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9 09: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理解“南方谈话”
4.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实质
【预学单】(预学要求:结合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预学内容。)
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研学单】
主题一:检查预学
(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哪一次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作了什么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中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4)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个领域展开的?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的?具体方式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其中心环节是什么?改革涉及到了哪些方面?
(6)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背景有哪些?“南方谈话”的内容有哪些?
(7)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10 中共十四大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199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997 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了
主题二:经济体制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 ( http: / / www.21cnjy.com )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指出材料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邓小平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
材料四
(4)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续学单】
主干知识构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二、经济体制改革
1、概况:背景、目的、目标、实质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南方谈话 2、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4、中共十五大 5、基本建立
本课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重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总之,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检测反馈】
1、胡绳同志说过:“十一届三中全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地位,可以说,跟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可以对比,可以相同。”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路线 ②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③ 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治斗争上来的战略决策 ④ 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 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 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④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4、右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重明显下降 ②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1992年邓小平南行来到深圳,一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 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 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巩固整理:(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在书本上做好标注、整理学习所得)
1、巩固要求:先温习本课知识,最后整理本课所得。
2、知识结构、疑难点和解题技能技巧梳理。
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
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四1981年1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试点的报道政治制度改革体制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