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罗马帝国积极逐利、广泛扩张,征服了欧洲众多民族地区;盘剥底层奴隶的同时,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众多行省,借助持续收取大量赋税和劳役而获得巨额利益,但对各行省的经济发展并不承担什么责任。这导致了( )
A.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 B.各行省政治认同的弱化
C.奴隶制经济持久繁荣 D.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2.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进行大规模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在亚述人征服的土地上,他们建立了与汉谟拉比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的和平相同的和平。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打下的烙印。这可用来说明( )
A.埃及占据两河流域地区的事实 B.亚述帝国在征服地区实行行省制
C.亚述帝国实行和平的移民扩张 D.武力征服是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3.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称作是古代文明时期。下表是部分古代文明在社会治理上的措施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据此可知,古代文明( )
文明 社会治理 文化成就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古埃及文明 神化王权 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1~9的数字,发明了“0”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A.具有多元性 B.相互交流借鉴
C.存在扩张性 D.同一性较明显
4.公元前424年,几位将军在征得雅典人同意后,与西西里各邦缔结了和平条约,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回国后,雅典人认为他们是因为接受了贿赂而放弃攻占西西里的,于是将两位将军放逐,并对第三位将军处以罚款。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雅典( )
A.轮番而治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局限 C.贵族势力的衰落 D.城邦政治的腐败
5.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6.如图是古代某法典的原文拓片,其译文如下:(117条)倘负有债务之公民,交出其妻、其子或其女以抵银,或交出以充债务服役,则他们当在债主家服役三年,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118条)倘他交出以充债务服役的是奴隶,则塔木卡(商人)可以不待期限终止而出卖之,他不得要求收回。据此可知,该法律( )
A.保留保护本国本族人的传统习惯 B.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C.废除债务奴隶制以保护公民身份 D.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7.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8.早期罗马法极重形式,凡是法律行为必按一定形式进行,如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规定的动作等,若稍有差错,纵有真实意思的表达,也不具备法律效力。该现象( )
A.与自然法的价值观相悖 B.剥夺了贵族的司法特权
C.缘于氏族原始民主传统 D.凸显了社会的契约精神
9.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10.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对总督区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将总督之权从地方王公收归波斯人之手,很多比较重要的总督区由王室成员出任总督。总督区的职官原则是按照中央官署的设置,分为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大部分,他们之间互相独立,互相约束。这反映了( )
A.区域间文明多元化的特征 B.典型的君主专制特色
C.帝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12.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 )
A.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
C.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 D.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
13.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版图空前膨胀,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为有效治理,大流士一世( )
A.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B.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C.任用马其顿人担任要职 D.借助佛教强化了统治
14.在四大文明古国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这可以说明( )
A.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B.早期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C.早期文明既相似多元又相互交流影响 D.各地区的早期文明有着密切交流联系
15.下图为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由图可知( )
A.古希腊通过殖民建立环海的大帝国 B.古希腊殖民地遍及沿海且相对独立
C.古希腊的殖民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D.古希腊对外殖民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西方,自由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孕育并产生了自由思想。古希腊人的自由思想是精神上的自由,而非为所欲为。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理性精神、民族性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定和影响了其自由思想的产生。
——摘编自陈茂华《论古希腊文明与自由思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
材料二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驿站附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是所有驿道中最长的一条,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而一般商队却要走3个月。另一条重要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东达大夏和印度边境。为了保护驿道的交通安全,在沿途各地区和沙漠的边界,在大河的渡江处,都修筑有防御工事和驻扎卫戍部队。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二 影响帝国城市的另一个因素是罗马的道路系统。交通要道把整个帝国连为一体,从伊布拉坎(今天的约克),经由梅蒂奥拉努和君士坦丁堡的陆路,一直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最初,这些交通要道是为了军事和国家目的而开发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帝国早期,但是它们也被广大公民所使用。路上有3种类型的歇脚点:城市、过夜的旅馆和换马的地方。这些歇脚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大约是20罗马里(30千米),并且一般情况下每8到10罗马里就有一个歇脚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道路确实将罗马内部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人员和货物的经过,沿线城市更容易繁荣起来。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彼得·索恩曼著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道路系统的共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帝国道路修建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的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寡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量……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罗马在扩张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行省对征服地区进行经济剥削,获得巨额利润,但却不承担经济发展的责任,这会导致各行省的不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产生,从而反抗罗马政权,导致政治认同的弱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罗马对地方的剥削,而非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排除A项;这种剥削和压榨不利于奴隶制经济持久繁荣,排除C项;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在15、16世纪左右,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亚述人进行大规模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在亚述人征服的土地上,他们建立了与汉谟拉比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的和平相同的和平”“从古埃及文明……都可以看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打下的烙印”这都反映出武力征服促进了古巴比伦文明的传播,D项正确;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部分地区,而且一度征服埃及,不是埃及占据两河流域地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行省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亚述帝国是武力扩张,并不是移民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概括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在各自的社会治理上和文化成就方面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借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这些国家对外扩张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体现的是多元性,而非同一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城邦的几位将军在征得雅典人同意后,与西西里各邦缔结了和平条约。但回国后被认为是因为接受了贿赂而放弃攻占西西里的,由此受到不公正的惩罚,这体现了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B项正确;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材料未体现轮番而治原则,排除A项;将军不一定由贵族担任,该事件无法体现贵族势力的衰落,排除C项;将军接受贿赂只是雅典人的猜测,无法体现城邦政治的腐败,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和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5世纪,中国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到秦汉时期的王朝大一统,而同一时期的古希腊,相继进行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得以确立,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时间是在公元前3世纪,排除B项;三权分立机制确立于近代美国,排除C项;在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下,仅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居民范围要比公民大的多,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该法典对公民和奴隶的态度是不同的,公民以役抵债后可以获得自由,不能被买卖,而奴隶可以随意买卖,这表明该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公民权,保留了保护本国本族人的习惯,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该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交出以充债务服役的是奴隶”表明当时债务奴隶制仍然存在,没有被废除,排除C项;古罗马使用拉丁文,材料中的法典使用楔形文字,所以该法典不是古罗马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早期罗马法极重形式,凡是法律行为必按一定形式进行,如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规定的动作等,若稍有差错,纵有真实意思的表达,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可知,古罗马早期的法律极重形式,不关注行为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只要程序和仪式正确即可,这与自然法的价值观严重相悖,A项正确;罗马法的形式主义是一种不针对贵族与平民的现象,与贵族的司法特权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该现象是古罗马早期社会封闭、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的,并非缘于氏族原始民主传统,排除C项;契约精神指诚信守信等,与材料强调的古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因此一块被灌溉樂分隔开的土地连接起来,材料反映的埃及初步统一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帕斯特”连接起来关系不大,因为公元前3100年以前也有定期泛滥的时候,排除A项;土地私有制反而是难以将灌溉的土地连接起来,这是依靠强大的王权来推动灌溉统化的,排除C项;农业灌溉工具一直在进步,不足以说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灌溉网的体系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罗马。材料“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体现的是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文化虽然对罗马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民主政治、军事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有迥然的区别,说明的是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C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同属于地中海文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统一的基础,且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波斯把总督区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将总督之权从地方王公收归波斯人之手,很多比较重要的总督区由王室成员出任总督,还将总督权力分割为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大部分,他们之间互相独立,互相约束,说明从总督的任命到总督的权力都受到了中央的管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的文明形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决策问题,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特色,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尊重当地的习俗,不是因俗而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帝国的政体形式,排除C项;军事征服客观上会破坏文明的发展,但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版图空前膨胀,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为有效治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A项正确;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排除B项;任用马其顿人担任要职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佛教刚刚建立,还不具备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佛教此时还流传于古印度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在四大文明古国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据“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得出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文明古国在产生上并不同时,排除A项;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早期文明之间几乎独立发展,而且材料中四大文明古国的大洪水传说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并不相同,并非因为交流互鉴,排除B项;受到地理环境限制,早期文明的“交流联系密切”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的殖民城邦,有助于希腊本土和这些殖民城邦之间的工商业往来,促进了工商业发展,D项正确;古希腊人额没有建立起大帝国,排除A项;“遍及沿海”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6.示例:理解:古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地少山多,阻碍农业发展,但又促进了工商业的进步,使古希腊的商品经济繁荣。海岸港湾众多不便于集中管理,但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进步,使古希腊人民的思想开放。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 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他们数量众多,典型的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希腊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在日常正式生活中,抽签和轮流执政的办法保证了公民能够自由地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其他公民也有权自由公开地评议政事。在政治民主制度下自由思想得到发展。古希腊的地理位置还深刻影响着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不仅体现了古希腊人民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也蕴含着古希腊人民崇尚自由、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天然的地理环境条件始终在为古希腊文明的建设保驾护航。三面环海、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海面温和、天然良港和矿藏资源丰富,这些地理环境不仅为古希腊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渥条件,也深深影响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理性精神。民族性格,也为人民自由洒脱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一中的地图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理性精神、民族精神的影响方面作答。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古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地少山多,阻碍农业发展,但有利于了工商业的进步,使古希腊的商品经济繁荣。海岸港湾众多不便于集中管理,但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进步,使古希腊人民的思想开放。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 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他们数量众多,典型的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希腊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在日常正式生活中,抽签和轮流执政的办法保证了公民能够自由地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其他公民也有权自由公开地评议政事;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理性精神的影响是:在政治民主制度下自由思想得到发展。古希腊的地理位置还深刻影响着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不仅体现了古希腊人民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也蕴含着古希腊人民崇尚自由、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天然的地理环境条件始终在为古希腊文明的建设保驾护航。三面环海、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海面温和、天然良港和矿藏资源丰富,这些地理环境不仅为古希腊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渥条件,也深深影响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理性精神。民族性格,也为人民自由洒脱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7.(1)特点:以法典为核心;法律结构完整;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突出公正.保护弱小:契约作为判案唯——证据;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法学家的努力。
(3)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特点:据材料“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知,以法典为核心;据材料“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可知,法律结构完整;据材料“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可知,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可知,突出公正.保护弱小;据材料“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可知,契约作为判案唯一证据;据材料“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可知,具有一定的神学化色彩。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原因:据材料“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可知,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据材料“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材料“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可知,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据材料“‘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可知,法学家的努力。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罗马)。根本目的: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社会的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法律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同时,法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进而稳定统治秩序。
18.(1)共同点:以首都为道路系统的中心;建成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均设有驿站或歇脚点等服务场所。
(2)影响:改善了帝国内部的交通;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帝国时期(世界)。据材料一“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和材料二“交通要道把整个帝国连为一体,从伊布拉坎(今天的约克),经由梅蒂奥拉努和君士坦丁堡的陆路,一直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可得出以首都为道路系统的中心,建成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据材料一“为了保护驿道的交通安全,在沿途各地区和沙漠的边界,在大河的渡江处,都修筑有防御工事和驻扎卫戍部队。”和材料二“路上有3种类型的歇脚点:城市、过夜的旅馆和换马的地方。”可得出均设有驿站或歇脚点等服务场所。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帝国时期(世界)。影响:据材料“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是所有驿道中最长的一条,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可得出改善了帝国内部的交通;据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据材料“由于人员和货物的经过,沿线城市更容易繁荣起来。”可得出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据所学知识得出为后世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19.(1)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了起行政管理制度;行省权力较大;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重视法律。
(2)统治内部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军事首领权力增强,军队战斗力下降;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的精神,传统的道德沦丧,尚武精神的失落;基督教和教会力量的增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罗马帝国(罗马)。据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知,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了起行政管理制度;据材料一“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知,行省权力较大;据材料一“ 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可知,重视法律;据材料一“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的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可知,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罗马帝国(罗马)。据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可知,统治内部不稳定;据材料二“ 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可知,社会矛盾激化,政府财政收入困难;据材料二“ 军事寡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量”可知,军事首领权力增强,军队战斗力下降;据材料二“ 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可知,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的精神,传统的道德沦丧,尚武精神的失落;据材料二“《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可知,基督教和教会力量的增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