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的音形义和课内的相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主旨。
【知识回顾】
(一)文学常识——我能熟记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 》。
2.《老王》的作者是 ,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 _》等。
3.《卖油翁》选自《 》,作者是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 ,谥号文忠,北宋著名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字词积累——我能准确识音辨字
1.给下列加横线重点字词注音:
震悚( ) 孤孀( ) 投掷( ) 憎恶( ) 菩萨( ) 胸脯( )
书斋( ) 霹雳( ) 守寡( ) 伛着( ) 目翳( ) 愧怍( )
荒僻( ) 侮辱( ) 凹凼( ) 琢磨( ) 晌午( ) 麦茬( )
啃食( ) 蹦跳( ) 撬动( ) 头颅( ) 塞住(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耽ge( ) qí( )带 竹gān( ) 烦suǒ( ) biàn( )子
chuāng( )疤 jié( )问 哀 dào( ) 震 sǒng( ) 粗zhuō( )
dēng( )腿 bēng( )紧 shāo( )信 huáng( )恐 zhǒng( )胀取 dì( ) 镶 qiàn( ) zhì( )笨 kē( )头 门kǎn( )
zāo( )糕 醒 wù( ) 烦 zào( ) 言外之yì( ) 微不足dào( )
大tíng( )广众
整理错音及易错字一遍
(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主旨——我会概括
1.《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回忆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处
于 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 和 之情。
2.《老王》以 为线索,回忆了有关老王的几个片段,刻画了一个 而又 的不幸者的形象,表达了“我”对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3.《台阶》通过叙述父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之情。
4.《卖油翁》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之间的问答,告诉人们 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惊异(yì)地看她时,只见她惶(huāng)急地看着我。
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pī)雳,全体都震悚(shǒng)起来。
C.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jiāng)僵地镶(xiāng)嵌在门框里。
D.他那颗很倔(juè)的头颅埋在膝(qī)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ch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之:都是些繁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D.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B.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众目睽睽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B.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C.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5.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有很多,如《野草》《小二黑结婚》。
B.杨绛是作家、翻译家,她的作品有《我们仨》《堂吉诃德》。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新闻记者魏巍写的一篇报道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生活的通讯。
【典型训练】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有关老王的两件事情。
选文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能力提升】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③冬反④,迷途⑤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⑥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⑩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通“返”,返回。⑤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 过:过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何陋之有?
D.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二)课外语段阅读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⑾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⑿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⒀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⒁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七下第三单元复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我能熟记
1.鲁迅 朝花夕拾2.杨绛 堂吉诃德3.归田录 欧阳修 六一居士 政治 文学
(二)字词积累——我能准确识音辨字
1.sǒng shuāng zhì zēng pú pú zhāi pi guǎ yǔ yì zuò pì wǔ dàng mo shǎng chá kěn bèng qiào lú sāi
2.搁 脐 竿 琐 辫 疮 诘 悼 悚 拙 蹬 绷 捎 惶 肿 缔 嵌 滞 磕 槛 糟 悟 躁 意 道 庭
(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主旨——我会概括
1.社会底层 感激 怀念 2.“我”和老王的交往 穷苦 卑微 忠厚老实、心地善良
3.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 崇敬和怜悯 4.熟能生巧
【基础训练】
一、1.C【解析】A项,“惶”应读作“huáng”;B项,“悚”应读作“sǒng”;D项,“膝”应读作“xī”。
2.C【解析】A项,“繁”应为“烦”;B项,“辟”应为“僻”;D项,“燥”应为“躁”。
3.C【解析】“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不合语境,应用“大庭广众”。
4.B【解析】问号应改为逗号,此句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5.【答案】B
【解析】A项,《小二黑结婚》不是鲁迅的作品是赵树理的作品;C项,司马光是政治家、史学家;D项,魏巍是作家、诗人。
【典型训练】
1.①老王为“我”家送香油和鸡蛋;②老王病逝。
2.①外貌描写。②作用:表明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3.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甚至最后一次也让老王的临终愿望落空,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4.①善良。老王为“我”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②关爱他人。老王病重,“我”关心他的病情;
③有平等观念。老王病逝,“我”自觉对他的关心不够,自责难过。
【能力提升】
(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5.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二)课外语段阅读
1.【答案】 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2.【答案】“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若删除,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足、生猛异常(汪洋恣肆、气势恢宏)的特点。
3.【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内容上:为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作铺垫。(抓住关键词“铺垫”即可)
4.【答案】
示例一:(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小凌河河水,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示例二:(表现手法)对比。 “过去的一切”即第⑦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干涸”“咆哮”的景象,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意近即可)
示例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小凌河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