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8 09: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倒计时别出心裁用了二十四节气元素。将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这说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
A.地球公转规律 B.地球自转规律
C.月球自转规律 D.大海潮汐规律
2.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
的“年”为单位)
水星 4878 59 0.24
金星 12104 243 0.62
地球 12756 1 1
火星 6794 1.03 1.9
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
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
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
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3.如图是地球公转模型图。2024年4月4日是清明节,这天的地球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垂直水平地面竖起一根长杆OP,正午时测得杆影长度为OP';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纵坐标表示杆影的朝向及杆影的长度,①②③④为测量过程的某四天杆影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地点不可能在宁波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所对应的日期为春分日
D.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连续测量一个月
5.图1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查阅日历发现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关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乙→丙
B.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丁→甲
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甲→乙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丁
6.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两次直射
C.赤道上一年有一次直射 D.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二、填空题
7.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办,温州将承办龙舟、足球比赛。
(1)图甲是地球公转示意图,9月23日开幕式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填字母)21·cn·jy·com
(2)9月23日至10月8日期间,金华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为:   。
8.如图所示,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它的集热板(由许多真空管组成)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据测算,倾斜角度α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能利用率最高。
(1)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
(2)从理论上判断,为了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能利用率,浙江各地冬季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倾斜角度   夏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倾斜角度。2·1·c·n·j·y
9.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开幕,此时地球应处于   位置,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21·世纪*教育网
11.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   (填“公转"或“自转”)所致。
(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图中装置应保持漏水壶    (选填①或②)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2-1-c-n-j-y
(3)小德感叹于古人的智慧,想了解漏刻计时的原理,通过观察,他找来三个横截面积不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分别在底部中央开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孔,通过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则表中第7组”?”处容器横截面积应为    cm2。
【版权所有:21教育】
实验次数 容器横截面积S/cm2 水深h/cm 水流完所需时间t/s
1 100 4 12
2 150 4 18
3 300 2 25
4 300 4 36
5 300 6 43
6 300 8 50
7 ? 8 60
三、解答题
12.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 www.21-cn-jy.com
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飞檐光照原理。
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若屋顶高度不变时:既可以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也可以保持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21*cnjy*com
资料3:降雪强度较大的东北地区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飞檐长度不但比北京地区没有增加,反而大大缩短。【出处:21教育名师】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于飞檐在不同地区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方面的不同设计做出合理的解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部分
1.A
【解析】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他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对自然观察和总结,是历代华夏人民生活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物候。二十四节气的不断更替演变,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古人很早就了解到地球公转运动规律。
故答案为:A。www-2-1-cnjy-com
2.D
【解析】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相反,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解: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故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故选:D.21*cnjy*com
3.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读图可知,2024年4月4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②春分(3月21日前后)至③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B。
4.B
【解析】A.太阳高度角是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B.根据乙图分析阳光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即可;
C.根据数字④中影子的高度判断;
D.根据太阳高度的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判断。
A. 根据图片可知,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
B.阳光直射的最北端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点,物体的影子始终是朝北。图中影子①朝南,说明实验地点位于北回 归线以南,即阳光直射点在该实验地点的南北移动。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影子朝南,故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 地点不可能在宁波,故B正确;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④的影子高度为0,说明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时候,所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故C错误;
D.实验小组是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高度的变化,故引起正午物影的变化。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要完成图乙,兴趣小组至少需要测量一年,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月10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处于冬至和来年的春分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对应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则为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一丁处。
故答案为:D。
6.D
7.(1)C
(2)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图甲中A为春分,时间3月21日前后;B为夏至,时间6月22日前后;C为秋分,时间9月23日前后;D为冬至,时间12月22日前后;9月23日开幕式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C位置即北半球秋分日位置,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2)9月23日至10月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国金华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为:昼渐短,夜渐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1)地球公转
(2)大于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1)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两极出现靠近和原理太阳的现象。太阳直射点和昼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改变,而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角,所以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2)某一瞬间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是由地球的形状引起的,某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是由直射点的移动导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它的集热板(由许多真空管组成)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据测算,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能利用率最高。由于浙江各地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浙江各地冬季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倾斜角度大于夏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倾斜角度。
9.D;昼夜等长
【解析】公转图中A为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
B为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C为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
D为秋分日至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2023年9月23日是在秋风日前后,此时地球处于D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因此杭州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 D 昼夜等长【来源:21cnj*y.co*m】
10.公转;A
【解析】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
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夏季使用的箭尺,白昼长黑夜短,所以选用A;
故答案为:公转;A
11.(1)公转
(2)②
(3)360
【解析】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1) 漏刻是记录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所以“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公转所致;
00(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图中装置应保持漏水壶② 中的液面高度恒定。使得滴入受水壶中的时间相同;
(3)从第6组数据可以算出,水深8cm的水流速度=300cm2×8cm÷50s=48cm3/s;第七组和第六组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S=48cm3/s×60cm/8cm=360cm2;
故答案为:(1)公转(2)②(3)360
12.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知道,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
【解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当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移动时,不同日子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
本题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答题:(1)飞檐设计与太阳高度角关系;(2)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位置关系;(3)光的直线传播原理;(4)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5)杠杆原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