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18: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并熟练运用8个生字,书写流畅14个生字,准确无误地掌握“颐和园、长廊、画舫、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等词汇的读写。
②能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如背诵个人喜爱的部分,感受文字之美。
③学习并掌握如何遵循游览的脉络,精准捕捉并描绘出景物的独特魅力,提升自己的描写与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如同沉浸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自我阅读与领悟让他们悠然感受颐和园的如画美景,心灵在字里行间自由穿梭,享受阅读的快乐。
② 学生通过协作与探讨的学习方式,深入挖掘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语言,品味其中的丰富内涵,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颐和园的秀丽景色与课文中精美的文字相得益彰,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中国的“世界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与保护的决心,培养了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我们将引领学生踏入颐和园的美丽画卷,深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才能,旨在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教导学生如何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记叙,并教授他们如何捕捉景物的独特之处,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使文字跃然纸上,充满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
精准掌握按照游览顺序捕捉并细腻描绘景物独特之处的写作技巧,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运用文字,将所见之景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1. 一份生动传神的颐和园多媒体课件,如诗如画地展现出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绚丽。
2. 倡导学生们自发提前深入探究颐和园的相关知识,充分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与毅力。
五、经过精心筹划的课时设置:为期两课时的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与深入性得到全面保障。
六、充满变化的教学环节: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与引人入胜的互动探究,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都对旅游怀揣着无尽的憧憬?今天,让我为你们揭开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旅程的序幕,那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北京,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请大家紧随我的笔触,一同领略课题之美:“颐和园”。请特别关注“颐”字左侧的笔顺,其中巧妙地镶嵌着一个“口”字。现在,请全体同学齐声诵读这个课题,让我们的心灵随着字句飘荡,展开一场文学的遨游。(生读课题)
二、预习检验,精准发音
老师:同学们在课前都认真预习了课文,我深信你们对这些词语的发音已经有了扎实的掌握。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发音,品味其中的韵律之美。
1. 词汇呈现:
(1)无拘无束地自由朗读
(2)点名指定学生进行朗读
(3)老师亲切询问:在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让你感到困扰呢?
2. 图片展示:横槛、琉璃瓦,镜头捕捉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
三、朗读与感悟,探索学习之道
(一)洞察游览脉络
1. 老师:字词的障碍已经扫除,同学们现在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所经历的每一处风景,用笔细致地描绘出这些景点的轮廓。
2. 分享与交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然后说道:“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是颐和园的各个景点图。作者从大门开始,经过大殿,漫步在长廊,登上万寿山,最终抵达昆明湖。这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完整足迹。在这些众多景点中,哪一个最吸引你们呢?请你们找到你们最喜欢的部分,深情地朗读出来,细细品味,把那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勾画出来,稍后与我们一同分享。”
(二)领略风光,感受瑰丽
1、长廊
学生:我钟爱长廊。
老师:哦?能否分享一下,你为何如此喜爱它?
学生:因为它蜿蜒无尽,仿佛一条时间隧道,引人深入探索。
老师:你的描述真是充满诗意。那么,还有哪位同学与你有相同的喜好?你又是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了长廊的绵长?
学生:它有七百多米长,每当我走在上面,仿佛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老师:真是眼明手快,抓住了句子中的关键数字。那么,想象一下,这么长的长廊在你眼前延伸开来,是怎样的景象?又该如何诵读这段文字,来传达出它的壮丽呢?
老师:请看,这就是那壮丽的长廊。在1992年,它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收录。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个世界级的壮举,感受它的宏伟与辽阔。
老师:除了长度,你还喜欢它什么?
学生:我喜欢它的画。几千幅画,每一幅都独一无二,仿佛古代工匠们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其中。
老师:还有呢?
学生:我喜欢它的花。廊外的美景如诗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老师:同学们,设想一下,此刻我们身处这长廊之中,抬头就能欣赏到廊内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画作,而廊外则是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微风从昆明湖上轻轻吹来,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对!“神清气爽”。请你把这个词记录下来。再次诵读这个词语,将你刚才的感受融入其中,让我们一起领略长廊的美——
“多么美丽的长廊,多么长的长廊啊!”现在,我们来看这一段整体描述,有哪位同学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诵读一下?太好了!老师为你配上悠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倾听,一起感受长廊的绵长与美丽,沉醉在这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中。
2、万寿山
老师微笑着询问:“在长廊之外,哪处景点最吸引你?”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佛香阁与排云殿。”
“那就请你为我们朗读一下描写它们的段落吧。”随着学生的朗读声落下,老师引导同学们的目光转向窗外的万寿山景色,问:“站在山下,你们能否辨认出佛香阁与排云殿的位置?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自信地指着山上的建筑,说:“那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便是佛香阁,与图文对照后,我更加确认了。”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对全班同学说:“请大家默读课文,寻找能够凸显佛香阁与排云殿雄伟壮丽的词语。”很快,有学生找到了答案:“闪闪发光”与“金碧辉煌”这两个词语极为贴切。
男女生轮流朗读,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将整个万寿山的壮丽景色都呈现了出来。
3、昆明湖与十七孔桥
学生满怀热情地说:“我最喜欢的是‘昆明湖’这一部分。”老师好奇地问:“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它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着对昆明湖的热爱。
老师感慨地说:“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俯瞰,那份美景尽收眼底。那么,你认为怎样读才能传达出那份美好呢?”又有几位同学勇敢地尝试朗读,希望能够捕捉到那份美景的神韵。
读完后,老师问:“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然后,老师又引导大家感受昆明湖的静谧之美,有学生立刻发现了文中的用字之妙:“老师,这里说游船划过湖面用了‘滑’字,而不是常用的‘划’字。”
老师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很对。湖面如此平静,宛如一面镜子,游船、画舫轻轻滑过,不留痕迹。作者用词精准至极,换成其他任何词都无法体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的美。”
她指着窗外的昆明湖说:“看!这就是水平如镜的昆明湖。除了像镜子,它还像什么?”有学生立刻回答:“绿得像一块碧玉!”老师微笑道:“没错,昆明湖就像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现在,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说完,她自己也轻声背诵起来。学生们受到感染,纷纷跟着背诵。背诵结束后,老师又问:“从万寿山下来,我们来到了昆明湖。湖上有一处重要的景点——十七孔桥。有同学喜欢它吗?”
一位学生站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了描写十七孔桥的段落。老师听后问:“你最喜欢昆明湖的什么呢?”学生回答:“那些姿态不一的狮子。”
老师笑着说:“是的,这些狮子各具特色。想象一下,它们会有怎样的姿态呢?”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力,描述出各种可能的姿态。
最后,老师总结道:“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实际上,十七孔桥上的狮子共有544只,我猜你们说的姿态肯定都有。等你们有机会去那里游玩时,一定要到桥上找找看哦。”说完,她让学生各自朗读描写狮子的段落,边读边想象那些可爱的小狮子的样子。
4、回归整体
教师:先前,我们每个人都精心挑选了自己最钟爱的景点进行朗读,我深知,还有许多其他的绝美景色让你们心动不已。此刻,让我们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我坚信,你会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悟与启迪。
四、回首本文,揭开新的探索之旅
在这美好的时刻,我深感我们共同沉浸于这篇文章的情感之中,仿佛与文字中的每一句、每一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此时此刻,有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站出来,与我们分享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呢?
颐和园,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不仅仅是我国,更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它在1998年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的美丽,诸如谐趣园等无数景点,每一处都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魅力,它们的美丽难以用言语来尽述。
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有机会亲自踏上颐和园的土地,用心灵去细细品味那里的每一处风景,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课后作业:请大家回到家后,化身为一名小导游,将你心中所感受到的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按照游览的顺序,细细描述给你的爸爸或妈妈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作者是如何巧妙地按照游览的顺序,将每一处景物描绘得如此清晰生动的。
板书设计:
漫步于颐和园,目之所及,长廊曲折蜿蜒,佛香阁巍然高耸,排云殿雄伟壮观,万寿山静谧庄严。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颐和园这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