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11:5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三顾茅庐》
2.分析:《三顾茅庐》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分析:
(1)抓住小说三要素概括内容。
(2)在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3)体会刘备的精神。
三、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众所周知,小说是学生最喜欢的文体,加之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导入——揭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学生展示——拓展延伸——目标检测——课后小结
●教学情境
(一)导入(1—2分钟)
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三)检查预习(3—5分钟)
问题1:字音
拜谒(bài yè) 失礼(shī lǐ) 傲慢(ào màn) 疏懒(shū lǎn)
愧赧(kuì nǎn) 鄙贱(bǐ jiàn)
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经世奇才(jīng shì qí cái):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思贤如渴(sī xián rú kě):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箪食壶浆(dān shí hú jiāng):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设计意图】检查字音、字词,扫清生僻字的障碍。
问题2:认识作家作品及背景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背景链接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对于知名的作家、作品都要熟知。
问题3: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
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
的鱼水情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本做铺垫。
(四)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师生活动:围绕导学案上的探究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目标一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2)见面前:从“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等重点细节描写可感悟到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求才的虔诚。
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明确: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谈论天下大事,让刘备顿开茅塞。“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等对话描写与文中议论均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目标二 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
1.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2.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
明确: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师生活动:小组对第四环节讨论的问题进行展示,学生、老师质疑、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分析,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一方面段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段炼了学生的勇气。
(六)拓展延伸(3分钟)
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明确: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人物形象。
(七)目标检测(5分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 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 如雷guàn(贯)耳 顿开máo(茅)塞
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 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 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 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如雷贯耳,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 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基础提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窗外日迟迟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2)未审得入览否 审:明白,知道
(3)不胜愧赧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4)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确实
(5)屏人促席 促:靠近
(6)奸臣窃命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7)而不知存恤 存恤:爱惜,体恤
(8)总揽英雄 总览:广为延揽
(9)惟将军图之 图:考虑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 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夯实基础。
(八)课堂小结(2—3分钟)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巩固提高。
(九)课外作业
抄写生字词5遍,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完成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罗贯中
前两次:拜访——没见到
第三次:拜访——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