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14: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381年,英国剑桥镇爆发了骚乱事件。国王先取消了该镇的自治特权,后认为“剑桥镇是王国的古老市镇之一”,而且“该镇如若缺少治理则必然无法延续”,所以“暂时将该自治特权全部给予该镇长与市民”。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逐渐确立 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突破
C.王权运作呈现弹性特征 D.市民阶层主导地方自治
2.拜占庭人努力在穿戴方面展示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下图),衣着不得体有可能被视作对基督徒身份的亵渎。这说明在拜占庭帝国( )
带有十字架的拜占庭金项链(左)和刻了基督诞生及三博士来朝场景的拜占庭小金盒(右)
A.服饰体现重要的身份认同意识 B.政教合一的观念渗透各个领域
C.基督教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 D.服饰文化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3.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
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4.1239年,亨利三世因要求任命其亲信为伦敦郡长被拒,遂屡次迁怒于伦敦,动辄中止伦敦特权,使伦敦“像最卑微的农奴一样被征敛”。这一做法( )
A.无益于国王权力的扩大 B.迎合了教会精神统治的需求
C.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破坏了英国议会的长期传统
5.中古前期,封臣率骑士作战的时间一般以40天为限。如果服役期满,封臣可以率军撤离战场;如果战争没有结束,封臣因服役期满撤离战场,必然会导致战争失败。12—13世纪后,西欧诸国先后规定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这一转变有利于( )
A.强化国王的征税权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骑士阶层衰落 D.提升封臣作战力
6.“罗斯受洗(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不仅使基辅罗斯的文化教育得到了普及,而且促进了基辅罗斯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这说明( )
A.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B.俄罗斯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
C.宗教成为俄罗斯君主专制的工具 D.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7.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分割,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由此可推知,西欧的这一现象( )
A.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B.推动民族国家兴起
C.不利于强化贵族阶层政治的权力 D.减少了封臣的义务
8.在金帐汗国的影响下,莫斯科公国的继承制度由“长幼顺序制”向“父死子继制”过渡;莫斯科大公以对教会的庇护和种种经济特权换取了教会的政治支持。这些举措( )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发展 B.构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C.传播了蒙古的开明政策 D.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9.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农奴在庄园领取了领主的份地自己耕种,同时还要给领主缴纳实物地租和服劳役——农奴要去领主的自营地劳作而无任何报酬。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让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堪。中世纪西欧这一状况在客观上( )
A.保障了庄园生产正常运行 B.提高了广大农奴社会地位
C.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D.平衡了封建经济内部需求
10.庄园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黑死病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庄园制度瓦解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
A.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D.标志着封建统治的结束
11.公元800年前后,查理大帝颁布的《庄园敕令》中提及的建筑有:教会、磨坊、畜棚、鱼池、厨房和面包房、法院、市场等,领主几乎可以就地制造所需的一切,获得一切他所需要的东西。该敕令反映了( )
A.罗马帝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B.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C.中古西欧的社会经济特征 D.阿拉伯帝国农村的经济结构
12.9世纪末,法兰西地区的宗教会议,多次号召封建主和武士不劫掠教会财产。到11世纪中叶,此号召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封建武士被要求去支持教会,每周三日落至周一日出期间停止一切争战。这反映出西欧( )
A.王权和教权的长期并立 B.国王与教会冲突不断
C.基督教会强化社会教化 D.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
13.郭守田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救与保护。该现象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社会( )
A.封臣对封君效忠 B.农奴依赖庄园主
C.自由农的封建化 D.自由农寻求庇护
14.中世纪早期政教冲突爆发时,国王承认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然而,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家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欧洲的国家认同观念形成 B.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利益一致
C.王权逐渐摆脱教权的干预 D.王权和教权相互依赖相互利用
15.自674年起,阿拉伯帝国舰队连续在每年夏季进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678年,拜占庭帝国采用一种叫做“希腊火”的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体燃烧剂,不仅有效粉碎了阿拉伯帝国舰队的进攻,还迫使阿拉伯帝国签订和约,向拜占庭帝国进贡。由此可以看出( )
A.阿拉伯帝国由盛转衰 B.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进步
C.火药武器已广泛应用 D.海军实力决定国家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入主西欧以前,长期实行马尔科村庄制度,形成了比较民主类型的公社,在迁徙和征服西欧的过程中,马尔科的原始痕迹不断受到冲刷。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罗马法律对西欧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增无减。教会神职人员是中古知识阶层的主体,在教会法的制定和实践中,他们深谙拉丁语,大多熟知罗马法,因此,在制定法律、运用法律过程中自然将罗马法的一些原则、概念等应用到教会法中。基督教思想在政治法律中的体现,一是产生了适用西欧各国的教会法;二是基督教法律思想也渗透于其他法律体系中。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材料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集散地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编自吴本祥《试比较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材料二 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述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材料二 I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如市场上的十字架和钟楼。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宋代,中世纪西欧城市治安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国王先取消了剑桥镇的自治权,后又恢复其自治特权,说明当时英国王权运作呈现弹性特征,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在《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世纪,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主导,非市民阶层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拜占庭)。根据材料“拜占庭人努力在穿戴方面展示自己的基督徒身份”“衣着不得体有可能被视作对基督徒身份的亵渎”可知,通过服饰可以识别基督徒身份,这说明衣着服饰在拜占庭有着特殊的功能作用,A项正确;政教合一的观念渗透各个领域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基督教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服饰仅仅体现了身份认同,没有凸显皇权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15世纪末的欧洲大学具有独立的经济、司法和管理权,说明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B项正确;当时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独立性,非推动城市自治,排除C项;当时大学并未改变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23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亨利三世由于任命其亲信为伦敦郡长被拒,迁怒于伦敦市,对伦敦百般刁难,这对于国王的权力扩大并无益处,反而会激化伦敦和国王的矛盾,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教会精神无关,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非因为亨利三世对伦敦的刁难,排除C项;亨利三世对伦敦的刁难和英国议会传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于是在12、13世纪,西欧诸国先后改纳盾牌钱,即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诸国实行纳盾牌钱,给予君主收缴盾牌钱的权力,扩大了政府的财源,强化了国王的征税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现出盾牌钱的征收对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在12、13世纪,骑士阶层依然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基础,改纳盾牌钱不会加速骑士阶层的衰落,排除C项;缴纳盾牌钱封臣不用去参加战争,不会提高封臣的作战力,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根据材料“罗斯受洗(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不仅使基辅罗斯的文化教育得到了普及,而且促进了基辅罗斯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正教是拜占庭的国教,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并对基辅罗斯在文化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反映了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融合了“多元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东正教对基辅罗斯文化、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影响,没有涉及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转移到俄罗斯,基辅罗斯时期东正教的中心仍旧在拜占庭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封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国王或代理人并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这就促使政治上的分裂制据局面的形成,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分裂割据,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出现,排除B项;据材料“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可知,封君封臣制下贵族阶层拥有较大的权力,排除C项;虽然封臣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封臣的义务并不会因为分封而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在金帐汗国的影响下,莫斯科公国的继承制度由‘长幼顺序制’向‘父死子继制’过渡;莫斯科大公以对教会的庇护和种种经济特权换取了教会的政治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时期,莫斯科公国吸收金帐汗国的多种制度,并且利用教会的宗教影响力整合政治力,这些措施为莫斯科公国的国家发展提供发展动力,B项正确;本题的各项措施,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与“贸易”领域的联系不大,排除A项;“蒙古的开明政策”只能体现部分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以对教会的庇护和种种经济特权换取了教会的政治支持”进行说明,排除C项;莫斯科公国时期,国家还不是地跨欧亚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农奴在庄园领取了领主的份地自己耕种,同时还要给领主缴纳实物地租和服劳役——农奴要去领主的自营地劳作而无任何报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庄园经济将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将农奴固定在土地上。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农奴的生活十分困苦,缺乏劳动热情。因此,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不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稳定,反而可能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C项正确;根据材料“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让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堪”可知,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农奴缺乏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庄园生产正常运行,排除A项;西欧的庄园经济将农奴固定在土地上,使得广大农奴社会地位低下,排除B项;材料“农奴生活十分困苦不堪”,说明没有平衡封建经济内部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据材料“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和所学可知,庄园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西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放等,有利于欧洲的社会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为西欧率先实现近代化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之后,庄园制度的瓦解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市民斗争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标志着封建主义的瓦解,欧洲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发展,但封建政治统治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00年前后(欧洲)。根据材料“领主几乎可以就地制造所需的一切,获得一切他所需要的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敕令反映了中古西欧的自给自足的封建性庄园经济特征,C项正确;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帝国建立者,排除A项;查理大帝是查理帝国的建立者,与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B项;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与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世纪末—11世纪中叶(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宗教会议要求封建主和武士不仅不劫掠教会财产,还要求去支持教会,每周三日落至周一日出期间停止一切争战,这说明在中世纪,封建势力与宗教冲突不断,当时封建主义社会秩序的混乱,D项正确;材料强调封建主义秩序的混乱,没有体现王权和教权的长期并立,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封建势力与教会的冲突,没有描述国王与教会之间的冲突信息,排除B项;基督教会告诫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痛苦是社会教化行为,而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势力与教会的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于农民生活贫困,自愿依靠庄园主寻求庇护,庄园主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救助,而农民成为庄园主剥削的对象,本质上是自由农的封建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关系是庄园主与农民的关系,排除A项;农奴依赖庄园主是材料的现象,而本题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除B项;自由农寻求庇护是材料的现象,而本题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欧洲对王权来源的认识由上帝到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的变化,这反映了欧洲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观念的形成,A项正确;教权和王权的利益不一致,相互斗争相互利用,排除B项;由材料“神学家越来越强调”可知此时王权并未摆脱教权干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王权和教权的相互利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74年至678年(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应对阿拉伯帝国的进攻,拜占庭发明了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武器,可见战争对技术发展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由盛转衰是在9世纪中期以后,排除A项;在12、13世纪,发明于中国的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且“广泛应用”说法夸大,排除C项;D项中“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因素: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社会动荡,王权衰微,封建势力割据严重,基督教势力趁机扩张;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的产物;罗马法对西欧法律的影响不断加深。
(2)背景:欧洲社会走向稳定;生产力进步,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早期资产阶级的兴起,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因素:依据材料“日耳曼人入主西欧以前,长期实行马尔科村庄制度,形成了比较民主类型的公社,在迁徙和征服西欧的过程中,马尔科的原始痕迹不断受到冲刷”可知,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罗马法律对西欧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增无减”可知,罗马法对西欧法律的影响不断加深;依据材料“基督教思想在政治法律中的体现,一是产生了适用西欧各国的教会法;二是基督教法律思想也渗透于其他法律体系中”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社会动荡,王权衰微,封建势力割据严重,基督教势力趁机扩张。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背景:依据材料“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可知,生产力进步,耕地面积增加;依据材料“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可知,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依据材料时间10——11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发展时期。
影响:依据材料“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可知,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早期资产阶级的兴起,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依据材料“政治统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依据材料“文化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条件;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城市的兴起,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统一事业,促使城市与王权的结盟。
17.(1)特点:地租剥削,农奴劳役,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趋势: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点,根据材料一“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得出是地租剥削,实行农奴劳役。根据材料一“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得出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有关。
18.(1)主要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具有一定自治权。(出任意三点即可)
(2)新变化:人口得到恢复并缓慢增长;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人阶层的力量不断增强;君主统治得到强化,现代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了工商业阶层的兴起,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促进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欧洲近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转型,也为现代欧洲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可知,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根据材料“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可知,组织机构众多;根据材料“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可知,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根据材料“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可知,具有一定自治权。
(2)本题是背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可知,人口恢复增长;根据材料“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可知,工商业(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材料“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可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人阶层的力量不断增强;根据材料“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可知,君主统治加强;根据材料“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可知,现代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历史影响:根据材料“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可知,促进工商业阶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有利西欧社会经济繁荣;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根据材料“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可知,有利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形成,即有利于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为欧洲近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转型,也为现代欧洲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等角度进行说明。
19.(1)主要特征: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治安管理权责分明;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2)不同之处: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实行自治;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深受西方古代法治传统的影响;城市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和地位得到提升;世俗王权相对弱小。
(3)认识: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治安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治安管理应注重制度化、法制化保障。
【详解】(1)主要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可知,借鉴前代经验和自我创新管理相结合;涉及治安业务多样化;监管群体覆盖官员与民众;根据材料“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可知,治安管理权责分明;危害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并重;根据材料“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可知,“礼”渗透治安管理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不同之处: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可知,蕴含鲜明的民主和自治色彩;根据材料“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可知,更多地涉及经济类治安问题;根据材料“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可知,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管理制度和法律仅限于本城市);法治色彩浓厚;普通市民也肩负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可知,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实行自治; 城市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和地位得到提升;根据材料“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可知,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根据材料“民事习惯法”可知,深受西方古代法治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俗王权相对弱小。
(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治安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治安管理应注重制度化、法制化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