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新领先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东新领先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8 11:08:58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及选择性必修2。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N14016C135.5B11P3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0℃
1.提纯粗硅时可通过反应SHCL,+H
一Si+3HCl获取晶体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Si晶体中含有4mo1非极性键
B.Si原子的核外有5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C.SHC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D.硅晶体中1个Si-Si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2.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氟元素和氯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三氟乙酸的K,大于三氯乙酸的K,
B.F-F键的键能小于CI-Cl键的键能
C.氟化氢分子的极性强于氯化氢分子的极性
D.气态氟化氢中存在F)2,而气态氯化氢中是HCI分子
3。我国科学家提出的聚集诱导发光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
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COOH
A,分子中C原子有sp、sp两种杂化方式,N原子均为sp杂化
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1mo1该物质含g键数目为43NA个
D.该物质不能形成分子内氢健
C
4.石墨与F,在450℃反应,石墨层间插入F得到层状结构
化合物(C),该物质仍具润滑性,其单层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石墨相比,(C℉),抗氧化性增强
B.与石墨相比,(C).导电性增强
C.1mol(C).中含有2xmol共价单键
D.(CF)中C-C的键长比C-F短
5.冠醚是皇冠状的分子,可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18-冠一6与
钾离子形成的超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该超分子的物质属于分子晶体
B.冠醚与碱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超分子
C.中心碱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是不变的

D.冠醚可用于分离不同的碱金属离子
6。在人类提出水合氢离子概念一百多年来,我们首次在实空间里观测到水合氢离子的微观
结构(两种构型的水合氢离子的结构模型如图),并发现了一种室温下保持在常压状态具有氢
原子对称化构型的二维冰新物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0
H
(a)
(b)
A.(a)(b)均可表示为H,0*
B.(a)(b)中0原子均为sp杂化
C.()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D.水合氢离子组装形成的二维冰相为共价晶体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高二化学答案
1. D 【解析】 A.晶体中含有2mol非极性键 B. 原子的核外有8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C.该选项为的球棍模型 故选D
2. B 【解析】A.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键的极性大于键的极性,使—的极性大于—的极性,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极性更大,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更强,A不符合题意; B. F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两个原子间的斥力较强,键不稳定,因此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与电负性无关,B符合题意;
C.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键的极性大于键的极性,导致分子极性强于,C不符合题意;
D.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与氟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可以与另外的氟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气态氟化氢中存在,D不符合题意;
3. C 【解析】A.分子中N原子有sp2、sp3两种杂化方式;B.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
C.1mol该物质含σ键数目为43NA个 ; D.该物质能形成O-H…N分子内氢健 故选c
4. A 【解析】A.(CF)x中C原子的所有价键均参与成键,未有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或者不饱和键,故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A正确;
B.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1个2p轨道上电子在层内离域运动,故石墨晶体能导电,而(CF)x中没有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上的电子,故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减弱,B错误;
C.已知C的原子半径比F的大,故可知(CF)x中的键长比长,C错误;
D.由题干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F)x 中C与周围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C-C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和1个F原子形成共价键,即1mol(CF)x中含有2.5xmol共价单键,D错误。
5. D 【解析】A.冠醚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中还含有阴离子,该物质是离子晶体,故A错误;B. 冠醚与碱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属于共价键故B错误;C.中心碱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是随着空穴大小不同而改变的,故C错误;D.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可用于分离,D正确.
6. B 【解析】A.(a)结构中,1个水合氢离子通过氢键和3个水分子作用,(b)结构中,1个氢离子通过氢键和2个水分子作用,不可表示为,故A错误;
B.因为(a)(b)中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均为杂化,故B正确;
C.(a)中水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氢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水合氢离子,水合氢离子通过氢键和3个水分子作用,但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故C错误;
D.共价晶体中全部原子间只靠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水合氢离子组装形成的二维冰相属于分子晶体,故D错误。
7. A 【解析】由化合物的结构和题给信息知W, X、Y、Z为H, Li, Al, Cl元素。
A.Li常用来制造锂电池; B.Y、Z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不能用于制取单质铝
C.W的简单离子为H+ 或H-,其半径可能大于Li+的离子半径 D.Cl2的水溶液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8. C 【解析】由化合物T的结构简式和题给信息知X、Y、Z、M、N为H , C , O, S ,K元素。
A.由分析知Z为O,M为S,O、S同主族,且非金属性O>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有H2O>H2S,故A错误;
B.由分析知M为S,N为K,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有r(S2-)>r(K+),故B错误;
C.化合物YM2分子为CS2,分子结构为S=C=S,分子中含有σ键2个,π键2个,故C正确;
D. 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4,电子排布时遵循洪特规则,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应为: ,故D错误.
9. C 【解析】已知前四周期元素X、Y、Q、R、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题给信息知X、Y、Q、R、Z和W为N, O, P, S, Zn, Ge元素。
A. Z是Zn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2,A正确;
B.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元素处于第ⅤA 时,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X是N,Q是P,二者属于第ⅤA元素,Y是O,R是S,二者属于第ⅤlA元素,故X和Q的第一电离能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正确;
C. O元素没有与族序数相等的最高化合价,所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关系为:Y<X=Q<R,C符合题意;
D.R是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最低价氢化物是H2S,浓H2SO4具有强的氧化性,会与具有还原性的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H2O,D正确。
10. D 【解析】A.P最外层5个电子,形成了3个共价键,S最外层6个电子,形成了2个键,因此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不仅仅是P原子,故A错误;
B.均采用sp3杂化,PCl3的中心原子有一对孤电子,而无孤电子对,因为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有排斥力,所以导致Cl-P-Cl键角更小,即键角比较:,故B错误; C.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则S原子是sp3杂化,故C错误; D.根据结构简式可知1mol 分子中含有6mol极性共价键,3mol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11. B 【解析】对比两个历程可知,历程Ⅱ中增加了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
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A正确;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B错误; C. O3及ClO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正确; 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12. D 【解析】实验①中,0.1 mol·L-1 Fe2(SO4)3溶液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颜色加深,结合实验②中现象可知Fe2(SO4)3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Fe3+水解产生了少量Fe(OH)3,A正确; 实验②中,酸化的0.1 mol·L-1 Fe2(SO4)3溶液加热前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B正确; 实验③中,向酸化的0.1 mol·L-1 Fe2(SO4)3溶液中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则Fe3++4Cl-+2H2O [FeCl4(H2O)2]-正向移动,C正确; 实验④中,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或Fe3++4Cl-+2H2O [FeCl4(H2O)2]-正向移动均可能使颜色变深,D错误。
13. D 【解析】A.向10mL蒸馏水中加入0.4g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说明I2的浓度较小,因为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A项正确; B.已知(aq)为棕色,加入0.2g锌粒后,Zn与I2反应生成ZnI2,生成的I-与I2发生反应I-+I2 ,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B项正确; C.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I2(s) I2(aq),Zn与I2反应生成的I-与I2(aq)反应生成,I2(aq)浓度减小,上述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紫黑色晶体消失,C项正确; D.最终溶液褪色是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项错误。
14. A 【解析】A. 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则甲室电极溶解,变为铜离子与氨气形成,因此甲室电极为负极,故A错误;
C. 左侧负极是,正极是,则电池总反应为:,故C正确;
D. 扩散到乙室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浓度降低,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因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故D正确。
15. D 【解析】A.根据均摊法,图1的晶胞中含Li:8×+1=3,O:2×=1,Cl:4×=1,1个晶胞的质量为g=g,晶胞的体积为(a×10-10cm)3=a3×10-30cm3,则晶体的密度为g÷(a3×10-30cm3)=g/cm3,A项正确; B.图1晶胞中,O位于面心,与O等距离最近的Li有6个,O原子的配位数为6,B项正确; C.进行镁离子取代及卤素共掺杂后,可获得高性能固体电解质材料,说明Mg2+取代产生的空位有利于Li+的传导,C项正确; D.根据均摊法,图2中Li:1,Mg或空位为8×=2。O:2×=1,Cl或Br:4×=1,Mg的个数小于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图2的化学式为LiMgOClxBr1-x,D项错误。
16题(14分)(1)2s22p3 (2) ①. A ②. < .形成配位键后,由于Cu对电子的吸引,使得电子云向铜偏移,进一步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裂
(3)正四面体 . 硼原子的价电子层只有 2s和2p四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 (4) ① < ② . TiCl3+3LiBH4==Ti(BH4)3+3LiCl (5)① 共价 ②是 ②
17题(13分)(1)平面正方形 (2) Fe3++3H2DzFe(HDz)3+3H+ Fe3+ 会形成Fe(OH)3沉淀 (3) 1.1 (4) Bi3+ 、Bi(HDz)3 7:3 (或Bi(HDz)3 、Bi3+ 3:7)
(5)Zn(HDz)2 + 6OH-=[Zn(OH)4]2- + 2Dz2-+ 2H2O
【解析】(1)根据双硫腙和铜离子络合的方程式类比可知,双硫腙和Fe3+络合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DzFe(HDz)3+3H+。因为铁离子在pH过高时会沉淀,因此要控制pH。故答案为Fe3++3H2DzFe(HDz)3+3H+,Fe3+ 会形成Fe(OH)3沉淀;
(2)当pH=1.1时,Hg2+完全络合,Bi3+、Zn2+还没有开始络合,因此控制溶液pH=1.1可以完全将废水中的Hg2+分离出来。故答案为1.1;
(3)当pH=2时,Bi3+开始络合,溶液中既有Bi3+ 也有Bi(HDz)3。此时Bi3+有30%已经络合,因此Bi3+和Bi(HDz)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3。故答案为Bi3+ 、Bi(HDz)3,7:3;
18题 (14分)(1)6 (2) (3) (4) 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除去表面的水分 (5) ① DCBADE ② A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莫尔盐[(NH4)2Fe(SO4)2 6H2O]经过NaOH溶液处理后生成Fe(OH)2沉淀,Fe(OH)2经过H2O2氧化得Fe(OH)3红褐色沉淀,Fe(OH)3与KHC2O4反应生成K3[Fe(C2O4)3]溶液,最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K3[Fe(C2O4)3] 3H2O,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中铁离子为中心离子,为配体,由于每一个能与中心离子形成两个配位键,故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其配体的结构简式为,故每个C原子周围形成3个键,无孤对电子,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故答案为:6;;
(3)步骤③将Fe(OH)3加入到KHC2O4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pH为,已知常温下溶液的pH约为3.5,故为了防止pH偏高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应随反应进行需加入适量H2C2O4以降低pH,故答案为:H2C2O4;
(4)得到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此时晶体表面还有大量的可溶性杂质,故依次用少量冰水以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再用95%乙醇洗涤以除去表面的水分,同时便以干燥,故答案为: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并减少溶解损耗,除去表面的水分;
19题 (14分)(1)极性, sp3 (2)2ΔH3-2ΔH2-Δ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3)8.7×10-7 N2H6(HSO4)2 (4)N2H4+4AgBr= N2+ 4Ag+4HBr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