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雨季需要排涝,其他季节需要灌溉,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也就加强了居民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主要说明
A.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 B.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
C.农耕文明源于水域丰富 D.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
2.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它与奴隶制度有相似之处,但又不等同于奴隶制度——它主要强调社会分工。可以说,种姓制度是印度文明所特有的。据此,种姓制度可以用来印证印度
A.文明的独特性 B.宗教的虚伪性 C.阶层的对立性 D.职业的世袭性
3.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古希腊城邦的这一特征
A.利于促进大规模农业生产 B.便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
C.阻碍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D.导致文化和艺术的单一发展
4.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希波战争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该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他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是
A.苏格拉底 B.希罗多德 C.亚里士多德 D.修昔底德
5.埃及新国王时期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学习了许多先进的军事技术,如制作战车和复合弓。这反映出当时的埃及
A.国家军事力量落后 B.外交成就显著
C.重视其他文明成果 D.文化高度繁荣
6.表1波斯帝国行省(部分)名称和主要功能
行省名称 美底亚 吕底亚 巴比伦 埃及 巴克特底亚 索格迪亚 犍陀罗 亚美尼亚
主要功能及特征 行政中心 经济中心、资源丰富 文化和宗教重要性 战略位置、粮食生产 边境省份、抵御游牧部落 边境省份、重要贸易路线 文化交流 缓冲国家、军事重要性
据上表可知,波斯帝国各行省
A.是为抵御游牧民族而设的 B.主要职能受地理位置影响
C.总督是政权的最高主宰 D.阻碍波斯帝国文明的兴起
7.图1为某一宗教传播路线示意图,该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8.印加帝国修筑了两条主干道: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这可用于印证印加帝国
A.中央权力分散 B.道路网络发达 C.工业技术高超 D.统治疆域广阔
9.一位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帝国时写道: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A.商业兴旺 B.技术先进 C.手工业发达 D.文明优越
10.13世纪初,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马里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材料体现了马里
A.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B.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C.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D.注重发展宗教事业
11.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准备开辟一条前往亚洲的新航线,但实际上他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大陆。这个大陆后来被称为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澳洲
12.1497年,由意大利籍探险家卡伯特领导的远航,在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支持下成功抵达了北美洲。这次远航
A.发现了纽芬兰岛 B.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殖民地
C.到达美洲合恩角 D.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13.17世纪中期,一名非洲奴隶逃到了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在那里,他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状况最可能导致
A.殖民地的政治独立 B.非洲文化的消亡
C.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D.身份差异的消除
14.表2被殖民地区输往殖民国家的主要产品
殖民国家 被殖民地区主要产品
西班牙 黄金、银、糖
葡萄牙 香料黄金糖
英国 茶、棉花、烟草
法国 糖、咖啡、棉花
荷兰 香料、咖啡、糖
据上表可知,被殖民地区
A.劳动力和资源受到剥削 B.工业体系非常完善
C.本地经济保持多元发展 D.资源原料十分丰富
15.18世纪,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一种来自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尤为流行,也成为英国与中国之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商品是
A.丝绸 B.茶叶 C.棉花 D.香料
16.1500年以后,大航海时代到来,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两大殖民强国而傲视全球。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阶段性特征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工业强国 B.东方已成为西葡的投资场所
C.西班牙、葡萄牙大肆输出商品 D.西、葡尚无力征服农耕大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常设官职非常少,直到公元2世纪,中央和行省的高级官员不过150人左右。罗马境内存在众多地方风俗与文化,甚至同一行省内部都保留着自已部落首领的藩属国。即使是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中于一身的皇帝也不可能将触角深入城市和乡村,只能仰赖行省和地方的精英阶层治理各地。行省总督是该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总督之下是罗马帝国的基本单位自治市,每个城市设有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保卫疆土和向中央政府输送税收,即使是这些任务,地方政府大多也仅限于倡导,而非通过政府投资系统开发和兴办。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材料二 罗马城起于山丘之上,台伯河河床较低致使当地居民日常取水极其不便。帝国境内地势险要之处的水源无法满足军事需要,位于西班牙的陈旧供水系统也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从而修建了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引水桥由2.04万块石块堆砌而成,共由166个圆拱构成,128根石柱支撑,长728米,高30.25米。引水桥巧妙地结合赛戈维亚的地势特点进行设计,将河水引向地势较高的城市区域。
——摘编自李延梅、周小儒《浅谈西班牙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设计之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目的,并指出赛戈维亚高架引水桥的建筑特征。(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城不到一百年,就已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即新柏拉图派主要注释,阿拉伯人翻译的希腊哲学家著作不下一百种,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哈里发马蒙时代(813-833年在位)达到极点,他在830年于巴格达创办著名的智慧馆既是图书馆、科学院,也是翻译局。阿拉伯学者不知疲倦地翻译希腊科学著作,并进行研究。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成就,使本身得到滋养,形成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7—13世纪,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几百年内大放异彩,表现了阿拉伯人卓越的创造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唐宝才《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7一13世纪阿拉伯人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玛雅后古典期文明销声匿述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无法读懂那些文字和史书。西班牙入侵后,虽然玛雅璀璨的文明几经糟蹋,但其余晖至今仍在坚定绽放,尽管欧洲天主教和现代工业文明对玛雅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我们仍可在某些细微之处,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现在的玛雅人,信耶稣也信羽蛇神,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时代和玛雅精神的双重文化。
——摘编自李均《神秘莫测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玛雅文明湮灭的原因和玛雅文明“余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玛雅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启示。(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15世纪初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最终导致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的航线和从欧洲向西航行直达美洲并发现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一周的航线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面貌,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摘编自杨风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邢台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D2.A3.B4.B5.C6.B7.D8.D9.A10.A11.C12.A13.C14.A15.B16.D
17.(1)必要性: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政务繁杂;官僚体系不完善;地区文化风俗具有差异性;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目的:解决城内居民日常用水的需要;解决军事方面的需要。(2分)
特征:以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石柱支撑圆拱的建筑造型;紧密结合地势而建。(6分)
18.(1)原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语的推广;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文明文化;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对阿拉伯文化建设的重视。(6分,答出主点即可)
(2)贡献:翻译、推广其他文明文化;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原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贵族子弟养尊处优;西方殖民者的入侵。(6分,答出三点即可)
特点:融合现代工业文明和其他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分)
(2)启示:文明发展需重视可持续性;要警惕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可能导致文明崩溃的因素;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前,各地之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联系,但是范围比较小,联系涉及局部。
新航路开辟后,亚非欧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洲、大洋洲、北冰洋也被纳入了世界航道体系。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小麦、水稻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等伴随着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总之,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