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共和两大基本特征:
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
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从晚清到民国
军制改革
清末新政
新式教育
鼓励工商
法制改革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
重臣凋谢
列强威胁
铁路国有
辛亥革命←引爆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
王朝覆灭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没有经过议会选举
只是联合各种反清力量
的临时管治机构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1912.2 清帝逊位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1: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P14第1段)
(P14第2段)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2.15 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色旗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5.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3.4.6.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45.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
专权独裁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反对专制制度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示意图
参议院多数党
选举 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P14-15)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12.3.10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2.8 国民党成立
历史纵横(P14) 民国初期的党派
政党、社团有300多个;
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
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1912.12-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 党派名称 发起人 议会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913.3 宋教仁案
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
被镇压
1913.10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P15思考点: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①政治倾向分野明显:
政治倾向基本可归位两大类:同盟会类政党和非同盟会类政党。
②多为寿命短的泡沫政党:
政党数目虽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少,且多半在二次革命后名存实亡。
③政党的政治纲领趋同明显:
几乎所有的政党在其政治纲领中都公开宣称实行民主共和、实现民主统一,主张建立统一的有实力的政府。
④不具有政党政治的实质:
在袁世凯实际掌控国家政权的情况下,政党政治不过是袁世凯的傀儡,仅有形式,没有实质。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P15)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13.10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3.11 解散国民党
1914.1 解散国会
1914.5.1 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总统制取代内阁制
行政大权归总统
不必经由参政院
立法大权由参政院代行
参政员由总统委任
外交大权归总统
不必经由参政院
紧急命令权
紧急处分权
总统权力无限扩大
超长任期
10年
无限连任
提名下任总统
变相世袭
材料2:(中国)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
(中国人)无研究政治之能力……(辛亥革命)由专制一变为共和,此诚大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的结果……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15.12 袁世凯复辟帝制
(P15倒数2段)
材料3:(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北洋军阀(后盾和基础)
尊孔复古思潮(思想武器)
列强的介入
中华帝国 洪宪元年1916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15.12 袁世凯复辟帝制
(P15倒数2段)
1915.12 护国战争
1916.3取消帝制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16.6 袁世凯去世
(P15倒数2段)
1916-1928 军阀混战和割据
派系 代表 人物 势力范围 依靠 列强 军阀混战
直系 冯国璋 直隶及苏、 赣、鄂等省 英美 北京政权实际由不同的军阀控制
皖系1916-1920
直系1920-1924
奉系1924-1928
皖系 段祺瑞 皖、浙、 闽、鲁、陕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本 材料4: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1926-1927 国民革命
(P15倒数1段)
1927.4.12 蒋介石上海反革命政变
1927.7.15 汪精卫武汉“分共”
革命失败
1927.9 宁汉合流
1928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东北易帜后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取代五色旗成为民国国旗
1928.12.29 张学良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
1928 “训政”开始
(P15倒数1段-P16)
历史纵横(P15)“革命程序”论
三民主义政治学说: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最后做到“主权在民”。
“军政”:军政府,由军队暂时管理国家;
“训政”:由政府派出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开启民智;
“宪政”:依据宪法,还政于民。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闭会 托付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政府
指导
监督
国民大会
代表
领导
总览大权
——《训政纲领》
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
1935 借口拖延“训政”结束时间
19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8 “宪政”:召开“国民大会”
1946 解放战争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任摄影 民国37年5月20日
(P16)
材料5:1948年3月,“行宪国大”在南京召开,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在“戡乱时期”,总统“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而“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
——《中国近代史》
坚持独裁和内战
实质: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企图为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归纳整合
政府 统治 宪法 政治特点
南京 临时政府 1912.1.1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民国x年=公元1911+x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北洋 军阀政府 二次革命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复辟帝制 军阀混战和割据 《中华民国约法》 政党统治
袁世凯独裁统治
南京 国民政府 训政时期 宪政时期:“国民大会” 《训政纲领》 《中华民国宪法》 训政、宪政口号下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
认识: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毛泽东与黄炎培
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
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1927.10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向井冈山进发
1928.4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
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和各级苏维埃政权
2、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11.7-20,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宪法大纲: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人民革命政权
(P16第3-4段)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
(P16倒数2段)
1937.7.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
(P16倒数2段-P17)
1、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2、政权建设:
①设立边区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
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民主
选举
中间分子
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
共产党员
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
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民主
合作
抗日民主政权
P17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
政权模式?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
推翻国民政府
↓
团结一切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③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的深化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
“三三制”原则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设: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6.6 解放战争爆发
材料6:共产党要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变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党要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设:
(P17第2-3段)
材料7: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
1、设置行政区: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
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史料阅读(P17)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战时特点
过渡性质
理论基础
归纳整合
时期 地区 制度建设 意义
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政权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
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边区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解放区 行政区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
巩固了人民政权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基础
时期 制度建设 地区 意义
土地革命 苏维埃政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 边区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抗日根据地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行政区 解放区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
【合作探究】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
二、走向共和:艰辛探索——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
政治制度
基本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18第1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普选
民主集中制
产生方式
组织原则
立法权
监督权
决定权
任免权
高度集中
权利广泛
人民主权
职能
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
《共同纲领》
初步确立
1954年
一届人大
颁布宪法
正式建立
1957年以后
反右斗争扩大化 “左”倾思想影响
“文革”十年
遭到破坏
“文革”结束
1982年宪法
进一步完善
恢复完善
(P18-19)
1、发展历程:
2、内容:
人民当家作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发展过程:
1949
1954
1957
1966-1976
1982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革”结束后逐渐恢复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三、实现共和: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共和的光辉历程
1.概念: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
正式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
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改革开放后
制度化:提出一整套理论与政策;写入宪法
1982年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彼此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P19-20)
1949
1956
1978
1982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二大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三、实现共和: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共和的光辉历程
2.地位: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1.过程:
归纳整合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 同 点 性质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立法、任免、决定和监督权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监督权 具有法律约束力 民主监督,不具有约束力
产生 方式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由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相同点 ①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 历史纵横(P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2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13.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9.10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P20第2段第1句)
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P20第2段最后1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
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P20第3段)
评价: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
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本课回顾
民国时期
中国共产党探索时期
中华人民
共和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共和制诞生
北洋军阀政府
政党政治;军阀混战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
行政区、军政委员会、人民政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认识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
1、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2、民族独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
3、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思考探究
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
①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
②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进步性: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②国民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
①广大劳动人民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仍然有阶级的不平等;
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很难实现。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1.(2022云南腾冲县开学考)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大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课堂
练习
↑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全国人大由普选产生
无法体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