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氮气及含氮氧化物
1.下列关于氮元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氢气和氮气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非金属单质氮气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C.氮元素在自然界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D. 闪电时,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属于氮的固定
2.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
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作还原剂
C.合成氨反应中,N2发生氧化反应
D.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3.下列说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
B.自然界中硫的转化——含硫化物的矿石转化为硫酸盐
C.明矾[KAl(SO4)2 12H2O]净水
D.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青铜器、铁器的保存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有几个
①CuCl2 ②FeS ③SO3 ④ FeCl2 ⑤ NO2
A.3 B.4 C.1 D.2
5.下列气体大量排到空气中不会引起酸雨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氧化钙 B.二氧化氮 C.七氧化二锰 D.过氧化氢
7.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气体(杂质) 方法
A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8.如图所示,在一支50mL注射器中吸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目的
A 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 验证NO不溶于水
B 再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夹上弹簧夹,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 将注射器中的NO完全转化为HNO3
C 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证明可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D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证明可发生反应:2NO+O2=2NO2
A.A B.B C.C D.D
9.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SO2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水
D 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10.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油和柴油中基本不含氮元素,那么汽车尾气中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请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D.NaHSO3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NaHSO3是酸
12.有一充有10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 mL 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 体积比为
A.3:2 B.2:3 C.1:4 D.4:1
13.用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可获得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乳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效果更好
B.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有利于尾气中NO、NO2的充分吸收
C.吸收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2NO+H2O
D.若尾气中n(NO2):n(NO)<1∶1,吸收后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6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50mL C.45mL D.15mL
15.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B、 D的化学式是B_______;D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C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6.硝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排出的氮氧化物废气,废气中只含有NO、NO2两种气体。将一定量废气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的NO、N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废气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x(x=)变化关系可用如图所示。已知溶液中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NO+NO2+Na2CO3=2NaNO2+CO2;
②2NO2+Na2CO3=NaNO2+NaNO3+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线段a表示NO离子
B.随x值增大,溶液中n(NO)+n(NO)增大
C.若测得所得溶液中n(NO)为0.5mol,则x值为0.75
D.x=0.6时,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LCO2
17.工业或机动车尾气中的NOx会造成环境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脱除。
(1)碱液吸收:NaOH溶液可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含),获得副产品。
①等物质的量NO与NO2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吸收时NO与NO2比例控制不当,则吸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中最有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2)还原法: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生的NH3可去除尾气中的NOx,流程如下:
①尿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写出“催化反应”过程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若氧化处理后的尾气中混有SO2,此时催化剂表面会因为覆盖部分硫酸盐而导致催化剂中毒,降低NOx的去除率。试分析硫酸盐的产生过程_______。
④“催化反应”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在之间。温度过高,NOx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和_______。
5.2.1氮气及含氮氧化物
1.下列关于氮元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氢气和氮气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非金属单质氮气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C.氮元素在自然界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D. 闪电时,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属于氮的固定
【答案】B
【详解】A.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工业上氢气和氮气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故A正确;
B.非金属单质氮气在化学反应中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如氮气与氧气反应中,氮气作还原剂,故B错误;
C.氮元素在自然界有游离态(氮气)和化合态(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故C正确;
D.闪电时,大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氧化物属于氮的固定,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
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作还原剂
C.合成氨反应中,N2发生氧化反应
D.点燃条件下,N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答案】A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原因是两个氮原子之间以共价三键结合,键能大,不易断裂,物质化学性质温度,A正确;
B.点燃时,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B错误;
C.合成氨反应中,N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 氮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D错误;
故选A。
3.下列说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
B.自然界中硫的转化——含硫化物的矿石转化为硫酸盐
C.明矾[KAl(SO4)2 12H2O]净水
D.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青铜器、铁器的保存
【答案】C
【详解】
A.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含硫化物的矿石中硫元素为负价,转化为硫酸盐中的硫为+6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淀,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金属腐蚀与防护,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有几个
①CuCl2 ②FeS ③SO3 ④ FeCl2 ⑤ NO2
A.3 B.4 C.1 D.2
【答案】A
【详解】①CuCl2可由氯气和铜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②FeS可由硫和铁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③硫和氧气两单质化合只能生成SO2,所以SO3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④ 氯气和铁两种单质化合只能生成FeCl3,所以FeCl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⑤ 氮气和氧气两种单质化合只能生成NO,所以NO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综上③④⑤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故选A。
5.下列气体大量排到空气中不会引起酸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选项A不选;
B.一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会导致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选项B不选;
C.二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也能形成硝酸型酸雨,选项C不选;
D.CO有毒,但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选项D选;
答案选D。
6.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氧化钙 B.二氧化氮 C.七氧化二锰 D.过氧化氢
【答案】C
【详解】A.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中N元素显+4价,没有对应的酸,则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七氧化二锰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水,则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C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中,氧元素一定显-2价,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气体(杂质) 方法
A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故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杂质,A项正确;
B.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氯化氢能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B项正确;
C.氮气和氢气均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所无法除去氮气中的氢气杂质,C项错误;
D.二氧化氮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氮杂质,D项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在一支50mL注射器中吸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目的
A 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 验证NO不溶于水
B 再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夹上弹簧夹,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 将注射器中的NO完全转化为HNO3
C 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证明可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D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证明可发生反应:2NO+O2=2NO2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注射器中吸入和水,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能说明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可知,使完全转化为需要,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此时注射器中的(占空气的21%)不足以将完全转化为,故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不能说明完全转化为,B符合题意
C.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气体压强减小,能说明与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能证明发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SO2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水
D 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
【详解】A.SO2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盐酸,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出现喷泉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现象,B符合题意;
C.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出现喷泉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出现喷泉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油和柴油中基本不含氮元素,那么汽车尾气中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请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在点火和燃烧条件下,空前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详解】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氮气和氧气,虽然汽油和柴油中基本不含氮元素,但是在点火和燃烧条件下,空前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D.NaHSO3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NaHSO3是酸
【答案】C
【详解】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但生成的盐是两种,且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不正确;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生成了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不正确;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FeO、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C正确;
D.虽然NaHSO3能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但NaHSO3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所以NaHSO3是酸式盐,D不正确;
故选C。
12.有一充有10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 mL 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 体积比为
A.3:2 B.2:3 C.1:4 D.4:1
【答案】B
【详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为一氧化氮,设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为V,则
所以V=6mL,即二氧化氮的体积为6mL,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4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4mL:6mL=2:3。
故选B。
13.用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可获得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乳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效果更好
B.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有利于尾气中NO、NO2的充分吸收
C.吸收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2NO+H2O
D.若尾气中n(NO2):n(NO)<1∶1,吸收后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
【答案】C
【分析】吸收时,NO、NO2与氢氧化钙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NO2)2,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方程式为NO+NO2+Ca(OH)2═Ca(NO2)2+H2O;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溶解量小,吸收气体量少,不如石灰乳吸收效率大,故A正确;
B.采用气液逆流接触能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有利于尾气中NO、NO2和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使气体吸收充分,故B正确;
C.吸收时,NO、NO2与氢氧化钙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NO2)2,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方程式为NO+NO2+Ca(OH)2═Ca(NO2)2+H2O,石灰乳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NO+NO2+Ca(OH)2=Ca2++2+H2O,故C错误;
D.若尾气中n(NO2):n(NO)<1:1,NO过量,过量的NO不与碱反应也不溶于水,吸收后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故D正确;
故选:C。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6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50mL C.45mL D.15mL
【答案】B
【详解】n(O2)= =0.075mol,NO2、N2O4、NO的混合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根据电子转移守恒,Cu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氧气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而硝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u-2e-→Cu2++2OH-→Cu(OH)2,故n(OH-)=n(e-)=4n(O2) =0.075mol×4=0.3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05L=50mL;
答案选B。
15.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B、 D的化学式是B_______;D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C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 SO2 H2SO4 酸雨
(2) N2 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属于
【分析】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D为强酸,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可知B是SO2,则A是S,B是SO2,C是SO3,SO3与H2O反应产生D是H2SO4;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可知C是NO2,则A是N2,B是NO,C是NO2,D是HNO3。
【详解】(1)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是SO2, D是H2SO4;
②B是SO2,SO2在空气中大量排放被水吸收时会形成酸雨而污染环境;
(2)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2, C是NO2;
②D是HNO3,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Cu(NO3)2、NO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6.硝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排出的氮氧化物废气,废气中只含有NO、NO2两种气体。将一定量废气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的NO、N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废气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x(x=)变化关系可用如图所示。已知溶液中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NO+NO2+Na2CO3=2NaNO2+CO2;
②2NO2+Na2CO3=NaNO2+NaNO3+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线段a表示NO离子
B.随x值增大,溶液中n(NO)+n(NO)增大
C.若测得所得溶液中n(NO)为0.5mol,则x值为0.75
D.x=0.6时,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LCO2
【答案】C
【分析】由方程式和图象可知,NO单独不能被吸收:
①当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满足n(NO2):n(NO)=1,即x=0.5,此时只生成,n()=0,n()=2mol,所以a曲线表示离子、b曲线表示NO3-离子;
②当气体只有NO2时,即x=1,发生反应2NO2+Na2CO3=NaNO2+NaNO3+CO2,此时生成n()=n()=1mol;
③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和2NO2+Na2CO3=NaNO2+NaNO3+CO2均有n(N)=2n(C),即n(NO2)+n(NO)=2n(CO2)=2mol,所以n(CO2)=1mol;
④由x=0.5和x=1可知,一定量废气中n(NO2)≥n(NO),并且n(NO2)+n(NO)=2mol,生成n()+n()=2mol;综上可知:2mol废气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即n(NO2)≥n(NO),生成n()+n()=2mol;n(CO2)=1mol;a曲线表示离子、b曲线表示离子,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离子、b曲线表示离子,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随x值增大,溶液中n()+n(NO)不变,B错误;
C.设n(NO2)=a,n(NO)=b,则a+b=2mol,发生反应①余下NO2的物质的量为(a-b)mol,发生反应②生成n()=0.5(a-b)=0.5 mol,即a-b=1mol,联立方程组解得a=1.5mol,b=0.5mol,废气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x=×100%=75%,C正确;
D.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和2NO2+Na2CO3=NaNO2+NaNO3+CO2均有n(N)=2n(C),即n(NO2)+n(NO)=2n(CO2)=2mol,所以n(CO2)=1mol;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mol×22.4L/mol=22.4LCO2,D错误;
故答案为C。
17.工业或机动车尾气中的NOx会造成环境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脱除。
(1)碱液吸收:NaOH溶液可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含),获得副产品。
①等物质的量NO与NO2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吸收时NO与NO2比例控制不当,则吸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中最有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2)还原法: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生的NH3可去除尾气中的NOx,流程如下:
①尿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写出“催化反应”过程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若氧化处理后的尾气中混有SO2,此时催化剂表面会因为覆盖部分硫酸盐而导致催化剂中毒,降低NOx的去除率。试分析硫酸盐的产生过程_______。
④“催化反应”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在之间。温度过高,NOx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和_______。
【答案】(1) NO
(2) -3 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或者 温度升高,NH3催化氧化生成NO
【详解】(1)①由题意可知NO和NO2混合气体通入NaOH生成NaN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O+NO2+2NaOH=NaNO2+H2O,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NO2-+H2O。
答案为:NO+NO2+2OH-=NO2-+H2O。
②NO与NO2混合气体中NO过量时,混合气体与NaOH反应生成的盐只有NaNO2。同时,过量的NO由于不和NaOH反应以尾气形式排放。
当NO与NO2比例为1:1时,与NaOH反应只生成NaNO2,无气体释放。
混合气体中NO2过量时,除NO与NO2按1:1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外,剩余的NO2可被NaOH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无气体释放。
综上所述,晶体中最可能的杂质为NaNO3,比例不当时可能释放NO。
答案为:NaNO3,NO。
(2)①CO(NH2)2中碳元素+4价,氧元素-2价,氢元素+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4+(-2)+2x+1×4=0,解得x=-3。
答案为:-3。
②依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NO2和NH3,产物为N2和H2O。于是,方程式为。
答案为:。
③硫酸盐形成需要,而题目中混合气体含有的是SO2,因此可以推到形成的过程中存在将SO2氧化成SO3的过程。尿素水溶液热解和催化生成N2过程中均有H2O,可以将SO3转化成H2SO4。生成的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或NH4HSO4。
答案为: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或者。
④催化反应过程通入的气体含有NO2、O2、NH3、H2O、CO2(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物),除发生NO2与NH3反应外,还可能发生NH3的催化氧化,其产物为NO和H2O。NO的生成可以使NOx的去除率下降。
答案为:温度升高,NH3催化氧化生成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