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品红扩散 C.酚酞变红 D.干冰升华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取用块状药品时,应该使用( )
A.药匙 B.镊子 C.玻璃棒 D.纸槽
5.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下列选项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球变“懒” B.趣味饮水
C.调头的扳手 D.点火发射
6.在初中校园的学生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7.下列仪器中,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且只能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水槽
8.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9.6mL
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时管口朝上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固体粉末
C.倾倒液体 D.引燃酒精灯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加固体 B.读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氧气的验满
11.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1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 B.硬度 C.气味 D.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
13.科普阅读: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写名称) 。
(2)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
(5)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 。
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14.现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 mL量筒、⑨50
mL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2)用来夹取块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量取8
mL的水用 ;
(4)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15.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③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假设 (填序号)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填序号)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填序号) ,
(4)(得出结论)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8mL水,应选用 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17.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破裂,试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出四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爆竹的爆炸过程中有火药的燃烧,燃烧时会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该诗句描述的现象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灯油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该诗句中描述石灰石的烧制,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则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答】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品红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酚酞变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D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査、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引起失火,点燃酒精灯应使用火柴,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实验方法分析;
B、根据少量液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量筒的实验方法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取用块状药品时,应该使用镊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其用途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A. 水球变“懒”是物理现象,此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趣味饮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调头的扳手是物理现象,此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6.【答案】A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图标是节约用水图标,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图标是禁止烟火图标,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图标是有毒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初中校园的学生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节约用水的图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试管是较少量试剂的反应仪器,但能够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B、烧杯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且能间接加热,故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不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水槽不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结合需要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所以无法准确称取9.56g固体,选项A错;
B.量筒的选取原则:一次性取完,量筒的量程与所取的液体体积相近,所以用10mL量筒量取9.6mL,选项B符合题意;
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不能仰视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选项C错;
D.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选项D错;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记忆托盘天平的精确度;量筒选取的原则是与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准确;要注意量筒读数时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9.【答案】B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取固体粉末,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成的纸槽)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剂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引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外一只酒精灯,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利用扇闻法分析;
B、根据粉末状固体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操作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标签、试剂瓶口三处要求分收入
D、根据酒精灯用火柴点燃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判断;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符合题意;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经满了,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取用块状固体按“一横二放三直立”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分析;
C、根据滴管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液体分析;
D、根据氧气要用带火星木条在瓶口处验满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白雾现象;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熔点、硬度、气味都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3.【答案】(1)熔点-163.6℃;一氧化氮分子
(2)+2
(3)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
(4)调节心、脑血管等
(5)acd
【解析】【解答】(1)由科普阅读中的信息可知,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一氧化氮分子;
故答案为:;一氧化氮分子;
(2)一氧化氮中氧元素显-2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故答案为:;
(3)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4)由科普阅读中的信息可知,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有调节心、脑血管等;
故答案为:调节心、脑血管等;
(5)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故a符号题意;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不能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故c符号题意;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及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一氧化氮对人体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防止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④
(2)①
(3)⑧
(4)③
【解析】【解答】(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④;
(2)用来夹取块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镊子,
故答案为:①;
(3)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 mL的水用10 mL量筒,
故答案为:⑧;
(4)试管是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故答案为:③。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5.【答案】(1)③;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2)水蒸气;①
(3)②;①③
(4)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解析】【解答】设计实验: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过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是为了验证假设③;
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假设①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石蜡具有可燃性,故这为假设②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①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具有可燃性;
得出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水蒸气液化会有水雾生成分析;
(3)根据白烟的可燃性确定成分为石蜡,而非水或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分析。
16.【答案】(1)10
(2)水清洗干净
(3)用石棉网
(4)用水润湿
【解析】【解答】(1)量取8.0mL液体,应选用与8.0毫升相近的量程,则应选10毫升量程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完后,洗涤干净晾干,防止污染别的药品。
(3)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否则可能会引起炸裂。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石棉网。
(4)水起到湿滑和密封的作用,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分析】(1)量取液体是,应选用与所取液体的体积相近量程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完后,一定要洗涤干净,垂直晾干,防止污染别的药品。
(3)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烧杯底部应垫放石棉网,否则可能会受热不均匀引起炸裂。
(4)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17.【答案】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④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解析】【解答】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可知:试管破裂,说明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外壁还有水珠;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等,故填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④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