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9课《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 第19课《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9 10: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基础达标
1.中国近代的留学运动开端于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清政府这一举措是为了(  )。
A.推进中国政治改革 B.推进洋务事业发展
C.推进中国海军建设 D.推进中国铁路建设
解析 清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在洋务派的倡议下采取的,其目的是要幼童学习西
方的先进技术以推进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目的是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反对政治改革;海军
建设和铁路建设都是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答案 B
2.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方向”是指 (  )。
A.引进外资 B.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独立自主发展 D.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解析 本题要理解“新方向”的含义,必须结合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首次自主
修筑铁路取得的巨大影响或意义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中国铁路修筑的独立自主
性。
答案 C
3.关于詹天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 ②曾经留学美国 ③曾经参加保路运动、组织保路同
志会 ④曾经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铁壳轮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解题时要了解民国前期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状况,本题着重点在于考查
詹天佑。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在美国留学期间,主
攻铁路工程科,回国后,参加了中国的主要铁路建设,并于1909年建成了京
张铁路,并独创了“人”字型铁路。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在1911年“保
路运动”兴起后,曾经支持保路运动,但自身并没有直接参加,更没有组织保
路同志会,而中国最早的铁壳轮船的设计者是华衡芳和徐寿,而非詹天佑。
答案 A
4.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说明 (  )。
A.中国铁路建筑技术领先于世界
B.收回利权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C.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缓慢发展
解析 本题题干并没有揭示出明确的考查意图,关键在于对选项的分析,可用
排除法。A、B、C显然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不符,只有D是符合的。1905~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成就,之所以
说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缓慢发展主要是对比国外水平来说的。
答案 D
5.京张铁路修筑时,詹天佑面临着哪些困难 (  )。
①清廷拨款有限,资金不足 ②时间紧迫 ③沿线重峦叠障,修路工具简陋 
④外国人的嘲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题干中四个选项分别从资金、技术、时间和外国人的刁难等方面说明了
京张铁路修筑时詹天佑所面临的困难。
答案 B
6.京张铁路的建成,一度使外国人折服,其原因是 (  )。
①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完成了外国工程师不敢接手的工程
②京张铁路提前完成了建设 ③京张铁路造价低廉,达到了“花钱少,质量
好”的目标 ④京张铁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④是京张铁路建成的意义,与题干要求不符,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C
7.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 (  )。
A.由依靠列强修筑铁路时代到走向中国自主修筑铁路时代
B.中国科技开始领先世界
C.增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D.打击了帝国主义
解析 紧扣“划时代”分析,结合中国铁路建设和京张铁路建设分析可知,中
国人独立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到来。
答案 A
8.詹天佑说:“现在全中国都要求修筑铁路,而我们的主张是中国之事应办自中国人。”这说明 (  )。
A.詹天佑盲目排外
B.詹天佑捍卫国家铁路权益
C.中国铁路技术先进
D.中国铁路工程师素质高
解析 紧扣材料中“应办自中国人”分析。
答案 B
9.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
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
题选B。
答案 B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
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
阁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
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
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
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材料二 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利,外
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
(1)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关于詹天佑的信息?(至少写出四点)
(2)材料二中的“此路”是指什么?詹天佑认为它的修筑有何积极意义?(不得
照抄原文)为早日修成“此路”,詹天佑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较为简单,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答案;第(2)问依据
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 (1)信息:留学美国,学业成绩优秀;对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有着清醒认
识;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不看重物质生活享受;对祖国、家乡和人民
怀有深厚感情,希望早日报效国家。
(2)京张铁路。意义: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便利商业交通往来,维护国家权益。
努力: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测算,选定了最为合适的施工路线;发挥聪明才智,
设计出“之”字形线路及双头列车,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出
“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要求,与筑路工人共同奋斗。成效:1909年
京张铁路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全线通车,建造时间短,质量优异,造价低廉,
成为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设计施工建成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