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解析】 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厚度。
【答案】 A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2~3题。
2.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2 900千米
【解析】 由波速的变化幅度知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处。
【答案】 A
3.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地方( )
A.40°N,116°E B.30°N,90°W
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
【解析】 海洋地壳薄,经度180°,纬度0°在太平洋。
【答案】 D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4~6题。
4.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 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有一个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圈层是生物圈,所以A代表生物圈,那么B就是水圈,C是岩石圈。
【答案】 D
5.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解析】 B为水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 B
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A代表生物圈,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答案】 D
当地时间2014年3月2日,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市附近的巴卡雅火山喷发,火山灰直冲天际。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7~8题。
7.从火山口喷发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火山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中①②③④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答案】 B
8.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喷发出地表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冲入大气圈,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接触到地表的生物或直接落入水面,经过外力作用,最终沉积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 A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9~12题。
9.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C
10.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解析】 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
【答案】 B
11.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 C
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 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 B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13~14题。
13.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
A.横波和纵波都增速 B.横波和纵波都减速
C.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D.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解析】 受物质密度的影响,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莫霍界面后,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减小。
【答案】 B
1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故又叫岩石圈
B.水循环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
C.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
【解析】 A所代表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能量主要来自地面,故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答案】 C
15.读“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填出下列内容。
A.地壳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它们都是以_______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
(3)2009年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甲型流感,主要在________圈传播。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圈。
(4)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解析】 地球的各圈层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甲型流感主要是在生物圈中传播,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海啸发生在水圈之中。地壳厚度具有不均匀的特点,大陆部分较厚,海洋较薄。
【答案】 (1)略
(2)地心
(3)生物 岩石 水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1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界面 G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