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11:5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一位社会学家参加北平的一次会议后生动地描述了他的感受:“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体现了( )
A.人物服饰的多样性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群众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广泛性 D.开国大典的盛况
2.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决定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A. D23 B.234C.24D.D234
3.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C.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4.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人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徐徐升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6.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永载中华史册的伟大历史时刻。下列关于这一“时刻”的研究资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B.学者著作中有关开国大典的描写
C.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回忆录 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
7.2023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8周年,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
A.72周年 B.68周年 C.71周年 D.69周年
8.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开国大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9.在进行以“志愿军——最可爱的人”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你认为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实物资料③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B. D24 C. D34 D.34
10.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此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上甘岭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
B.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11.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12.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开国大典
13.“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4.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如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政协筹备会向国内外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得到热烈响应。“黄河国旗方案”(黄河横穿旗面,黄河上方缀着一颗五角星)在政治协商会议国旗审查小组初选时受到大多数代表的赞扬。后来由于张治中等同志坚决反对“黄河国旗方案”而最后否定这一国旗设计方案。最终,对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进行简单修改,然后将它确定为国旗图案: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材料三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将“五星红旗图案”确定为国旗图案是哪一次会议作出的决策?(2分)
(2)材料二中的“28响”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有何国际影响?(8分)
(4)综上所述,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6分)
17.探究题。(20分)
【背景篇——土地制度深恶痛绝】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此,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政策篇——有法可依目的明确】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改革篇——土地易主欢欣鼓舞】
材料三
漫画《家乡喜讯》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意义篇——农民翻身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5 CACDC 6-10 DADBD 11-15 ABAAD
1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程,即从1921年到1949年。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7.(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
(2)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
(3)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等,不用每年向地主缴纳地租,等等。
(4)实现了。措施: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