、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6、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为轻”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8、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的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孔子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B.孔子力图维护西周社会的等级秩序
C.西周时期和谐的人际关系 D.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对民众的重视
9、“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10、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1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 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
12、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三、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