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14:1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节选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1934年《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艹+禺
“艹”谐音“曹”
走近作者
作品背景
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青少年时代在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后,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 后记》)
《雷雨》的社会地位: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
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了解《雷雨》剧情,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文中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戏剧的语言,揣摩人物的潜台词,通过撰写台本及编排演出,初步感受悲剧的艺术魅力。
标志
文学常识:戏剧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定名为话剧。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戏剧。
2、




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雷雨》
(1)按剧情繁简和结构
话剧《雷雨》、歌剧《白毛女》、
舞剧《丝路花雨》、音乐剧《猫》《歌剧魅影》
(2)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悲剧《雷雨》《屈原》、喜剧《威尼斯商人》
正剧《白毛女》
(3)按矛盾冲突的性质
现代剧《雷雨》、历史剧《屈原》
童话剧《灰姑娘》
(4)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
3、戏剧的基本要素
(1)戏剧冲突
(阶级身份、思想)
(2)人物形象
(3)戏剧语言
(人物语言(潜台词)、舞台说明)
文体常识
人物台词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 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4、剧作特色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三者之间的保持一致。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突破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设置。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雷雨
标志
梳理文本 把握矛盾

时间 地点 事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一、阅读课文,梳理情节,整体把握。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并生了两个儿子。
周家为了 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侍萍出门,侍萍和小儿子投河自尽,后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侍侯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结婚,有了一个女儿四凤。
周朴园为了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的喜欢的物品、保留关窗的习惯、记住侍萍的生日。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条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矿工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1、课文探讨
《雷雨》共四幕,本课选自第二幕,共两场。选文背景:蘩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母亲——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场戏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四凤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繁漪
周妻,35岁。
2、人物介绍



女父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异父兄妹

















周朴园
鲁侍萍
周萍
鲁大海
蘩漪
周冲
四凤
鲁贵
1、主仆兼“夫妻”关系;
2、主雇兼父子关系;
3、主雇兼兄弟关系;
4、同母异父关系;
5、“母子”兼情人关系;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人物关系
三种关系:
血缘关系
爱情关系
阶级关系
从错爱血缘关系角度写了一出悲剧,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标志
品戏剧冲突 析人物形象

文体常识
戏剧冲突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且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冲突的分类:
1、人物与人物之间 的冲突;
2、人物与环境之间 的冲突;
3、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冲突。
鲁大海
侍萍
1、思考:第一、二场的分界在哪里?两场戏的主要冲突分别是什么?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针锋相对?
戏剧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开头到P32底部)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恨情仇);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P32底部到结尾)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周朴园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矛盾焦点:爱恨情仇
第一层: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相认生新恨
2、细读文本,关注对话,说说“爱情”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活动
(1)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2)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3)打听坟墓所在,想修一修侍萍的坟墓。
(4)一直保留旧雨衣和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5)住房内一直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摆设。
(6)记住侍萍的生日。
(7)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8)给大儿子起名叫“周萍”
对待“死去”的侍萍:
相遇诉旧怨
真情说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婚后生活不美满。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抑郁而死,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骜不逊,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温柔贤慧。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抛弃而投河自尽。于是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
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时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距”?
(1)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美化侍萍即可掩盖他往日的罪行。与佣人的女儿偷情是耻辱的事,而有一个“很贤慧”“很规距”的前妻却可以借以表现他不忘旧情的美德。
(2)为了弥补他灵魂的空虚。繁漪很不驯服,两个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更不“规距”——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侍萍,即可以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其精神得到解脱。
周朴园对自己的美化,侍萍为什么要加以否定?
表面上看侍萍是在否定自己的美好,实质上是在揭露周朴园的隐私。
这样一方面揭露周朴园伪善的阶级本性,另一方面又诉说出了自己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
3、思考:既然如此,周朴园为什么后来相遇又变了脸呢?请找出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过程中的感情态度变化的句子。
周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曹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
相认生新恨
时隔30年,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找出他在认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的语句: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是很平静。
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详之感,有点慌。
心中明白,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的,害怕。
厉声责问,恼怒,惊惧。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时隔30年,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他是如何认出的呢?
相遇述旧怨
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复杂心理:30年前的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对当年大少爷的复杂感情,也有三十年来积累的痛苦与怨愤;想知道现在的周朴园如果知道她就是当年的侍萍,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她。
细读文本第一场
请揣摩一下鲁侍萍的心理。从故事情节看,鲁侍萍想不想周朴园认出自己?为何一次次都在掩饰最后又直接说破了?
周朴园认出侍萍之后的情态 情态 言行 性格特点
阴险狡诈
虚伪
自私残忍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商量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哄骗
软化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
----没忘旧情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用金钱收买打发
周朴园如何对待 “眼前的”鲁侍萍?
冷酷无情
相遇述旧怨
假意说
1.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在第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性格与形象: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冷酷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人 物 形 象
言行 态度
“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
讽刺、挖苦、嘲笑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
“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冷酷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明知故问,傲慢
4、面对30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提示:结合二人对话进行分析)
第二场,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
5、在第二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狡猾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冷酷、绝情
血腥发家史: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亲情”里的周朴园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 曹禺
两场戏中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开头到P32)
表层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情仇;
根本冲突:封建家庭的冷酷自私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坚韧的对立冲突。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P32底部到结尾)
表层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根本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冲突。
侍萍
鲁大海
周朴园
6、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课文节选部分两个矛盾冲突能否缺一?
明确:不能。前半部写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认,着重暴露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丑恶行径;
后半部分主要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争执,有意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罪恶活动。这两个情节将周朴园伪善、自私、残忍的性格表现得相当突出。剧本既从私生活领域,又从社会斗争角度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周朴园性格与形象小结: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真诚和虚伪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课文节选部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阴险、冷酷、狡诈的性格。
第一场戏是从爱情纠葛(私生活)的角度写。
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的角度。
痴情爱周少爷/逆来顺受/不报复/对周仍有留恋、幻想。
幼稚无知
善良软弱
(对昔日情人尚存温情)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历尽苦难,带大孩子,把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
备受凌辱, 顽强独立
控诉周的罪恶P30/撕支票P32
正直刚毅,刚强、有骨气、有尊严,不屈服于命运
(认清真相后)
鲁侍萍人物形象
旧中国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依据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经过,你认识了怎样的鲁大海?
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阴郁氛围,看到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
鲁大海人物形象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有大公无私,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造成这类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阶级剥削和压迫,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1、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2、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3、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4、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冲突:鲁大海与周萍,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鲁侍萍与周萍,是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主题:《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标志
深度研究,品味语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1、戏剧语言的种类:
(1)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
(2)舞台语言(舞台说明)。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低层的舞台气氛;
②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③产生一种压抑感,感染读者和观众,预示一场雷雨将至,暗示了剧中沉闷的气氛。
请大家把课文开头第一行楷体字部分读一遍。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思考回答:这个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
舞台说明
1.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引导人物出场等。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
4、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




5、读者
“雷雨”这一标题的有什么寓意?
解答:①交代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②为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服务,象征渴求自由,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③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④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以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与环境
与情节
与主题
与人物
2、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揭示性格);
2、丰富的潜台词(暗示内心世界);
3、富于动作性(推动剧情)。
鲁侍萍 (悲愤)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个性化语言
品味潜台词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品味作品中的潜台词,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言揣摩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潜台词
①“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为了敲诈我,你可真费尽了心机啊!
②“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潜台词:说出我们过去的丑事,不仅会让外人笑话,也会让你我的子女笑话的,如果我这一张脸没有地方摆的话,你那一张老脸就更没有地方可摆了,因为我毕竟是男人,你毕竟是女人啊!
语言揣摩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潜台词
③“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潜台词:你大不了想敲诈我几个钱,好吧,你开个价吧!
④“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潜台词:你我以前的事,千万别让他知道;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⑤“不过是——(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死了的。”
潜台词:你千万别让他认你为母亲,这会影响他前途的。
主题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主题1——社会悲剧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主题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主题2——命运悲剧
全文的悲剧是一种俄狄浦斯式的命运悲剧,第一层是周萍与繁漪之间家庭的乱伦,周萍为了洗涤罪恶,选择追求单纯善良的四凤,然而更是和四凤的相恋导致了第二层血缘的乱伦,这种血缘的乱伦罪恶比之前还要深重。
在《雷雨》中, 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着各自独特的复杂命运。他们的命运在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的掌控下, 互相交错影响, 带来了难以抗拒的、不容逃避的血亲纠葛。这样的纠葛进入到每一个人的命运中去, 牵引着他们走向无法预知的绝路上去。
其主题表现命运对人的捉弄和人的生存困境。
课堂小结
询问侍萍
(怀疑一追问—认出)
撕下面具
(责问一欺骗—收买)
侍萍
(受欺凌的底层妇女)
周朴园(伪善、
残暴、狡猾、自私)
大海闯馆
(交涉—开除—揭露)
侍萍离馆
(大海挨打一怒斥—离馆)
大海
(觉醒的工人)
雷雨(节选)
家庭
纠葛
劳资
冲突
资产阶级
必将灭亡
课堂小结
爱情·亲情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冲蚀了爱情和亲情。阶级冲突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主题·意义
标志
链接高考

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
2.表示补充说明。
(1)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 ——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3.表示话题转变或转折。
(1)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声音延长
(1)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5.表示意思递进。
(1)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6.表示总结上文。
(1)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7.表示话语中断或停顿。
(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2)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8.表示原因解释
(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9.表示插说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高考题—2020年全国卷1
原句: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现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高考题—2020年新高考1
原句: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