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解释的是(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
B.用力拍衣服,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C.敲打花盆, 鉴别花盆质量的好坏
D.人走路被石头绊一下,身体向前倾斜
2.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 飞机将( )
A.从空中坠落 B.静止在空中
C.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3.小红同学用实验研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怎样运动。她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得出研
究结果,她必须再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
A.将小车从高于 H 的地方释放, 再进行几次实验
B.改变小车的质量,从 H 高处释放, 再进行几次实验
C.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物体取代毛巾再进行几次实验
D.改变斜面倾斜的角度,再进行几次实验
4.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 ”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 的置物台上(如图所示),驾驶员突然刹车时, 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10 页)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此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科学假说
D.实验中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越难以停下来
6.如图所示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实心球将( )
A.保持静止状态 B.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7.某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如图),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 F 击打
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
A.该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击打筒时, 筒没有惯性
C.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D.该同学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8.如图所示, 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
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 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 其它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 m1<m2 ,则一定相碰 D.若 m1>m2 ,则一定不相碰
9.雨滴下落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 研究发现,下落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会越大。下列有关
雨滴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滴受到重力, 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增加
第 2 页(共 10 页)
B.雨滴受空气阻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减小
C.雨滴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时, 雨滴会静止在空中
D.雨滴下落高度足够时,最后都会匀速下落
10.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描述的图象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1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的时候, 总保持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
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概括、 得出的.
12.如图 1 所示,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 具有 ;如图 2 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 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
是因为它受到 的作用。
第 3 页(共 10 页)
1
2
13.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小明每隔 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 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 A.B 间的距离 s=80cm,则气泡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
度 v= cm/s。
三 、实验探究题
14.汽车司机驾车行驶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 这时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 离可以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做反应距离。 当司机制动刹车后, 汽车还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 叫做制动距离。下表是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干燥
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刹车后,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千米/时) 反应距离(米) 制动距离(米) 停车总距离(米)
40 7 8 15
50 9 13 22
60 11 20 31
80 15 34 49
100 19 54 73
(1)刹车后, 汽车会停下来,这说明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汽车停车总距离的大小可能还与
有关。
四 、解答题
15.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讲述太阳膨胀前夕,为拯救地球, 人类在 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 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而踏上流浪之旅。 “流浪地球 ”的第
一步就是凭借赤道上的“行星发动机 ”的巨大推力,让地球停止自转, 称为“刹车阶段”。
(1)小明对“刹车阶段 ”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推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10 页)
A.地球上仍然有四季变换
B.地球上的物体将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C.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还是 24 小时左右
D.地球上出现海啸是由于地球突然停止自转, 而海水受到惯性作用冲上陆地造成的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 ”应偏向 (选填
“东 ”或“西 ”)方。
(3)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行星发动机 ”能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第 5 页(共 10 页)
3.4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人有惯性, 故 A 不合题意;
B.用力拍衣服, 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是因为衣服受力改变了位置,而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
状态而落下来, 故 B 不合题意;
C.敲打花盆,鉴别花盆质量的好坏, 利用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C 符合题意;
D.人走路被石头绊一下, 身体向前倾斜, 是因为人有惯性,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2.C
【解析】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据此
分析判断。
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 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
沿原来的方向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而 A.B、C 错误。
故选 C。
3.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探究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这无法通过实验直接完成, 但是我们可以逐次探究水平面上阻力不 断减小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进行推测即可。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我们要控制小车在斜面 上的高度和质量相同,而不断的改变水平面上的光滑程度,进行多次实验即可,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4.B
【解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原来水和杯子一起跟随汽车向前运动,当驾驶员突然刹车时, 水杯受到桌面的阻力而减速, 而其中的
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因此杯中的水会向前溢出。
第 6 页(共 10 页)
故选 B。
5.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A.每次实验时,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因此小车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滑下, 故 A
错误;
B.根据甲乙丙实验现象可只能得到阻力越小, 小车运动的越远,还需要借助科学推理, 才能得到牛顿
第一定律, 故 B 错误;
C.此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推理,故 C 错误;
D.实验中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越难以停下来,而阻力减小到零时,它根本不会停下来,故 D 正确。
故选 D。
6.B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判断。
当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 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若此时外力全部 消失,则它将保持最高点时的速度和方向继续运动,液就是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而 A.C、
D 错误。
故选 B。
7.D
【解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
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 F 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球筒受力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保 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羽毛球会向上运动,从而使羽毛球从上端出来,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8.B
【解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 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 当小车突然停止时, 根据一切物体都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车停止前, 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 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 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 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故 ACD 错误,B 正确;
第 7 页(共 10 页)
故选 B.
9.D
【解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雨滴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 合力向下, 于是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 雨滴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当阻力和重力相等时, 合力为零, 此时加速停止,雨滴应该做匀速直线运
动, 故 D 正确, 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0.C
【解析】解:A.图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可能为匀速直线运动,故运动状态不变, 不合题意;
B、图中物体静止, 故运动状态不变, 不合题意;
C、图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变小,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故运动状态改变, 符合题意;
D、图中速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运动状态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 C.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其运动状态不变.
二 、填空题
11.任何外力; 静止;推理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分析实验,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
检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故答案为: 任何外力 静止 推理
12.惯性; 摩擦力
【解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都有惯性.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解决本题 的关键掌握惯性现象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
解:原来棋子处于静止状态,当用猛力打击一摞棋子中下面的一个时, 下面的棋子由于受力,由静止 第 8 页(共 10 页)
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而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 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于
是落在它的正下方.
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摩擦力的缘故会前移.
故答案为: 惯性;摩擦力.
13.先变大后不变; 1.6
【解析】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象可看出, 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
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
。
)气泡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
会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
三 、实验探究题
14.(1)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速度(车速)
(3)反应时间(人的反应/地面状况/车重/轮胎)(合理均可)
【解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因素;
(3)根据自己对车辆行驶知识的认识解答。
(1)刹车后, 汽车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作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分析上表数据, 汽车的速度越大,则停车总距离越大,因此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速度
(车速)。
(3)根据所学知识,我认为汽车停车总距离的大小可能还与反应时间(人的反应/地面状况/车重/轮胎)
有关。
四 、解答题
15.(1)ABC(或 BC)
(2)东
(3)当行星发动机向外喷射“火焰 ”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发动机(地球)也受到“火
焰 ”所施加的力。而力具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 自转的地球逐渐停止转动。
【解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出现昼夜变化, 由于地球
第 9 页(共 10 页)
的吸引物体受到重力;
(2)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 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 物体做减速运
动;
(3)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进行分析。
(1)A.由于地球逃离太阳,不再围绕太阳做公转,因此地球上不再由四季变化, 故 A 不合题意;
B.由于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都有引力,所以地球上的物体都受重力,故 B 符合题意;
C.由于地球进入“刹车阶段 ”后,它停止自转,因此地球上不再出现昼夜交替, 故 C 符合题意;
D.地球上出现海啸是由于地球突然停止自转, 而海水受到惯性作用冲上陆地造成的,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ABC;
(2)为了使地球刹车, 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 ”对地球的作用力应该与运动方向相反, 即向东方; (3)当行星发动机向外喷射“火焰 ”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发动机(地球)也受到“火
焰 ”所施加的力。而力具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 自转的地球逐渐停止转动。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