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8-23、2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8-23、2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9 10: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24课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上海合作组织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法、学法】
1.教法:引导、提问、讲解、分析
2.学法:预学、阅读、活动、展示、练习
【预学单】
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研学单】
导入新课: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因素)、国家性质、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
主题一:(检查预学)结合书本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对此,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具体包含哪三项内容?
(3)新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对处理国际关系有何贡献?
(4)日内瓦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地位?
(5)万隆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会议中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6)中国在哪一年的第几次联合国大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7)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中日何时建交,直接因素是什么?
(8)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哪一年,其性质是什么,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主题二:
活动一: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问题: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活动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 双方声明:中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 (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美国“采取步骤”的原因。(结合书本p113“学思之窗”)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和新中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儿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5)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续学单】
主干知识构建: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第24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
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
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进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
原因:中美关系改善、日本国内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进程: 1972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建交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重视维和、促进裁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2001年中国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课堂小结:
1.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奉行 的外交方针。
2.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方针。
3.中国在 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4.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检测反馈】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5.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 D.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6.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7.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巩固整理:(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在书本上做好标注、整理学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