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专题四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政、文等)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勾画蓝图思想武器①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脉络梳理概念解读
1、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2、资产阶级制度: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代议制)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英国为代表)国家元首是世袭的
(美国为代表)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政党制度
大多两党制或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特征: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君主立宪制: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类型。
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二元制)
美国:共和制(总统制)
法国:共和制(议会制)
两大模式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材料一 :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抓住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海外贸易迅速扩大,国内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英国贵族不顾农民反对,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业,因而被称为新贵族。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查理一世经常不顾议会的反对任意征税,还提高关税,并强制发行公债。
——《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①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②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③政治:国王厉行专制,议会传统遭到挑战;
④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内战开始
查理
二世复辟
1688年议会赶走了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因进展顺利,没有流血冲突,而被称为“光荣革命”。
处死
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护国主
两次内战
共和国
军事独裁
革命开始
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40
1642
1649
1653
1660
1688
詹姆斯二世
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革命过程的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
2、革命过程及结果
结果: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光荣革命:1688年11月,威廉在49艘战舰的护卫下,率领步兵1.1万人、骑兵4000人,分乘200艘运在英国的托尔贝港登陆。大军压境,数万名英军不愿迎战。一些主要将领甚至带领投降。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也背叛了他……詹姆士二世选择了逃跑,轻而易举地丢掉了自己的王位。威廉兵不刃血进入伦敦。 -----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一:光荣革命光荣在何处?
没有流血而实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
问题二:光荣革命有何意义?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读史感悟:革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因,适时妥协同样是一种政治智慧。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思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立法权
限制国王征税权
限制国王军事权
意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18世纪中叶)【历史纵横】
(1)概念: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制的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行政权力转移于内阁),其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权力机制与特点
①内阁首脑是首相,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②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
对议会负责
内阁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国王
形式任命
统而不治
掌握行政、影响立法
监督内阁
国家权力中心
拥有立法权
财政权、行政监督权
军权等
选民
下院
议会
上院
贵族世袭
任
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机制
特点:
①国王统而不治;
②议会至上;
③权力制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完善: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①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②欧洲革命潮流冲击和英国群众斗争高涨;③工业革命的推动是根本原因。
(2)改革内容:放宽对居民财产的限制;重新分配议席。
(3)评价: 积极:选举权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受益; 局限: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君主立宪制确立影响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1、对英国而言:①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保障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避免独裁统治,是历史的进步。②经济: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世界而言: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真题演练】
本题考查目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变历程。
B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历程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英国殖民统治和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③思想: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历程
2、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9月,约克镇大捷,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783年,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危机材料: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邦联条例》)弄得软弱无力……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论美国的民主·上》(1)政治危机: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常备军,无力解决大国威胁和平复地方叛乱;(2)财政危机:无力支付巨额的债务;(3)经济危机: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贸易和促进商品流通。强化中央集权,实行联邦制1787年宪法应运而生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其成果就包括一章序言,七条正文,不到5000字,历时116天,而且开会过程中充满争吵,记录有569次投票,应到74人,实际到场55人,最后39人签字。
【制宪会议】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复议时可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对法律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分权制衡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任期制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军队总司令
参议院
众议院
在制衡中妥协的美国
1、联邦制——州与联邦政府的妥协
联邦政府有征税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外交、募兵等权力,又赋予地方各州一定的自治权
2、民主共和制——联邦(中央)政府内部的妥协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间的三权分立;国会分成参、众两院
3、参、众两院议席的分配——大州与小之间的妥协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这样就协调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4、保留奴隶制、黑人人口折算: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妥协
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不同点 唐朝三省六部制 美国三权分立
目的
内容
性质 (实质)
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都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的作用。
相同点:
【总结提升】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异同比较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行政权上的分权(决策、审议、执行)
司法、行政、立法分权
封建君主专制的体现;
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体现。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民主共和制度确立影响
材料:美国宪法的另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原则和实践,使共和政治成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现实。这些新的宪政原则 (包括人民主权、公共福利、共和政体等)既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宪政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美国人基于自己历史经验上的一种创新。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性质: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大小州、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其它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3)也存在有一定局限性:如种族歧视、对选举人资格有严格的限制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和完善: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资产阶级)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四)美国民主政治的巩固:南北战争
1、南北战争的背景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提高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根本原因:南北方经济矛盾不可调和
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发展
(四)美国民主政治的巩固:南北战争
2、南北战争的历程及影响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宅地法》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内战结束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一)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是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法国简史》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②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③美国独立战争的刺激
2、法国大革命过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打并拆毁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爆发,并最终推翻王权,于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二)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1789年8月
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艰难性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二)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2、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合作探究】共和制的确立如此艰难的原因
1、政治:国内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经济: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
3、文化:传统的君主专制思想浓厚。
艰难历程:从1789年爆发大革命到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下,君主制和民主制进行了反复较量。法国人民经过不懈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制。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二)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法国共和政体运行机制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行政权)
多数票选出
可在参议院同意的
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任命(众议院同意)
负责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副署
意义: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使法国社会稳定发展。
【难点突破】比较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和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项目 美国 法国
国家元首是谁
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
国家元首的任期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政府如何产生
政府对谁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
总统
有
有
总统
总理
总统上台组阁
总统上台组阁
对总统负责
对议会负责
总统
议会
选民间接选举
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四年
七年
总统对议会通过的法案可以行使否决权
总统需经参议院的同意,
才有权解散众议院。
四、德意志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德国统一
谁来统一?
怎样统一?
为何统一?
分裂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
普鲁士
三次王朝战争(1864普奥对丹麦;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
四、德意志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德国的民主政治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首相
议会
(权力中心)
(行政权)
(立法权)
任命
负责
无任何监督权
召集和解散
在军事和财政问题上有否决权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局限性: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专制色彩。
进步性:①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国家;②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德 国 英 国
相同 不同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议会
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国王,没有实权,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皇帝,拥有行政、外交、军事、立法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由皇帝任免,向皇帝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进行组阁,向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拥有最高立法权。
比较德意志帝国与大英帝国的政治制度的异同,完成下面表格?
四、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散
俄国
建立途径
国别
影响及局限
美国
意大利
德意志
日本
根本原因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
奴隶制
分裂
封建制度
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维护国家统一,扫清发展障碍
种族歧视仍在
实行君主立宪制,实现国家统一
实行君主立宪制,军国主义盛行,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力增强
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军国主义抬头
1861
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南北战争
1861-1870
统一战争
1864-1871
三次王朝战争
1868
明治维新
反思: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
(3)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课堂小结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法国 俄国
标志 1689《权利法案》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明治维新 1787宪法 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农奴制改革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封建专制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沙皇专制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天皇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君主专制是实 民主立宪是虚 军国主义 三权分立 制约平衡 参议院、总统相互牵制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没有触及封建专制
相同点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启蒙思想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1、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由全体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公共权力机构,代表他们行使权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
2、理论依据:启蒙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3、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民主共和制(美国、法国)
4、特点:①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法制原则;②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③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④议会形式(间接民主)
5、评价:(1)进步性:民主政治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性:①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②对外推行殖民主义。
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过程可以获得的认识
资本主义兴起
教权
王权
思想解放运动
(理论)
革命 宪政 (实践)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扩展
受到 阻碍
反对 阻碍
推
动
推
动
推 动
资产阶级兴起
资产阶级力量加强
(总结)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