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基础达标
1.秦在统一的过程中灭掉了六国,下列国家被秦灭亡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韩国 ②魏国 ③楚国 ④齐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解析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
答案 A
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解析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上统一的国家,
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中华帝国的形成,是从千古一帝的秦
始皇开始的。除了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外,秦
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这些对以后中国以统一为
发展主流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C
3.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D
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秦朝时中央
机构(三公九卿),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乃至秦律的颁布,都是为至高无上的
皇权服务的,所以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答案 A
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的拓展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郡县长官皆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D
6.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追念乱世,分土
建邦,以开争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为改
变这一状况,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答案 B
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解析 秦始皇置郡县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中央集权,而不是强
化地方独立。
答案 C
8.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解析 自秦朝开始,中央、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考试选拔的科举制是
隋唐以后的事情。
答案 D
9.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解析 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残暴统治,A项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 A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
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
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空图《铭秦坑》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
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对“焚书坑儒”的基本态度和论据。其中哪些材料的观
点基本相同?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第(1)问综合三则材料
表面信息即可作答。第(2)(3)问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的分析,采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
答案 (1)材料一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
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只是手段过于狠毒;材料二认为“坑儒”是秦始皇残
酷迫害儒生的重大暴政;材料三认为“焚书”“坑儒”并未起到维护秦统治
的作用,因为灭秦的刘邦、项羽并不是儒生。材料二、三持否定态度,观点
基本相同。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坑儒”,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秦亡是由秦朝多
种暴政行为共同造成的,并非只是由于“坑儒”。
(3)该政策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其主要作用却是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
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