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8 11:01:1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D 2.C 3.A 4.D 5.C 6.A 7.B 8.C 9.D 10.D 11.B 12.A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C 20.A 21.D 22.C 23.B 24.D 25.A 26.B 27.A 28.D 29.D 30.B
解析
1、平原地区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分布一般比山区要多;图中人口分布东半球明显比西半球多;亚洲人口数量比欧洲多;高纬度过于寒冷,生活的人类较少。
2、①是东亚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出比重大;②是南亚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逆城市化不明显;③是西欧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④是美国,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区。
3、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的变化与地形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故A正确。
4、读图可知,④处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最大,故D正确。
5、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故选C项。
6、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因此人口密度大,A项正确;②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晚,B项错误;③地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C项错误;④地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人口密度大,D项错误。
7、上海人口迁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就业岗位向周边省级行政单位转移,A错误;中部地区经济开发政策逐步落实,特别是皖江城市带建立,2013年以后安徽人口以迁入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的开始时间是2011年,不能显示浙江早期人口迁移,C错误;东部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产业类型差异造成的,D错误;故选B。
8、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以迁出为主,且迁出量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经济较落后省份,C正确;北京、江苏、广东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ABD错误;故选C
9、由图可知,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相比,常住人口一直小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向外流动,A错误。人口迁移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少于户籍人口数量,B错误。由于人口向外流动,且流出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老年人口比例应该是增加的,C错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D正确。故选D。
10、由图可知,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常住人口增加,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是安徽省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回流,D正确。故选D。
11、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据图分析,图示省级行政单位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故选B。
12、据图分析可知,该省级行政单位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A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C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误。故选A。
13、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可知,该省水资源短缺,因此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反而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错误。故选C。
14、P1和P2都代表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的合理容量就越大。据图可知,P2>P1,所以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
15、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不同,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故选B。
16、都城是君王居住办公之地,而非农业生产之地,A错误;离宫距长江近,更便于取水,B错误;离宫距长江近,容易发生水患,故都城未建在离宫处,C正确;离宫临近河流,河流可作为天然防御屏障,更利于防卫,D错误;故选C。
17、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而到了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说明水患问题缓解,可能是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径流减小,水患减少,B正确,A错误;离宫和都城距离近,气温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不大,CD错误。故选B。
18、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读图可知,商业、住宅、行政和工业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OA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商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规划设计为付租能力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相应功能区,OA段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OA 段最可能形成商业区;AB段住宅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B段最可能形成住宅区;BC段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BC段最可能形成工业区,故最可能形成工业区的是BC段,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20、四地中A地位于市中心,靠近消费群体,交通便利,地租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D地高级住宅区环境质量较好,生活便利,且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森林和河流,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D正确;A地在市中心,交通拥堵,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A错误;B地离铁路近,噪声较大,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B错误;C地位于河流的下游,主导风的下风向,污染严重,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C错误。故选D。
22 、据材料可知,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多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贵州地形崎岖,建在山坡上可以充分利用地形条件,①正确;不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威胁,不利于降低建筑成本,②④错误;山坡处不利于洪水汇集,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③正确。故选C。
23、采用木质结构主要与建筑原料有关,A错误;尖顶主要是利于排水,当地不易发生暴雪,C错误;支柱架空可减少潮湿天气的影响,B正确;宽檐主要是减少雨水的影响,D错误。故选B。
24、聚落规模与人口规模有关。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当地耕地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人口数量少,导致聚落规模小,故选D。
25、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左右,城市化水平高,乙国城市化水平在35%左右,城市化水平低,美国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高于日本,结合选项可知,甲乙两个分别是巴西、印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城市化水平高,增长幅度比中国低,A错误;乙国城市化水平低,因此农村人口比重高,B正确;英国经济发达,由图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比英国和甲国低,C错误;英国工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化水平高,没有出现虚假城市化,D错误。故选B。
27、土和泥砖砌成的房屋最怕的是雨水冲蚀,该传统民居能够用土坯建造,并经久存在,说明这里的雨水较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B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区是否有厚厚的黄土,无相关信息支撑,D错误。故选A。
28、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区域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白天炎热、夜晚较凉。厚厚的墙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减少室外热量的输入,夜晚减少室内热量的输出,营造出室内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气温偏高的舒适的温度环境,D正确;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29、读图可知,在1890--1950年之间,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坡度缓,其速度低于美国,A错误;读图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1965年前后,而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2010年前后,所以英国先于美国达到 城镇化的后期,B错误;读图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于美国,C错误;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最陡,所以其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D正确。故答案选D。
30、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城镇化建设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B错误但符合题意;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二、综合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31.答案:(20分)
答案:(1)稠密 盆地 海拔较低的谷地(3分)
(2)农民工外出务工和经商(1分)
(3)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4分)
(4)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6分)
(5)实行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纳回乡农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地区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人口稀少。川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
第(2)题,四川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
第(3)题,造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第(4)题,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可从对人口发展、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
第(5)题,为吸纳返乡农民工,政府可通过经济、政策等措施以及组织培训等方式吸引。
32.答案(20分)
(1) 住宅区; 商业区; ( 4分)
(2) d; 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区;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 8分)
(3) 乙,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8分)
解析:(1)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符合的是②;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应的是①。
(2)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符合的是d。
(3) 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读图可知,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乙地,原因是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读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变化图 (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完 13.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
成7-8题.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高一地理试题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下图是两种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关系示意图.据此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回答14—15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图示信息反映的是 (  )
在地图上除去陆地和海洋,仅画 A.P1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
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 容量
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
7.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 (  ) B.P1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资源
1—2题:
A.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对人口吸引力下降 环境承载力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 ,
布 ( ) B.
中部地区经济开发 安徽人口迁入量增大
   C.P2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
浙江山地多平地少,早期以人口迁出为主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 合理容量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平原比山区多 D.东部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方向不同 D.P2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8.甲曲线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15.两条曲线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A.北京 B.江苏 C.江西 D.广东
,   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住比 A.警戒性 B.相对性 C.临界性 D.绝对性B.②城镇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M 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
  右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 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
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
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
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 古城衰落. 世纪起, 市人口集聚,3.据图分析 影响①②③④四 M 19 S
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 现已发展为地级市.右图示意长江流域局
因素是 (  ) 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16-17题.
A.地形     B.气候 16.M 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  )
C.河流 D.土壤 A.方便耕作 B.便于取水 C.减少水患 D.利于防卫
4.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古城中心的变迁 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
(  )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 “U”字 9.图示期间安徽省 (  ) A.湿润 B.干旱 C.温暖 D.寒冷
形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 “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回答5—6题: A.人口迁移以净迁入为主   下图为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5.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B.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 18-19题.
(  ) C.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A.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 D.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
逐渐减小 10.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 (  )
B.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 A.户籍制度调整 B.生态环境改善
逐渐加大 C.生育政策改变 D.就业机会增加
C.“U”字形线以内区域人   人口最大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
口相对稀疏 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右图为某省级行政单位人
D.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 口最大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逐渐加大 11.图示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 (  )
, ( ) 18.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某一土地.6.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A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A.①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B.②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稀疏 商业 住宅 工业 行政12.推断该省级行政单位最可能是 (  ) A. B. C. D.
C.③地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A.山东 B.湖北 C.新疆 D.广东 19.工业占地面积往往较大,仅考虑土地成本,工业活动主要集中在 (  )
D.④地冬季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A.OA B.AB C.BC D.OB
高一地理试题 第1页 (共6页 )                      高一地理试题 第2页 (共6页 )                        高一地理试题 第3页 (共6页 ) 
{#{QQABQQIAogAgAIAAABgCUQXiCACQkAAAAAoOQEAAMAAACANABAA=}#}
  城镇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   陶斯镇位于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这里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自16世纪以 (1)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      (填 “稀疏”
于城镇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20-21题. 前就开始的印第安人土胚结构建筑房屋的艺术,村落由两组房屋群组成,均 或 “稠密”),且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名称);川西地区人
用晒制的土胚泥砖砌成.下图示意陶斯镇土胚泥砖砌成的民居.据此完成下 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名称).(3分)
面27-28题. (2)“留守儿童”和 “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分)
(3)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      ,说明流入地吸引
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4分)
(4)分析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6分)
27.图示传统民居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
20.根据图示信息,A、B、C、D四地地租最高的是 (  )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说明当地为吸纳这部分劳A.降水较少 B.气候湿润 C.昼夜温差小 D.黄土深厚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8.该传统民居墙体厚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动力应采取的措施.(6分)
21.请在 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  ) A.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B.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吊脚楼 (右图) C.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32.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在高 D.白日减少热量输入室内,夜晚减少室内温度输出 (20分)
低不平的山坡上,用木柱撑起.吊脚楼的基本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1850-2050年中

“ 国 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29-30题.
特征可归纳为 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
空”.据此完成下面22-24题.
22.吊脚楼建设在山坡上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当地平地少  ②可减少地质灾害威胁  
③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   ④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吊脚楼的特征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木质结构—当地多地震 B.支柱架空—当地多潮湿天气
C.尖顶—当地冬季多暴雪 D.宽檐—当地多大风天气 29.1850年之后,中、美、英三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
24.在农业社会,当地聚落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  ) 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A.林木产量小 B.河流水量少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
C.美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早与英国
C.风俗习惯 D.耕地面积小
D.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下图为2000年和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完成下面25-26题. 30.关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写出①②
A.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所代表的功能区:①     、②     .(4分)
B.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试说明原因:
C.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8分)
D.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
二、综合题 (每道题20分,共计40分) 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地,试说明原因  .(8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目前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
25.甲、乙两国是 (  ) 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
A.巴西、印度 B.印度、日本 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
C.美国、巴西 D.印度、美国 口分 布 不 均,以 平 武 至 盐 源 一 线 为
26.目前四个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 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
A.甲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B.乙国农村人口比重最高 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
“留守儿童”
和 “留守家庭”等我国农村普遍存在
C.中国城市化水平高 D.英国出现虚假城市化
的现象.
高一地理试题 第4页 (共6页 )                      高一地理试题 第5页 (共6页 )                        高一地理试题 第6页 (共6页 ) 
{#{QQABQQIAogAgAIAAABgCUQXiCACQkAAAAAoOQEAAMAAAC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