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NO.
编写:许萍娟 审核: 使用时间:第 周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问题导读单
一、学法指导:
1、梳理教材知识,勾画重点、难点,熟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完成相关自测题。
3、将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疑惑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讨论解决
二、教材助读:《金榜》
三、预习自测
判断题:
1、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看到了鸦片的危害
C.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领导了禁烟运动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蒸汽机 B.火车 C.汽车 D.轮船
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持这种观点应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
4、中国近代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中学”“西学”的态度不同。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
A.“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
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
6、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7、“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下列各项属于严复思想主张的是( )
A.欲自强,必先致富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判断题: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
2、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可分为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阶段。
3、梁启超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领域先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的新思潮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等。
四、我的疑问
……
问题解决单
我的知识网络
……
二、合作探究题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
(2)原因:①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打不出自己鲜明的旗帜。
③康有为的出生、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特定的时代。
三.变式训练(有效训练,反馈纠正)
1、“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 )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2、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3、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振兴工商业,B同西方进行“商战”
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4、“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这一主张应属于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6、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孙中山
7、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
C.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D. 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8、19世纪末期,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各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9、《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三、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