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地理
湘教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本章复习与测试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28 15:08:11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全面提升
一、选择题
我国拟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2.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1~2.【解析】 本题组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太阳活动的影响。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海上交通更方便,也更安全;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第1题B正确。太阳活动严重影响空间站,也会影响到地面;耀斑爆发,其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太阳黑子是光球层温度的变化造成的,对空间站影响较小,因此第2题D正确。
【答案】 1.B 2.D
不同的天体按照各自的轨迹不停地运动。2014年3月19日凌晨5时,月球、室女座最亮恒星“角宿一”、火星三者“近在咫尺”,出现了“双星伴月”天象。右图为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当日天象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双星伴月”所属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知识。室女座是属于银河系的恒星,因此“双星伴月”所属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级别最高的是银河系。
【答案】 C
4.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读图可知,莫霍面不是水平直线,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关系。
【答案】 D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6.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5~6.【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晨昏线图的判读。第5题,两条日界线分别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BC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又因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的一天,即6日,所以甲地地方时为6日21时。第6题,BC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故D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故赤道上东半球的白昼范围为45°E向东到160°E,占115个经度;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范围为160°E向东到135°W,占65个经度,白昼短于黑夜,C项错误,两者之比为23:13,故D项正确。
【答案】 5.C 6.D
读图,回答下题。
7.某日,科考队员小王于北京时间3时30分在图中Q处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24小时 B.19小时
C.21小时 D.23小时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Q地的经度是75°E,当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3时30分时,该地的时间为0时30分。0时30分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应为日出时间,故日落时间为23时30分,间隔23小时。
【答案】 D
一些有创意的广告有时与地理现象密切相关。下面三张照片是麦当劳公司在芝加哥(42°N,88°W) 一天中3个时间点拍摄的户外广告牌。右图为照片的侧视效果图。该广告房顶水平放置着一个大叉子,叉子的倒影是麦当劳的标志。每天早上6点到11点,根据叉子在阳光下的影子位置的变化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吃什么麦当劳的产品。请仔细阅读照片中的地理信息并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告中麦当劳叉子影子移动主要是因黄赤交角引起的
B.照片中的屋顶正好朝向南方
C.在重庆设置此广告的最大不利区位因素是纬度条件
D.在重庆设置此广告的最大有利区位因素是天气状况
【解析】 照片中的房子位于芝加哥,是北半球的,南面朝阳,所以照片中的屋顶正好朝向南方。影子的移动是因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不是黄赤交角引起的。在重庆设置此广告的最大不利区位因素是重庆云雾天气多,日照少,阴天时没有影子。重庆位于中低纬度,从其所处纬度来说适合设置此广告。
【答案】 B
9.如果该地按照世界时区划分标准计时,则当中国马年迎新钟声敲响时,叉子的影子应指向墙上广告牌中的( )
A.8:52 B.9:52
C.10:00 D.10:08
【解析】 芝加哥位于88°W,属于西六区,当中国新年钟声敲响时,北京时间是0点,此时世界时是16点,西六区应是10点,C对。A、B、D错。
【答案】 C
若以地球为中心,可视为太阳沿黄道绕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其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图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本次月考期间(9月19~20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从图中看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根据背景材料提示太阳顺时针运动,此时应在夏至日以后,故本次月考时太阳应位于乙地附近,故选B。
【答案】 B
11.太阳处于甲、丙位置时( )
A.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B.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在夏至日以后,地球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位于丙位置时,在冬至日以前,地球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故排除B、C,因为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不同,同一地点日出方位不同,排除D,但太阳直射点都是向南运动,同一地点的昼长变化趋势相同,故选A。
【答案】 A
亚洲六号卫星于北京时间2014年9月7日13时整,在美国某空军发射基地搭乘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将定点于120°E赤道上空。下图为该卫星发射当日光照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亚洲六号卫星( )
A.发射过程中宜采取向西发射
B.卫星运行速度小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C.比地球上对应地点日照时间长
D.通信质量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
【解析】 为了节省燃料,亚洲六号卫星应该向东发射,以此来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该卫星定点于120°E赤道上空,为同步卫星,卫星运行速度应大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相同,但由于位置高,该卫星可观测到太阳升起早、落下迟,日照时间比地球上对应地点长;卫星的通信质量受太阳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答案】 C
13.上述光照图所示时间与亚洲六号卫星升空时间相差( )
A.1个小时 B.5个小时
C.12个小时 D.19个小时
【解析】 亚洲六号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13时,图中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零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故二者相差5个小时。
【答案】 B
14.亚洲六号卫星升空时,9月8日占全球的范围为( )
A.0 B.1/3
C.1/2 D.3/4
【解析】 亚洲六号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9月7日13时整,75°W为6日24时,故75°W向东到180°为9月7日的范围,75°W向西到180°为9月6日的范围,故9月8日占全球的范围为0。
【答案】 A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某时段记录到的日落时刻(地方时)坐标图,日期B这一天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大
B.乙地日出比丙地要早
C.三地正午时日影的朝向不同
D.丙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解析】 由“日期B这一天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知日期B为7月初。三地在7月初日落地方时均早于18时,说明三地均位于南半球,且丙地纬度最高,乙地次之,甲地纬度最低。甲地纬度最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小;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丙地日出早于乙地,反之乙地日出早于丙地;在一年中,三地正午的日影朝向相同;丙地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 D
16.春分日,甲、乙、丙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丙、乙、甲 D.甲、丙、乙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南半球,且丙地纬度最高,乙地次之,甲地纬度最低,因此春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丙地,最大的是甲地。
【答案】 C
下图中虚线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两地的物体影子顶部端点的变化轨迹。读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两地(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B.甲地自转角速度小于乙地
C.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
D.该日乙地昼短夜长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一天中日影均朝南且高度不变,应为北极点,自转角速度为0。由北极点有日影可推知该日处于北半球夏季。乙地日影先朝西南后朝东南,说明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综上可知,乙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低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自转角速度大于甲地,该日乙地昼长大于夜长。
【答案】 B
18.该日以后1周内( )
A.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B.澳大利亚正收割小麦
C.索马里海域正值渔汛期
D.为泰山站科考最佳时期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收割小麦和泰山站科考的最佳季节均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不能推断太阳直射点是向北移动还是向南移动,故不能判断北京日出时间是变早还是变晚;索马里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沿岸上升流,出现渔汛。
【答案】 C
下图中两条弧线分别表示纬线圈和晨昏线,α为二者交角。读图完成19~20题。
19.当M地的地方时为5时时( )
A.N地的地方时是17时 B.N地的昼长为12小时
C.N地日落西北或西南 D.N地位于赤道上
【解析】 M地地方时为5时,说明M地位于晨线上,日出时刻为5时;N地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9时,N地的昼长为14小时;赤道上的昼长始终为12小时,故N地不位于赤道上;当N地位于北半球时,N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N地位于南半球时,N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答案】 C
20.当α为20°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N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
C.70°S刚好出现极昼现象
D.济南比郑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解析】 α为20°时,说明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为20°,太阳直射20°N或20°S;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70°;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时,70°S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济南和郑州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济南的纬度高于郑州,故其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小于郑州。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地球昼夜分布,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C点昼长是________;F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2)A、B、C、D、E、F六点的自转速度、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和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分别怎样排序?
(3)A、B、D、E、F五点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1)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D点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它互余,D点为0时,经度为45°W,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与它相差180度,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35°E)。C点正好日出,经度为33°E,地方时为5时12分,根据公式计算其昼长为13小时36分。F点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中间,纬度为4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得出其正午太阳高度。(2)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3)A、B、D、E、F五点全部进入新的一天时,只有A、F为24时,F此时为15时,还要经过9个小时。B点地方时比A点早6个小时,因此B点届时为6月22日6时。
【答案】 (1)(23°26′N,135°E) 13小时36分68°26′
(2)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E>A =C>F>B>D;此时正午太阳高度A =C>F>E>B>D;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E
(3)9 6 22 6
2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
城市
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甲
40°28′
1.18H
1.2H
乙
23°26′
1.86H
1.6~1.7H
注: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材料二 下图为材料一表中乙城市某日正午时窗影图,并且此时窗框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1)材料一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采用的是一年中哪一天的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2)理论上来讲,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甲城市楼房的日照间距比乙城市小,试述其原因。
(3)试判断乙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解析】 第(1)问,如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室内仍然可以采光,则其他时候采光条件就会更好,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是冬至日。第(2)问,甲城市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城市,说明其纬度较乙城市低,楼房的日照间距可以较乙城市小一些。第(3)问,一年中窗框影长最大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乙城市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应为23°2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 90°-|φ±δ|可以计算出乙城市的纬度为43°08′N,根据材料二可知,乙城市冬至日正午时钟表时间(北京时间)为14时,可以计算出乙城市的经度为90°E。
【答案】 (1)冬至日。原因:冬至日时,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我国各地楼房影长最长,室内采光条件最差。
(2)甲城市的纬度比乙城市低,冬至日时,甲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大。
(3)乙城市的坐标为(43°08′N,90°E)。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中BAC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②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图②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
(4)此时a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5)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6)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①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是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135°W为0时。第(2)题,图②中A是135°W,时间为0时。太阳直射的经度应与之相差180°,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23.5°N,45°E)。第(3)题,a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66.5°-23.5°)=47°,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d位于赤道,纬线最长,线速度最大,其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5°=66.5°。第(4)题,此时a点为极昼,此时太阳在偏东方,人影在偏西方。a点极昼,昼长24小时。d点在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时。第(5)题,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135°W(西九区)为0时,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6月22日17时。第(6)题,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注意最短路线沿着经过这两点的大圆飞行,即先向东北飞行,再向东南飞行。
【答案】 (1)如图所示
(2)(23.5°N,45°E) (3)a d (4)24 66.5° 6 (5)远日 慢 6 22 17 (6)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4.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甲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
(3)甲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的__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太阳直射点从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________。
(5)太阳直射点从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_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_____。
【解析】 第(1)问,只要注意太阳的直射光线一定过南回归线与球心,且与昏线垂直即可。第(2)问,由第(1)问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第(3)问,由第(1)问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可确定其位于乙图中的位置,此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移动,即向北移动。第(4)问,太阳直射点从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即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这个过程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第(5)问,太阳直射点从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即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这个过程中北京昼长越来越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直射点逐渐远离北京,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影子越来越长。
【答案】 (1)图略(太阳直射光线延长线过南回归线与球心并与昏线垂直)。
(2)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3)④ 北 (4)极昼 扩大 (5)晚 长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