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16: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1.课程标准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要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帮助学生大体理解文章较为陌生的词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感受梦境的美好。
2.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二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本课训练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梳理问题,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背景资料,别人对这一作品的评论注解。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七个单元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昏沉的夜”和“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把握不准,在黑暗现实中,他强烈追求美好的事物,把家乡江南美景描写的“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研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美好。
(2)结合“阅读链接”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美好。
【教学过程】
一、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的故事”写的是(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梦境。
2.回忆:这个好的故事发生在( ),像( )。
3.展示目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
(一)学习任务一:“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1.说“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依据是什么?
2.梦境是什么样子的?找相关句子品读赏析。
3.梦境一般是黑白的,但是鲁迅的梦境却是有颜色的,这是为什么?(方法:自学、对学、展学)
反馈交流。
依据一:
依据二:
依据三:
配乐朗读:孩子们,这样的梦境多么-----;这样的梦境多么-----;这样的梦境多么-----;
继续看,梦境在变化,看,读------原来这个梦境是有颜色的,而且这样的颜色还有可能继续扩散,看------红色继续扩散,一圈一圈荡漾着------光怪陆离,变幻无穷,这个红色的梦还在继续------
孩子们,这就是好的故事,这个梦境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
其实,一般人做梦,只能做到黑白的梦,是没有颜色的,但这篇好的故事却是一个有颜色的梦。同学们注意看在这些文字当中出现了那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第一个读-----大声地读------
那么多的红,红艳艳,红彤彤,红灿灿,这样的红色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生机勃勃这是他的感觉,应该还有不一样的感觉
生:和谐、喜庆
生:美丽还有不一样的感觉------
总之,在鲁迅先生笔下,这是一个多么------多么------多么------的梦啊!
学习任务二: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悟“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象征意义。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常常是和人的愿望、希望、盼望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个好的梦对鲁迅先生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阅读连接一”(幻27)
读这一段资料,我们要学会抓关键信息。这么长的一段资料,你认为关键信息在哪句话?
扫描,捕捉,锁定------谁找到了?(作者希望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这句话的关键词在哪里?
原来这个好的故事就是-----希望;原来这个在水里,像云锦的梦就是-----希望;原来如此美丽,如此幽雅,如此有趣的梦境就是------希望。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梦?这篇《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借助资料,说说1925年前后鲁迅的生活,说一点就行。生畅谈-----“新文化运动回潮,鲁迅先生有点苦闷,有点迷茫”“《野草》写于1924----1926年”。我也找了些资料,(幻28)静静看,默默读,找一个词形容1925年鲁迅的心情,你会找哪个词?
苦闷 怅惘 孤独(板书)
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白色恐怖威胁着鲁迅,他能不苦闷吗?
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战斗,那个时候的鲁迅是怅惘的,一方面鲁迅在为大众受罪,另一方面大众却不理解,这样的鲁迅怎能不孤独?
同学们,查找资料就该寻找有价值的关键信息。
既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了解1925年的鲁迅,他是-----的,他是-----的,他是------的。
1925年的鲁迅,如果做梦他梦到的应该是一个苦闷的梦啊,然而他梦见的却是---幻29
是啊,你不觉得奇怪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年的鲁迅应该梦到的是一个怅惘的梦啊,但作者梦到的却是------幻30
是啊,你不觉得奇怪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年的鲁迅,应该梦到的是一个孤独的梦啊,但作者梦到的却是------幻31
对啊,这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一个孤独的鲁迅,一个怅惘的鲁迅,一个苦闷的鲁迅,梦到的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一个优雅的梦?一个有趣的梦?猜猜看------
生:希望世界是这样的------继续猜
生:以后中国的样子
生: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猜测有没有道理,再来看一段资料,做一些验证,哪些想法你和他是一致的,你也会做一些调整,哦,原来还有这样的意思在准备-----读幻32,(蓝色的字你们读)
总结:
再苦闷也不能失了希望,再孤独也不能没有希望。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散文诗------《 》,这个好的故事在-------,像------;这个好的故事是多么------,多么------,多么------;这个好的故事是------,无论------无论------无论------。
三、用
原来这样一个美丽的梦境,是有所象征,有所寄托的,象征着什么呢?寄托着什么呢?把你的想法、思考、想象写出来。(5分钟)
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四、疑
其实,“好的故事”不光属于鲁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就是------, 无论------无论------无论------,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让我们永远记住属于自己的-----------
好书推荐:《野草》《朝花夕拾》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在水里 像云锦
美丽 幽雅 有趣
希望
无论 苦闷
无论 怅惘
无论 孤独
【教学思考】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先总写。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2.写梦中所见的“现在”和“好的故事”。一写“现在”的所见与“回忆”内容相似:“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一篇“好的故事”。
3.“美的人美的事”融为一体,“美丽,幽雅,有趣”“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二、成功之处
为了让同学们亲近鲁迅,走近鲁迅。让学生在这组课文的阅读中认识到,鲁迅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是我们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不足之处
我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过于冗长和啰嗦,总觉得学生还可以理解得更好,回答还可以更完善,于是变成了带着学生“绕圈子”,既拖慢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又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改进措施
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地诵读,由浅入深慢慢体会作家这样描写的妙处,悟出作家写作的动机,寻得作家“白描”的写作秘诀。最后删除色彩词,从有到无,体会白描之简洁;添置更多物象,让画面内容变得丰富;有了人的加入,画面更添生机;设置倒影,移步换景,绘出多幅画面;现实取材,发散思维……逐层递进,学生在不断修改、创作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