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谷岳从中国北方出发,经过蒙古、哈萨克斯坦到土耳其,再到欧洲,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在黑海附近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到达德国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没有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C
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谷岳主要沿中纬度地区进行这次穿越,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主导因素为水分。
【答案】 D
第36届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于2014年1月5日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发车,1月18日在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收车,途经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三国。读2014年达喀尔拉力赛线路图,回答3~4题。
3.此次比赛途经三国,整个赛程中参赛选手先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地冰川、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草原和沼泽、山地冰川、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冰川、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冰川、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解析】 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发车,首先经过拉普拉塔河口地区,地势低平,多沼泽,然后进入潘帕斯草原,之后翻越安第斯山脉,可见山岳冰川。20°S~30°S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形成热带荒漠景观地区,终点瓦尔帕莱索位于30°S~40°S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B
4.有关赛程后期沙丘景观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热因素引起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所致
B.热量因素引起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所致
C.水分因素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所致
D.洋流和地形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沙丘景观说明水分条件出现了干燥的现象。结合区域地理可知,应该是受该地区的秘鲁寒流和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答案】 D
读模拟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从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是( )
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规律
C.沿海到内陆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
D.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①→②→③→④→⑤→⑥体现出南北方向上随着热量变化而引起的自然带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⑦→⑧→⑨→⑩体现出东西方向上随着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自然带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
【答案】 A
6.A自然带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规律
C.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解析】 A是在荒漠带出现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答案】 B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7~9题。
7.关于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解析】 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纬度,故沿X方向纬度越来越高,热量条件越来越差。Y方向表示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B
8.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照片显示的植物根系发达且多位于地表,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常见于图中的①。
【答案】 A
9.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自然带主要分布在纬度40°左右,与我国山东丘陵的景观类型一致,都为温带景观。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德干高原和巴西高原为热带景观。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N B.25°N
C.35°N D.45°N
【解析】 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地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分布在25°N~35°N之间大陆东部;且该地海拔在500米左右,故非常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纬度大致在25°N。
【答案】 B
11.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地差异
【解析】 山地同一自然带一般应分布在相同热量条件的地区,但由于山地的南北坡光照不同而使热量有一定的差异,该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故南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较高。
【答案】 C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A
13.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解析】 箭头d方向从沿海到内陆出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垂直自然带和温带草原带,这种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有落基山脉,体现了非地带性特点。
【答案】 C
14.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E地区自然带分布属于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解析】 非洲的陆地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对称分布。在学习中应注意掌握各自然带的名称。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的两侧为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的南北两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它们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E为东非高原,由于特殊的高原地形,尽管这里位于赤道附近,但温度较低,分布着热带草原。赤道以南热带荒漠带分布在大陆西部沿海,这主要是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纬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非地带性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4)本格拉寒流 7
15.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A自然带所在地的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________规律,该规律形成基础是________差异。b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________规律。
(4)B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