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了解八七会议;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2.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预学单】
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研学单】
活动一:主干知识构建(检查预学)
一、南昌起义
1、条件: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2、概况: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3、意义: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内容、意义)
2、秋收起义:(经过、结果)
3、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实践、总结理论、扩大实践)
4、反围剿斗争、成立政权
三、红军长征
1、长征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长征的过程:(起止时间、大致经过)
3、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4、长征的意义:
活动二::
材料一 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1)据材料一说明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能实现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因此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是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全党内应该开展与深入下去。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3)材料三中反映了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什么错误?这体现了遵义会议的在党历史上怎样的地位?
【续学单】
课堂小结: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一再失败,说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启了革命新局面。
4、回答下列问题
(1)南昌起义后起义军计划到何地?后来又转向哪些地方?秋收起义原本计划攻取什么地方?后来又转向何地?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2)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八七会议清算了什么错误?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三个内容?
(5)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6)红军长征起止时间?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7)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检测反馈】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5、右图所反映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