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5张PPT。『论语』十则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怨恨,心里不满迷惑不解危险记住满足春秋战国思想家知识锦囊图片欣赏 孔 子 肖 像教学目标1、认识孔子,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
2、理解含义,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重点)
3、背诵课文。(重点)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返回山东曲阜“三孔”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关于《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五经是《易》、《尚书》、
《诗》、《礼》、《春秋》孔子名____字____,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____国人,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家、_____家、_____家,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儒家典籍是《____》,它属于______体,由____________ 编纂,共____篇。 考考自己丘仲尼鲁春秋思想教育哲学儒家论语语录二十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三
读
感
知
课
文
一读通 二读懂三读精读准字音,读通全文尝试翻译,了解全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信 ——达 ——雅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九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风乎舞雩(lún)
(zēng)
(xǐng)
(hóngyì)
(shù)
(móu)(zuǎn)
(guàn)
(sháo)
(kuì)
(yí)
(yú)放声朗读读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体味五千年前圣哲的教诲。注意句读听划出停顿,注意听难读字词的注音
朗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xǐngchuánxíngwǜhàoyíKuì yǘ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什么道理。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第 一 则研读课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名参
(shēn),字子舆。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自己。谋划,商量办法。诚心诚意。交往。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译文分析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的?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知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成语三省吾身这一则讨论思想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第 二 则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人想相同内心自我反省 孔子说:“看见别人的长处或优点,就要向他学,把他的长处和优点学过来。看到别人的短处或缺点,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如他同样的缺点。”这一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看齐但是,表转折。分析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拓展与延伸 胡适曰:“见人之善恶不同,而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 张国堂说:“爱自己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把别人的长处学过来。看到别人的短处,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如他同样的缺点。爱国的人,看到别国的短处,就会想一想自己的国家是不是也有如他国同样的缺点。孔子教人谦卑,教人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不要骄傲、自大、自是。作为国家和民族也要谦卑,要虚心地向外国学,不要骄傲、自大、自是。人只有谦卑,才能尊荣。国家和民族只有谦卑才能强盛。《圣经》说:‘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8:12)又说:‘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22:4)。中国,不会因为有某人批评而弱小,也不会因为有某人夸赞而富强。凡负责任地批评自己祖国的,是以智慧爱国。凡禁止别人批评自己祖国的,是以自己的亵慢爱国。”第 三 则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也许给施加不要想要用来奉行一句话代词,代这句话古今异义词,可以用来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一则讨论品德修养问题。恕(道)分析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3.谈个人修身做人的道理:
忠恕之道,“忠”的要求是该做的必须做,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不该做的就不做,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仁”“忠”——做“恕”——不做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品德修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第 四 则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胸怀宽广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务,使命重大道路,路程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这一则讨论:品德修养问题读书人分析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重而道远”得到了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这一分句采用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所表达的内容都得到突出。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思想品德修养:
为理想而奋斗,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第 五 则(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方法。据有,取。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的“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一种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但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去,背离,抛弃。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译文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厌恶的想要的方法,这里指孔子主张的仁道据有,取背离,抛弃讲仁义之道却得到了贫贱 做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
??? 孔子说:发大财与做高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当接受。穷困与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凡不应当逃避。
讲解:
??? 本则讲孔子的财富观:不因富贵或贫贱而违仁。孔子认为“富贵”要取之有道,“贫贱”要弃之有理。此“道”“理”在于是否合乎“仁”。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此“可求”的标准也是“合乎仁”。这一则讨论的是:品德修养问题分析 “富与贵……不处也”先用一个判断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表明并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指出“不以其道得之”就不应该占有,从而突出了“仁道”重要。“贫与贱……不去也”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又从“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这一方面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表述严密,使“仁道”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的强调。读了这五则《论语》
我懂得了……学以致用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一)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多向贤德的、
有大智慧的人学习。(二)思想品德修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思想品德修养:
为理想而奋斗,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四)思想品德修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五)第 六 则(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意思是“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分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反义词“先”“后”,来强调“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而”,表明“行”与“言”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位。第 七 则(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分析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第 八 则(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表假设。求得,追求。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译文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 孔子自己亦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果追求利益的行为是合平道义的话,即使是马车夫这样的低贱工作,他也会乐意去做。
可见孔子对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后来的儒家思想中,大都坚持义利并举的原则。
分析 “富而可……为之”中的“富”指做官,“而”表假设,是“如果”的意思,“求”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这句话用“虽……也……”这对关联词,表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求”强调了要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求”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时怎样做,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第 九 则(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即《韶乐》,虞舜时的乐曲名。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这里指欣赏。译文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没想到音乐竟然到达这麼高的境界. *韶是古代一种音乐的名称,是三代以上的舜乐.孔子听了这音乐後,三月不知肉味.有人解释「三月不知肉味」是说孔子在这段时间吃素.
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音乐感人之深.语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语译:没想到音乐竟然到达这麼高的境界.) 明确:这两则是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分析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则不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第 十 则(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的学生,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即暮春,农历三月。莫,通“暮”。春天穿的单夹衣服。在沂河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鲁国当时的祭坛。叹息。赞赏。歌唱。译文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点,尔如何?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 明确:这两则是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分析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刻画精细,诗意盎然。“喟然叹曰”是对夫子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孔子对曾点的赞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近自然。梳理课文论语十则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理想抱负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吾与点也任重而道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富贵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富可求,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真知灼见
千古流传讨论《〈论语〉十则》有的是讲道德修养的,有的是
讲处事原则的,有的是讲对生活的追求,请说明: 道德修养处事原则对生活的追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整体感知(一)文言现象汇总通假字 莫春者
“莫”通“暮”。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道”: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之。 仁道解释下列句中的“与”:1、吾与点也。 赞赏
2、与吾父居者。 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去”: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2、蓬山此去无多路。 距离解释下列句中的“士”:1、士不可以不弘毅。 指读书人
2、虽执鞭之士。 小官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成”:1、春服既成。 做好
2、成人之美。 成全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2、不成人之恶。坏的,不好的事解释下列句中的“恶”: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行”:1、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
2、先行其言。 实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而”:解释下列句中的“为”: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承接
2、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1、为人谋而不忠。 替,给
2、吾亦为之。 做
3、不图为乐 为,作,指创作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
2、见贤思齐焉
3、成人之美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6、吾日三省吾身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名词作动词,吹风。
名词作状语,每天。古今异义词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古汉语句式1、倒装句
1、欲乎沂。 即“乎沂欲”,状语后置
2、风乎舞雩。 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六七”定语后置
2、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省略句
小人反是 “是”前面省略介词“于”。
勿施于人 “于”前面省略宾语“之”
“也”表判断语气。(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三)成语溯源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试一试(四)写作特色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
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链接你能举例说明吗?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想一想 第7则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人不但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想一想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所说的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对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勇于批评改正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加上初一学的六则,我们初中共学习了16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的关于理想抱负。论语是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重点,比如2006年安徽省中考就考到了4则论语,所以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16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大意,最后深入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成绩更上一层楼!作业一 至少搜集两条论语,明天上课同学们互相交流。作业二 背诵课文,明天默写。认真准备,90分及格。思考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举例说明。
2、学习了《〈论语〉十则》后,你最喜哪一句名言,为什么?
理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读了《论语》,你的理想更远大了吗?
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了吗?“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读书人)的人生理想。1.翻译十则《论语》.
2.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3.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
4.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5.本文有很多语句都成为了成语,
请找出几个,并翻译。《论语》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成人之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6.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7.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的目的是什么?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仁以为己任”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不知而不愠任重而道远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
8、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曾子是每天三省:
9、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堂练习一、填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______ _____
对富与贵的追求应该:_____ _____ _____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课文中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人之美 行人道得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日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人之美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
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曾子是每天三省:学 以 致 用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不贤则内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课堂作业:
3、填空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 家、 家。《论语》
是记录 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
读 。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明做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坚强的意志的
句子是
。
(2)孔子提出的关于“恕”的处世准则是
。思想教育孔子及其弟子lún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作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见贤思齐焉
(2)为人谋而不忠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指德、行优秀的人诚心诚意宽宏坚毅据有,取课堂作业:
3、填空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 家、 家。《论语》
是记录 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
读 。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明做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坚强的意志的
句子是
。
(2)孔子提出的关于“恕”的处世准则是
。思想教育孔子及其弟子lún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业背诵《论语》十则
完成相关练习。“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的“而”字是顺接,把“学”和“习”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一般不需译。
2、“人不知而不愠”的“而”字是转接, “而”字前后两个意义关系是转折的,译作“但”、“可是”等。
[练习]说 出“而”的用法:
1、学而不思则罔。 (顺接 ) ( 转接)
2、温故而知新。 (转接) (顺接 )讨论1、《〈论语〉十则》有的是讲学习态度的,有的是讲学习方法的,有的是讲个人修养的,请举出例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举例说明。
2、学习了《〈论语〉十则》后,你最喜哪一句名言,为什么?
二、《论语》是记录( )和他的( )言行的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政治家,( )家。儒学学派创始人。
孔子教过弟子( )人,贤人有( )人
三、背诵全文。孔子弟子儒家春秋思想教育三千七十课外扩展阅读解释下列古文的意思: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子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人出娘胎后,大家的性情都是善良的,但因各人修养的不同,生活习性相差很大。孩儿不送去接受教育,这是做父母的错误;不严格教育学生,这是老师懒堕。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九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论语》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择善而从不亦乐乎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月不知肉味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成人之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言而有信
三十而立 知之为知之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举一反三 暴虎冯河
乐在其中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后生可畏 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察言观色 言必信,行必果
怨天尤人 一以贯之 杀身成仁
言不及义 学而优则仕 患得患失
因人废言 当仁不让 性相近,习相远
杀鸡焉用宰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四海之内皆兄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成语拓展4、(分发讲义资料)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②壹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5)何为不去也( )
(6)小子识之( )
2.“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______。
3.“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4.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____。
6.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
7.“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话可作为本文主题?翻译这句话。学法总结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
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继续(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
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
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
响语气,就可以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